一种便携式标本快速烘干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390251B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110817004.9

    申请日:2021-0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便携式标本快速烘干装置,包括箱体外壳,箱体外壳包括上本体和与上本体可拆卸连接的下本体,上本体底口的边缘与下本体顶口的边缘之间围设有尼龙布,下本体内侧底端的四个边角处均固定有铝合金伸缩杆,铝合金伸缩杆的顶端与上本体固定连接,尼龙布上开设有开口,开口边缘处设有拱形拉链,开口通过拱形拉链连接有帐帘,下本体内设有两条对称设置的滑轨,两条所述滑轨之间滑动连接有若干标本架;下本体内设有发热管,发热管位于在滑轨下方,发热管电性连接有电源线。本发明将传统标本烘干装置进行改进,为野外采样工作提供了便利。

    一种土壤连作障碍治理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898059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246130.7

    申请日:2024-03-0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土壤连作障碍治理方法及应用,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本发明土壤连作障碍治理方法具体为在有连作障碍的土壤中施加油茶壳浸提液,所述油茶壳浸提液的浓度为12.5‑50g/L,该油茶壳浸提液是将油茶壳与水混合,水浴浸提后振荡,过滤得到。本发明通过在土壤中施加不同浓度油茶壳浸提液,利用油茶壳浸提液中的抑菌成分和营养物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土壤传染病害,来解决作物土壤连作障碍,方法简单高效,还实现了油茶壳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一种研究油茶林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的微区控制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308044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1911022007.2

    申请日:2019-10-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壤排放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研究油茶林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的微区控制试验装置,包括密封室,所述密封室内设有油茶栽培单元,所述油茶栽培单元的下端设有渗漏液采样支架,所述渗漏液采样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环式称重传感器,所述油茶栽培单元的一侧设有径流液采样支架,所述密封室内还设有喷淋装置,所述密封室的顶端开设有换气口,所述密封室的侧壁设有气体检测仪和气体采样装置。

    油茶壳浸提液在降低土壤温室气体排放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408404B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910791472.6

    申请日:2019-08-26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油茶壳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油茶壳浸提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油茶壳浸提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收集油茶壳,洗净,干燥,粉碎,过筛得到油茶壳粉;向油茶壳粉中加入水,恒温浸提,然后振荡、过滤,滤液即为油茶壳浸提液。将浸提液施用于土壤,定期采集气体并检测土壤排放的气体中的氧化亚氮含量,发现浸提液能大大降低土壤中氧化亚氮的排放速率。浸提液的原料来源广,制备方法简单,是一种便于推广的、经济可行的降低氧化亚氮排放的方法。

    一种土壤改良用油茶壳生物质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97841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061445.0

    申请日:2024-08-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改良用油茶壳生物质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土壤改良和土壤污染治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油茶果壳生物质炭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沸石和油茶果壳混合,发酵,然后烧制,得到中间品,进行镁改性,得到所述油茶果壳生物质炭。本发明通过不同方法制备油茶果壳生物质炭,通过对比不同原料预处理和热解温度处理以及不同热解温度及改性处理下生物质炭添加对土壤理化性质等的影响,探索油茶果壳生物质炭的最佳制备方法。本发明经研究后发现,镁改性的油茶果壳生物质炭的施用,具有更好的硝化抑制作用,可有效降低硝化作用导致的氧化亚氮等氮氧化物温室气体排放,说明镁改性生物质炭具有一定的土壤固氮潜力。

    一种油茶林酸性土壤改良用改良剂混合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2516853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1911022006.8

    申请日:2019-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土壤改良剂混合领域的一种油茶林酸性土壤改良用改良剂混合设备,包括移动小车和搅拌箱,移动小车内壁固定有安装板,搅拌箱底部与安装板顶部固定连接,搅拌箱顶部贯穿移动小车的顶部并延伸至移动小车的外部,搅拌箱顶部设置有进料斗,进料斗外表面设有刻度线,进料斗底部连通有进料管,通过设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二转动轴和第二搅拌桨使得土壤改良剂在混合时搅拌的更为充分,使得在对土壤进行PH值调节时效果更佳,通过设置第二电机和土壤疏松轮使得设备在对土壤进行PH调节时可以移动,做到省力且土壤疏松轮能在土壤表面做切割运动使得土壤变得疏松更容易与土壤改良剂混合,提高工作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