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线圈多工作模式的惯性电磁作动器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89796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639920.1

    申请日:2024-05-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线圈多工作模式的惯性电磁作动器及控制方法,包括定子和动子,定子包括内磁轭和线圈组,线圈组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绕设在内磁轭外侧且在第一方向上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绕向相反,第一方向为内磁轭轴向方向,动子设在定子外侧,包括外磁轭和永磁体组件,外磁轭和内磁轭通过弹性体相连,永磁体组件固定在外磁轭内侧,永磁体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交替排布的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分别沿第一方向充磁和第二方向充磁,第二方向为内磁轭径向方向。本发明能实现多工作模式,且动子在往复运动的时候,力密度高,力线性度好。

    一种水分解制氢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89622B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110709372.1

    申请日:2021-06-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分解制氢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能源化学、能源材料和催化技术领域,该复合材料自上而下包括产氢催化剂层、能量吸收层、基底层、产氧催化剂层,其中,能量吸收层采用逆向生长的单晶氧化亚铜薄膜,可实现光能与热能的联合转换;产氢催化剂层为透明或半透明状的金属产氢活性位。产氧催化剂层采用过渡金属、过渡金属合金、及其氧化物。本发明一方面实现了氧化亚铜单晶薄膜的可控生长,另一方面实现了多种能量形式利用的水分解制氢复合材料,能够应用于半导体、光伏、催化,以及热电转换等领域。

    一种水分解制氢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89622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709372.1

    申请日:2021-06-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分解制氢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能源化学、能源材料和催化技术领域,该复合材料自上而下包括产氢催化剂层、能量吸收层、基底层、产氧催化剂层,其中,能量吸收层采用逆向生长的单晶氧化亚铜薄膜,可实现光能与热能的联合转换;产氢催化剂层为透明或半透明状的金属产氢活性位。产氧催化剂层采用过渡金属、过渡金属合金、及其氧化物。本发明一方面实现了氧化亚铜单晶薄膜的可控生长,另一方面实现了多种能量形式利用的水分解制氢复合材料,能够应用于半导体、光伏、催化,以及热电转换等领域。

    气压自动补偿式旋转密封卸料阀

    公开(公告)号:CN109533978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364867.X

    申请日:2018-1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压自动补偿式旋转密封卸料阀,包括阀体、变速箱和电机,阀体包括壳体、阀轴和叶轮,阀轴的一端中心处设置轴芯气流通道,另一端延伸出阀体外,叶轮包括若干叶片,叶片的数量为4~10片,叶片的中间都有气流通道,并与轴芯气流通道相连通,叶片与壳体之间设置密封橡胶,锯齿形边条紧固在叶片和密封橡胶上,轴芯气流通道与高压气源相连。本发明结构简单,体积轻巧,能够实现摩擦面的良好密封贴合效果,有效地防止物料的泄漏;通过高压气源的引入,能够实时地、自动地补偿密封橡胶的磨损,节省了后期对密封装置定期更换和维护的成本,减少工作能耗,有利于延长卸料阀的使用寿命。

    一种折纸型纳米摩擦—电磁复合波浪能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937881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05262.8

    申请日:2024-01-25

    Inventor: 范新宇 曹得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折纸型纳米摩擦—电磁复合波浪能发电装置,包括永磁直线发电部分和折纸型纳米摩擦发电部分,两部分在结构上为上‑中‑下式同轴串联设计。永磁直线发电部分在中间,包括电机定子和电机动子;折纸型纳米摩擦发电部分在上下两端,每一部分都是多层折叠的纳米摩擦发电机;永磁直线电机动子端部穿过折纸型纳米摩擦发电部分延伸至装置外侧可连接浮子,跟随波浪起伏上下运动使得线圈绕组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折纸型纳米摩擦发电单元随着电机动子运动打开和闭合,产生脉冲状交流电。本发明发电装置结构简单,纳米摩擦发电机高效的低频转换与电磁发电机优秀的中高频转换效率形成互补,环境适应性强。

    一种基于热机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组合供电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13891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819472.5

    申请日:2023-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热机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合供电系统,包括燃气涡轮发电机模块、热交换器模块以及燃料电池供应模块;燃气涡轮发电机模块通过涡轮机与热交换模块相耦合,涡轮机自身做功产生功率进行一次发电,并通过连接热交换模块进行加热空气的加热,热交换模块通过连接燃料电池供应模块,将加热后的空气输出至燃料电池供应模块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阴极,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阳极通过管道输入基础碳氢化合物燃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输出端连接燃烧室进行缺氧燃烧发电,未能充分燃烧的产物通过连接涡轮机进行再次燃烧做功。本发明促进了化石能源发电厂转型升级,避免了资源浪费;进一步提高了发电效率,更为节能环保。

    一种应用于内燃机的复合式电磁驱动全可变配气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10656995B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1911084906.5

    申请日:2019-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内燃机的复合式电磁驱动全可变配气机构,包括双作用电磁铁、电磁直线作动器和发动机气门;双作用电磁铁包括电磁铁端盖、电磁铁壳体、电磁铁线圈骨架、电磁铁线圈、上永磁环、下永磁环、导磁环、动铁和连杆;电磁直线作动器包括作动器外壳、作动器上端盖、作动器铁芯、作动器线圈骨架、作动器线圈、永磁体;作动器线圈骨架设置在作动器铁芯与永磁体之间的间隙,其下端连接气门,上端通过连接板与双作用电磁铁动铁及连杆相连接;气门由双作用电磁铁和电磁直线作动器协同驱动开启或关闭,当开启面临较大缸内气体压力时,二者同时工作实现气门的快速开启,此外还具备在行程端部的自锁能力,不需要保持电流从而降低系统能耗。

    复合式电磁驱动全可变配气机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00916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1084945.5

    申请日:2019-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复合式电磁驱动全可变配气机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针对气门的开启阶段实施以下步骤:在前半行程阶段,采集缸内气体压力值,预设气门开启速度,由ECU计算气门开启所需电磁力,若所需电磁力超过阈值,电磁直线作动器与双作用电磁铁均通电工作,ECU控制二者的线圈电流,为气门提供沿开启方向的电磁合力,推动气门运动;若所需电磁力未超过阈值,仅电磁直线作动器通电工作,ECU控制其线圈电流,为气门提供沿开启方向的电磁力,周期性采集气门位移信号和电流信号,计算气门运动速度并实时调节线圈电流;在气门开启后半行程阶段,双作用电磁铁停止通电,电磁直线作动器反向通电,为气门提供反向加速度,直至达到行程终点。

    一种应用于内燃机的复合式电磁驱动全可变配气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10656995A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911084906.5

    申请日:2019-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内燃机的复合式电磁驱动全可变配气机构,包括双作用电磁铁、电磁直线作动器和发动机气门;双作用电磁铁包括电磁铁端盖、电磁铁壳体、电磁铁线圈骨架、电磁铁线圈、上永磁环、下永磁环、导磁环、动铁和连杆;电磁直线作动器包括作动器外壳、作动器上端盖、作动器铁芯、作动器线圈骨架、作动器线圈、永磁体;作动器线圈骨架设置在作动器铁芯与永磁体之间的间隙,其下端连接气门,上端通过连接板与双作用电磁铁动铁及连杆相连接;气门由双作用电磁铁和电磁直线作动器协同驱动开启或关闭,当开启面临较大缸内气体压力时,二者同时工作实现气门的快速开启,此外还具备在行程端部的自锁能力,不需要保持电流从而降低系统能耗。

    一种可用于海水淡化的组合供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988983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118188.3

    申请日:2024-01-29

    Inventor: 范新宇 方世屹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用于海水淡化的组合供电系统,包括燃料电池供应模块以及与之连接的多级蒸馏海水淡化模块,燃料电池供应模块燃烧室输出端连接多级蒸馏海水淡化模块中的锅炉,多级蒸馏海水淡化模块还包括与锅炉串联的至少两级蒸发器以及凝气器,每个蒸发器输出连接淡水罐,蒸馏产生的蒸汽输入凝气器冷凝成淡水输入至淡水罐,凝气器输出端还分别连通蒸发器用于输送海水,凝气器输入端还连接进料海水罐;蒸发器蒸发过程中的浓海水按串联顺序进行多次蒸发,末端的蒸发器通过第二抽水泵输出浓海水。本发明促进了化石能源发电厂转型升级,避免了资源浪费;进一步提高了发电效率,更为节能环保。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