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016479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251190.4
申请日:2021-03-10
Applicant: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李冬林 ,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笋用竹林稳产增效种植模式及可持续经营收获方法,包括竹林种植前的土壤改良、带状整地,种植中的移竹造林、经营隔离,种植后的促笋养竹、轮带采收。本发明针对当前笋用竹林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经营粗放、产量不高、竹林衰退、效益低下等技术难题提出一种笋用竹林稳产增效种植模式及可持续经营收获方法,可有效地防止笋用竹林生产经营中的土壤退化、产量不稳、品质下降,化解笋材采收与留笋养竹之间的矛盾,提高幼竹的发笋率和生产可持续性,有利于新建笋用竹林的产量提升和效益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9601158B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1910084341.4
申请日:2019-01-29
Applicant: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IPC: A01G2/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银鹊树的扦插繁殖方法,它包括扦插池准备、基质灭菌、穗条培养、促根处理、扦插与压床、插后管理和幼苗移栽等步骤。本发明吸取了我国林业生产中树木无性繁殖技术中的成熟经验,并在扦插池的设计、穗条的培养、促根处理、扦插与压床、插后管理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创新性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简便、容易操作,并具有生根快、成活率高等优点,可实现银鹊树的快速育苗,在林业生产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716943A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910188095.7
申请日:2019-03-13
Applicant: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IPC: A01G2/10 , A01G24/10 , A01G24/12 , A01G24/15 , A01G24/28 , A01G7/06 , A01G13/00 , A01N43/38 , A01N37/10 , A01N59/16 , A01P21/00 , A01P1/00 , A01N37/46 , A01N47/14 , A01N47/12 , A01N43/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果榆速效根插育苗方法,该方法的关键技术环节包括:插床准备,搜集种根,催根促芽,消毒灭菌,精细扦插,遮阳保湿,插后管理。通过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法,可有效地解决红果榆繁殖材料缺乏,育苗成本高、成活率低下的技术难题,生产育苗效率显著提高。通过精细抚育与有序管理,作到在有限育苗土地、有限繁殖材料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培育合格苗,降低育苗成本,提高育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059788B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710427911.6
申请日:2017-06-08
Applicant: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城市内河生态赏景护岸结构,包括沿着河坡至河岸由下而上设置的水生植物净化区、砌块护坡、戏水观景栈道、集水过滤区和三化森林培育区;其中,水生植物净化区位于位于近岸内河的常水位线以下大于90厘米的深水区;砌块护坡位于近岸内河的常水位线以下60~90厘米至高水位线的区域,砌块护坡采用中空生态砌块错位嵌合堆砌;戏水观景栈道设于砌块护坡上方,底部水平线高出高水位线20~40厘米,迎水面设置观景护栏;所述集水过滤区设于戏水观景栈道的背水面,集水过滤区紧邻三化森林培育区。本发明一方面可以确保河岸护坡的防蚀安全,另一方面还可以为水生动植物提供永续的生存空间,实现河岸护坡的生态、美观、高效、多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059788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427911.6
申请日:2017-06-08
Applicant: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10/16 , Y02A10/35 , E02B3/129 , A01G17/005 , A01G22/00 , E02B3/125 , E02B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城市内河生态赏景护岸结构,包括沿着河坡至河岸由下而上设置的水生植物净化区、砌块护坡、戏水观景栈道、集水过滤区和三化森林培育区;其中,水生植物净化区位于位于近岸内河的常水位线以下大于90厘米的深水区;砌块护坡位于近岸内河的常水位线以下60~90厘米至高水位线的区域,砌块护坡采用中空生态砌块错位嵌合堆砌;戏水观景栈道设于砌块护坡上方,底部水平线高出高水位线20~40厘米,迎水面设置观景护栏;所述集水过滤区设于戏水观景栈道的背水面,集水过滤区紧邻三化森林培育区。本发明一方面可以确保河岸护坡的防蚀安全,另一方面还可以为水生动植物提供永续的生存空间,实现河岸护坡的生态、美观、高效、多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021896B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010547233.5
申请日:2010-11-16
Applicant: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游憩型航道护坡结构,在护坡的高水位以下设挺水植物削浪区,高水位上方设依水观景区,在依水观景区的远水一侧设有生态护堤区;其中,所述的挺水植物削浪区内种植挺水植物,种植方式采用宽幅密植;所述的依水观景区为一平台结构,其近水一侧种植湿生木本植物,湿生木本植物下层种植湿生灌木,远水一侧种植垂直绿化植物建设绿化墙,平台地面铺设生态透水砖;所述的生态护堤区内,近水一侧设有生态护墙,该生态护墙采用毛石砌筑而成,远水一侧种植隔音林带。本发明的生态游憩型航道护坡结构实现了航道整治的生态、经济、美观、多能,并满足周边居民的亲水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2320958B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011058726.2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IPC: C02F3/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内河自净式水生植物配置与生态修复方法,其结构包括生态浮床吸污区、挺水伏岸滞污区、两栖类截污点缀区、护坡植被缓冲带过滤区、堤岸弧形设防游赏区5部分。其中,生态浮床处于深水,通过特殊的浮床设计,吸收水中有机物,起净化水体的先驱作用;挺水伏岸滞污区地处浅滩,选择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滞吸污染物;两栖类截污点缀区地处水位变幅带,通过种植两栖类植物,起截污和点缀功能;堤岸设置植被缓冲带,过滤污染物,兼顾美化;堤顶通过特殊的护堤建构,固岸防洪,且供游人休憩观光。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城市内河的生态改善和环境提升,并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清新、怡人的水岸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09699385B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910188106.1
申请日:2019-03-13
Applicant: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果榆容器培育大苗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技术步骤:砌筑培养池,容器选择,基质准备,种实采摘与处理,精细播种,芽苗培育,苗期管护。其中,培养池采取下凹式,容器选择精工制作的无纺布容器,基质用优化组合基质。经历精心播种、芽苗培养、拱棚抚育等技术措施,确保有活力的种子全部发芽,有效地解决红果榆繁殖速度慢、种实发芽率低、幼苗移栽困难的技术难题,显著提高了红果榆当年育苗产量和育苗质量,节约了育苗成本,提高了育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293654B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710882397.5
申请日:2017-09-26
Applicant: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IPC: A01G22/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建散生竹园忍冬套种增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全垦整地;(2)开沟挖穴;(3)新竹定植;(4)搭设扶架;(5)忍冬套作;(6)后期管护。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法一方面充分利用新建竹园的空地套种经济植物忍冬,在育竹的同时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结合巧妙的竹间扶架设计,在满足忍冬攀援生长的同时,并使得新竹直立生长、受光均匀、营养充分,避免了新竹的风倒歪斜,促进新建竹园新笋发育,快速成林。
-
公开(公告)号:CN108496685A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810328551.9
申请日:2018-04-13
Applicant: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IPC: A01G1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17/0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建竹园分区隔离方法,包括步骤(1)在不同竹种分界处垂直下挖隔离沟;步骤(2)在步骤(1)隔离沟中埋设隔离挡板;步骤(3)在埋好的隔离挡板顶部架设顶槽;步骤(4)将顶槽于隔离挡板顶端错缝固定;步骤(5)在沟边和隔离挡板侧壁均匀的喷撒控鞭药液;步骤(6)填土整平。本发明是为了满足新建竹园的竹种分隔需要,通过履行以上步骤,借助隔离挡板、顶槽和固定装置的巧妙组合,实现建园中不同竹种的有效隔离,阻止混杂串根,促使地下茎须根增生;同时,通过顶槽的设计、固定,使得本发明不仅作到了竹园的分区隔离,又可以作为灌溉设备,满足北方竹区游赏观光和生产育竹的需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