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581352C
公开(公告)日:2010-01-20
申请号:CN200710022823.4
申请日:2007-05-23
Applicant: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乌桕组培不定芽高频率植株再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取乌桕种子去除种皮,双氧水表面消毒后接种到种子发芽培养基中,长出完整的乌桕种子苗植株;将乌桕种子苗的纵向一分为二的子叶块、含未展开真叶的顶芽以及下胚轴和根切段,分别接种在适合顶芽、下胚轴和根等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上,通过直接诱导不定芽或经过愈伤组织诱导获得嫩绿色不定芽丛;然后移入不定芽伸长培养基,获得伸长不定芽幼苗;再转入幼苗扩繁培养基进行扩大繁殖,将经扩繁的幼苗转接于生根培养基上,长成真叶展开且根系发达的健壮乌桕试管植株,最后移栽到室外在自然条件生长成活,得到乌桕的健壮苗。
-
公开(公告)号:CN1546672A
公开(公告)日:2004-11-17
申请号:CN200310106560.7
申请日:2003-12-09
Applicant: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植物基因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属于三角叶滨藜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利用RT-PCR技术从盐生植物三角叶滨藜总RNA中,扩增并克隆了BADH基因。该基因全序列显示,核苷酸序列长1520bp,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全长500个氨基酸残基。利用BamHI和SacI酶切位点将BADH基因连接到pCAMBIA2301的多克隆位点,并把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分别连接到BADH基因的上游和下游的多克隆位点上,获表达载体pCBAMATBADH682,正用于农杆菌介导转化油菜,希望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耐盐油菜新种质。
-
公开(公告)号:CN101731148B
公开(公告)日:2012-04-25
申请号:CN200910232615.6
申请日:2009-12-03
Applicant: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适用于农杆菌介导的悬铃木组织培养方法,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方法。在建立悬铃木微繁株系中,采用壮苗培养基、过渡培养基与微繁培养基进行轮流继代保证微繁苗生长旺盛与微繁苗内源激素水平的基本稳定。在不定芽诱导培养中,采用在过渡培养基上生长30天的叶片进行不定芽的分化,不定芽再生频率稳定在80%以上。该发明采用的微繁苗的轮流继代培养,保证了充分的叶片外植体来源以及高频率的叶片不定芽再生频率,从而更适合用作农杆菌介导法基因转化的受体材料。用该不定芽再生体系进行农杆菌介导已将nptII基因导入悬铃木株系中。
-
公开(公告)号:CN101731148A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910232615.6
申请日:2009-12-03
Applicant: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适用于农杆菌介导的悬铃木组织培养方法,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方法。在建立悬铃木微繁株系中,采用壮苗培养基、过渡培养基与微繁培养基进行轮流继代保证微繁苗生长旺盛与微繁苗内源激素水平的基本稳定。在不定芽诱导培养中,采用在过渡培养基上生长30天的叶片进行不定芽的分化,不定芽再生频率稳定在80%以上。该发明采用的微繁苗的轮流继代培养,保证了充分的叶片外植体来源以及高频率的叶片不定芽再生频率,从而更适合用作农杆菌介导法基因转化的受体材料。用该不定芽再生体系进行农杆菌介导已将nptII基因导入悬铃木株系中。
-
公开(公告)号:CN101057556A
公开(公告)日:2007-10-24
申请号:CN200710022823.4
申请日:2007-05-23
Applicant: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乌桕组培不定芽高频率植株再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取乌桕种子去除种皮,双氧水表面消毒后接种到种子发芽培养基中,长出完整的乌桕种子苗植株;将乌桕种子苗的纵向一分为二的子叶块、含未展开真叶的顶芽以及下胚轴和根切段,分别接种在适合顶芽、下胚轴和根等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上,通过直接诱导不定芽或经过愈伤组织诱导获得嫩绿色不定芽丛;然后移入不定芽伸长培养基,获得伸长不定芽幼苗;再转入幼苗扩繁培养基进行扩大繁殖,将经扩繁的幼苗转接于生根培养基上,长成真叶展开且根系发达的健壮乌桕试管植株,最后移栽到室外在自然条件生长成活,得到乌桕的健壮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