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分形几何原理设计的金属网格型透明电极

    公开(公告)号:CN109346212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045939.4

    申请日:2018-09-07

    Applicant: 江苏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B5/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电功能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分形几何原理设计的金属网格型透明电极。现有技术中金属网格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格宽度、网格间距的优化等方面,其综合光电性能提升空间有限;本发明借助分形几何理论,在衬底表面沉积具有分形网格图案的金属网格层,通过改变金属网格层的网格结构从而克服现有金属网格调节方法在提升金属网格型透明电极综合光电性能方面的局限性,更大程度地提升其综合光电性能。

    一种有效提高多层透明导电薄膜光电性能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93279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410231951.X

    申请日:2014-05-29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有效提高多层透明导电薄膜光电性能的制备方法,先采用磁控溅射仪将TCO沉积在清洗好的玻璃基底上获得TCO/玻璃薄膜,置于中温管式炉中,在一定气氛中于300~600℃温度下保持10~30分钟,再将金属层M沉积在已退火处理好的TCO/玻璃薄膜上获得M/TCO/玻璃透明导电薄膜,置于中温管式炉中,在一定气氛中于300~500℃温度下保持10~30分钟,最后将TCO沉积在已经退火处理好的M/TCO/玻璃薄膜上获得TCO/M/TCO透明导电薄膜,至于中温管式炉中,在一定气氛下于300~600℃温度下保持10~30分钟;本发明采用分步退火的方法来处理TCO/M/TCO薄膜,可以根据每层材料独特的性质来设定符合其性质的最优退火条件,获得具有最佳光电性能的多层透明导电薄膜。

    一种新型超疏油表面结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20237A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1010132465.4

    申请日:2010-03-24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一种超疏油表面微纳结构设计方法,涉及微纳结构功能表面设计制备技术领域。根据超疏油表面的工作所需承受的压强及气体之间的压强差(液汽界面压强差)计算出液汽界面的曲面半径;再根据该曲面半径确定出微结构的最大周期;接着根据超疏油的要求确定出结构的突起比率;最后根据超疏油表面的结构形式和设计的结构参数(周期和突起比率)考证油液与结构表面的接触状态,确保油液处于Cassie接触状态。本发明通过几何分析的方法对特殊的微结构形式和参数进行分析以实现表面的超疏油性能,实现超疏油表面的直接可控设计。

    基于几何分析的稳定超疏水表面可控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56132A

    公开(公告)日:2008-09-03

    申请号:CN200810019240.0

    申请日:2008-01-17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nventor: 李保家 周明 蔡兰

    Abstract: 基于几何分析的稳定超疏水表面可控设计方法,涉及材料研究模型化和模拟、材料(计算)设计领域,其特征是首先建立平行光栅形或者圆形凹坑形等规则的微结构表面模型,针对建立的微结构形貌,以Wenzel理论和Cassie理论为基础推导出液滴在该微结构表面的表观接触角的理论预测公式;同时,对微结构表面C/W转换的过程从几何角度进行分析,以润湿高度h0为关键几何参数确立C/W转换的几何角度理论判据;接着,对已建立的微结构表面模型进行几何参数预设计,利用以上推导出的表观接触角理论预测公式计算液滴在微结构表面的表观接触角,确定设计的微结构表面是否可能具有超疏水性;最后,将预设计的微结构几何参数和计算得到的相应表观接触角计算h0,判断设计的微结构表面是否可能具有超疏水稳定性。本方法比较直观,而且容易操作,具有较强的可控性。

    激光加载实现微纳尺度三维成形的方法及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986387A

    公开(公告)日:2007-06-27

    申请号:CN200610041570.0

    申请日:2006-09-15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nventor: 周明 黄涛 李保家

    Abstract: 激光加载实现微纳尺度三维成形的方法及其装置,属于微机电系统(MEMS)加工技术和激光微加工领域,其先将靶材双面研磨抛光,在靶材上压附一层微米尺度厚的铝膜和一块透明光学介质,分别作为吸收层和约束层。通过压板将约束层,吸收层,靶材和模版固紧在专用靶材装夹器上。开启纳秒脉冲激光器,调节好光路,使由纳秒脉冲激光器输出的激光经凸透镜聚焦到靶材表面,然后对纳秒脉冲激光进行单次发射操作,从而实现靶材的单脉冲激光冲击,进而实现靶材与模版贴合。经本发明冲击形成表面的硬度,耐腐蚀性,耐磨损性,疲劳强度等比普通方法有很大的提高。可广泛的应用于微机电系统的重要结构的零部件,整个加工系统具有易于控制、加工柔性高、无污染的优点。

    一种近场光学虚拟光探针选择性微加工方法及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899748A

    公开(公告)日:2007-01-24

    申请号:CN200610085348.0

    申请日:2006-06-12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nventor: 周明 李保家 蔡兰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应用近场光学虚拟光探针进行多种材料选择性微加工方法及其系统。本发明提出应用纳米尺度的近场光学虚拟光探针对材料进行选择性微加工,并且据此设计了一套微加工系统。其由激光器发射的激光光束经滤波片、偏光器后入射到三角棱镜的一边,其折射光束在三角棱镜底面的入射角大于三棱镜的全反射角时发生全内反射,反射光束从另一边折射出三角棱镜后经光学延迟器和反射镜后又沿原路入射到三角棱镜的底面,形成虚拟光探针,将加工材料置于三角棱镜底面下的一定距离范围,便可以利用虚拟光探针对材料进行微加工,材料的微移调节通过微动载物台来实现。有效克服了因灰尘污染及探针与材料表面碰撞而造成损伤的不足,可提高微加工速度。

    一种制作表面周期微细结构的方法及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862353A

    公开(公告)日:2006-11-15

    申请号:CN200610085343.8

    申请日:2006-06-12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nventor: 周明 李保家 蔡兰

    Abstract: 本发明特指采用激光干涉光刻技术对材料表面进行微细加工形成周期性微观粗糙结构的方法及装置,可适用于多种金属、无机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等材料。其首先开启激光器,使由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经过带通滤波片、电子光闸、扩束器后由分束镜分成多束光,分束后的光束通过光学延迟器来调节光程差以满足相关条件,最后经聚焦镜聚焦后共同作用于放置在三维驱动工作台上的加工样品表面。可以根据加工要求由计算机控制系统驱动三维驱动工作台来实现加工样品的微动调节,再进行曝光,这样在样品表面可以获得不同的光刻图形。本发明加工系统简单易操作,成本较低。且光路简单而且容易调节,可实现大面积周期微观粗糙结构的制作,效率较高。

    一种驱动层图案化银纳米颗粒复合FTO薄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44010B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1910614702.1

    申请日:2019-07-09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驱动层图案化银纳米颗粒复合FTO薄膜的制备方法,涉及激光微纳加工技术和透明导电薄膜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对FTO薄膜进行清洗,在清洗后的FTO薄膜上喷涂驱动层材料,得到驱动层/FTO薄膜;对驱动层/FTO薄膜进行图形化处理后,进行激光烧蚀,去除所需图案上的驱动层材料;将激光烧蚀过的驱动层/FTO薄膜上喷涂上金属银层,得到Ag/驱动层/FTO薄膜;对得到的Ag/驱动层/FTO薄膜进行炉内热退火处理。在薄膜表面引入驱动层,使Ag NPs定向复合于薄膜表面,以此在提高FTO薄膜导电性的同时,尽量减少薄膜透光率的损失,最终获得具有最佳光电性能的Ag NPs/FTO薄膜。

    一种内嵌金属网格型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41700B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710694596.3

    申请日:2017-08-15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嵌金属网格型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属于激光微纳加工和透明导电薄膜领域。首先在基底上旋涂一层PVP,然后利用激光束在PVP/基底上刻蚀网格阵列形状的凹槽;通过磁控溅射镀膜仪在经激光刻蚀过的PVP/基底表面和凹槽内溅射一层的金属;溅射完将金属/PVP/基底置于乙醇中去除PVP和PVP表层的金属,即可得到内嵌金属网格/基底。本发明在保证薄膜光学性能的同时,可最大程度地提高电学性能,其操作简单、不需要配制金属颗粒墨水和掩膜,对设备无特殊要求,制备成本低。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