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09773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410095865.4
申请日:2024-01-24
Applicant: 江苏南京地质工程勘察院 ,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 , 南京坤拓土木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18/2131 , G06F18/214 , G06N3/084 , G01B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柔性变形测量元件拉扭状态类型识别方法,搭建复合变形试验系统,复合变形试验系统包含拉‑扭试验台、电阻测量回路、计算机、第一数采设备和第二数采设备,拉‑扭试验台通过第一数采设备将采集的信息传输至计算机存储。该柔性变形测量元件拉扭状态类型识别方法包括变形信号采集、生成目标信号、目标信号最优分解、电阻变化率时程差异检测定位、生成线性变换时序样本、训练荷载状态识别模型共六个步骤,从波形分解、差异检测、信号分割标注、模型训练等方面出发,通过训练得到根据不同荷载条件下的电阻信号预测荷载状态类型的预测模型,能够根据随暗埋构件暗埋的柔性变形测量元件的电阻实测信号数据推测暗埋构件变形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7609773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095865.4
申请日:2024-01-24
Applicant: 江苏南京地质工程勘察院 ,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 , 南京坤拓土木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18/2131 , G06F18/214 , G06N3/084 , G01B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柔性变形测量元件拉扭状态类型识别方法,搭建复合变形试验系统,复合变形试验系统包含拉‑扭试验台、电阻测量回路、计算机、第一数采设备和第二数采设备,拉‑扭试验台通过第一数采设备将采集的信息传输至计算机存储。该柔性变形测量元件拉扭状态类型识别方法包括变形信号采集、生成目标信号、目标信号最优分解、电阻变化率时程差异检测定位、生成线性变换时序样本、训练荷载状态识别模型共六个步骤,从波形分解、差异检测、信号分割标注、模型训练等方面出发,通过训练得到根据不同荷载条件下的电阻信号预测荷载状态类型的预测模型,能够根据随暗埋构件暗埋的柔性变形测量元件的电阻实测信号数据推测暗埋构件变形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7607188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311597982.2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 , 江苏南京地质工程勘察院 ,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土热物性测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岩土体热物性参数测试方法,包括U形换热管和检测接管,试验用设备及材料准备,划分试验区域,并通过钻孔设备对该试验区域钻设100m的孔,在U形换热管的进出水口位置均安装检测接管,并在U形换热管上端设置间隔机构,在U形换热管处于浅土层位置套接间隔组件,在U形换热管内进行循环温度采集时,进行真空间隔处理,避免U形换热管内热量在浅土层和外部冷空气中造成额外的散溢,提高数据采集的精准性,进而提高现场测试法对岩土体热物性测试的数据有效性,且在间隔组件的作用下在U形换热管与检测接管连接后,可对两者连接位置进行加强密封,提高试验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69162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311534473.5
申请日:2023-11-16
Applicant: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 , 江苏南京地质工程勘察院 , 河海大学
IPC: G06F30/20 , G06Q10/0637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热开发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地热水系统抽灌循环水量和温度模拟预测方法,所述地热水系统抽灌循环水量和温度模拟预测方法包括地下水渗流与热量运移概念模型的建立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计算机模型的建立过程;模型的识别、验证过程;地下热水开发利用方案规划过程;通过设置由地下水渗流与热量运移概念模型的建立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计算机模型的建立过程和模型的识别、验证过程、地下热水开发利用方案规划过程组合构成的地热水系统抽灌循环水量和温度模拟预测方法,从而有效的对地热水系统水量和温度进行预估测量,从而更好的针对不同开采区进行地热资源开采计划,从而更加充分的对地热资源进行开采。
-
公开(公告)号:CN117330401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11475839.6
申请日:2023-11-08
Applicant: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 , 江苏南京地质工程勘察院 , 成都东华卓越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巴西劈裂试验夹具装置,涉及巴西劈裂试验领域,包括底板、支撑脚、下承压板、上承压板和侧固定板,所述侧固定板对称设置在底板的顶部,两组所述侧固定板上均设有夹持组件,所述上承压板的底部固定有第一安装块,所述下承压板的顶部通过震动组件安装有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一安装块的底部和第二安装块的顶部均可拆卸安装有垫条,所述底板的前侧设有收集盒,所述底板的后侧设有推料组件;本发明通过在下承压板的两侧设置推板,再通过液液压油缸提供动力,从而可以推动推板对大块的试样废料进行清理,并经过收集箱进行收集,同时配合清理辊上的清理刷和抽尘孔以及吸尘箱,从而可以对底板上的残存料渣进行清理。
-
公开(公告)号:CN114398814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210044271.1
申请日:2022-01-14
Applicant: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 , 河海大学 , 江苏南京地质工程勘察院 ,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25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土石混合体随机细观结构模型的生成方法,属于岩土材料细观数值模拟领域。首先,根据研究具体要求生成三维映射网格模型,并存储三维映射网格的节点信息和单元信息;其次,根据土石混合体筛分试验得到的块石级配曲线确定块石粒度分布、确定块石空间方位,从而生成随机块石模型;最后,识别土石混合体的细观组分,将生成的随机块石模型映射到初始的均匀化有限元网格模型中,区分细观各组分,判定块石、土体基质集合确定各组分材料的属性。本方法有效的解决了网格不规则造成的不收敛及细观力学数值模拟效率低等问题,生成的土石混合体随机细观结构模型,可直接用于岩土工程领域细观数值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17330401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475839.6
申请日:2023-11-08
Applicant: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 , 江苏南京地质工程勘察院 , 成都东华卓越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巴西劈裂试验夹具装置,涉及巴西劈裂试验领域,包括底板、支撑脚、下承压板、上承压板和侧固定板,所述侧固定板对称设置在底板的顶部,两组所述侧固定板上均设有夹持组件,所述上承压板的底部固定有第一安装块,所述下承压板的顶部通过震动组件安装有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一安装块的底部和第二安装块的顶部均可拆卸安装有垫条,所述底板的前侧设有收集盒,所述底板的后侧设有推料组件;本发明通过在下承压板的两侧设置推板,再通过液液压油缸提供动力,从而可以推动推板对大块的试样废料进行清理,并经过收集箱进行收集,同时配合清理辊上的清理刷和抽尘孔以及吸尘箱,从而可以对底板上的残存料渣进行清理。
-
公开(公告)号:CN117153269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0913813.9
申请日:2023-07-25
Applicant: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 , 东南大学 , 江苏南京地质工程勘察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醌指纹特征图谱的有机污染场地功能菌群活性分析方法,包括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场地污染背景调查,需要通过调查的指标为有机污染物浓度值,确定场地关注点位和特征污染物;步骤二、在时间尺度上采样监测样品的污染物浓度、pH值、ORP值,确定污染物生物降解特性;步骤三、绘制关注点位的醌指纹图谱,得到特征污染物优势醌型;步骤四、与微生物醌谱库进行比对,筛选具有功能菌群指示作用的污染物特征醌型;步骤五、通过污染物特征醌总浓度大小去评价各点位各时刻功能菌群活性强弱。本发明方法指示简便快捷、普适性强、准确性高。以数据作为依托,着重解决了传统微生物检测技术无法快速准确地反映功能微生物活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607188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97982.2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 , 江苏南京地质工程勘察院 ,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土热物性测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岩土体热物性参数测试方法,包括U形换热管和检测接管,试验用设备及材料准备,划分试验区域,并通过钻孔设备对该试验区域钻设100m的孔,在U形换热管的进出水口位置均安装检测接管,并在U形换热管上端设置间隔机构,在U形换热管处于浅土层位置套接间隔组件,在U形换热管内进行循环温度采集时,进行真空间隔处理,避免U形换热管内热量在浅土层和外部冷空气中造成额外的散溢,提高数据采集的精准性,进而提高现场测试法对岩土体热物性测试的数据有效性,且在间隔组件的作用下在U形换热管与检测接管连接后,可对两者连接位置进行加强密封,提高试验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921411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750532.6
申请日:2023-06-25
Applicant: 江苏南京地质工程勘察院 ,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电联合热活化氧化剂的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将氧化剂注入到目标污染土壤中,并采用加热的方式对氧化剂进行活化,使氧化剂产生氧化能力更强的活性基团,同时在土壤中布置惰性电极,在阴极和阳极两端施加直流电压,改变土壤中的离子分布和赋存状态,从而改变氧化剂活化产生的活性基团,达到高效、快速降解土壤中目标有机污染物的目的。本发明解决了化学氧化修复技术或热活化‑化学氧化修复技术所存在的修复时间长、效率低等问题,同时,可以为直流电动输送‑热活化氧化剂联用修复技术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