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层状结构钢帘线的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36818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310580757.1

    申请日:2023-05-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层状结构钢帘线的生产方法,属于钢帘线生产技术领域,包括对每一层中除芯线之外的部分单丝施加预先应力,获取预加应力单丝;将每一层中的常规单丝与预加应力单丝在捻股机床中进行间隔排布,捻制层状结构钢帘线。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钢帘线捻制过程中,由于单丝本身的残余应力以及放线过程中张力的波动,使得层状结构的钢帘线具有较大的层间残余应力的问题,通过对单丝预加应力来控制捻制好的层状结构钢帘线的应力分布状态,从而避免在轮胎生产过程中压延时帘布的不平整和裁断时的起翘。

    一种紧密型结构钢帘线耐腐蚀性能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01842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301936.7

    申请日:2023-03-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紧密型结构钢帘线耐腐蚀性能优化方法,将钢帘线涉及间隙的部分模拟为规则柱状体;计算规则柱状体的总体积,以及计算规则柱状体中的单丝的实体体积,然后将总体积减去实体体积得到钢帘线中的间隙体积;计算规则柱状体中围成间隙体积的钢帘线表面积;计算间隙体积和与钢帘线表面积的比值得到实时的单位面积间隙量;将实时的单位面积间隙量与预设的单位面积间隙量标准范围进行比较,调整钢帘线中单丝直径和捻距。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紧密型结构钢帘线耐腐蚀性能优化方法,能够快速对紧凑/紧密型钢帘线进行耐腐蚀性能进行优化,使帘线由于内部空间存在的氧气或水汽等现象造成的负面影响得到减弱。

    一种全渗胶型钢帘线及生产方法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3400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804827.8

    申请日:2024-12-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渗胶型钢帘线及生产方法,属于钢帘线生产技术领域,所述钢帘线包括两根直径为d1的钢丝组成的芯股以及N根直径为d2的外缠钢丝螺旋缠绕在芯股上,其中:所述钢帘线中芯股的两根钢丝在被外层N根钢丝缠绕前具有不同的扭转应力;所述芯股与外缠钢丝的直径满足设定区间,使得芯股的弯曲刚度满足0.9~1.76倍的外缠钢丝的弯曲刚度;所述钢帘线的截面金属填充率D大于设定阈值;所述外缠钢丝之间具有间距H;本发明避免了钢帘线生产过程芯股缺陷的产生,增加了帘线使用的通条性。

    一种2+1+6结构的钢帘线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26205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11419124.4

    申请日:2022-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1+6结构的钢帘线及其制备方法,其中钢帘线包括内层、中间层和外层,所述内层由2根相互扭捻的内层钢丝构成,所述中间层由1根扭捻于内层外部的中间层钢丝构成,所述外层由6根扭捻于中间层外部的外层钢丝构成,所述中间层钢丝的捻距与内层钢丝的捻距及外层钢丝的捻距不同。本发明采用一步法生产2+1+6结构的钢帘线,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所制备的钢帘线渗胶性能更好,能够提高钢帘线的抗压性能,降低钢帘线内部空气的含量,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

    一种具有复合钢帘线的充气子午线轮胎

    公开(公告)号:CN116533684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310733872.8

    申请日:2023-06-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复合钢帘线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包括胎面、冠带层、胎侧、胎体和胎圈钢丝,胎面沿轮胎周向延伸,冠带层包裹于胎面内,一对胎侧配置于胎面的两侧,胎体配置于胎侧内侧,胎圈钢丝配置于胎体内,胎体内设置有用于胎体增强的复合钢帘线,复合钢帘线为以1股纺织纱线为芯线、N条金属单丝为面线捻合而成。本发明提高轮胎的负载能力,增强轮胎纵向刚性,减小轮胎加速响应时间,通过轮胎及时释放车辆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静电。

    一种提高电镀效率的装置和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716645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773177.4

    申请日:2023-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电镀效率的装置和方法,涉及电镀的技术领域,包括槽体、可溶性阳极机构和不溶性阳极机构;可溶性阳极机构包括第一电源、可溶性金属阳极和第一阴极辊,可溶性金属阳极铺设在第一不溶性阳极架上,第一不溶性阳极架和第一阴极辊分别连接第一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不溶性阳极机构包括第二电源、第二不溶性阳极架和第二阴极辊,第二不溶性阳极架和第二阴极辊分别连接第二电源的正极和负极;槽体内盛放有电镀液;通过组合使用可溶性金属阳极和第二不溶性阳极架,使得电镀液中金属离子得以及时补充并维持长时间的动态平衡;通过独立控制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的电流,避免了发生阳极钝化,同时能够尽可能提升生产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