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010243B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210687252.0
申请日:2022-06-17
Applicant: 江南大学 , 海南英鸿农业科技股份公司
IPC: C02F3/02 , C02F3/34 , C02F7/00 , E02B3/02 , E02D5/52 , E02D5/72 , E04B1/343 , E04H5/02 , C25B1/04 , C25B9/65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河道治理潜水震荡波漫流系统及净化方法,包括设备房、气压泵、脉冲器,氧气管、生物流体管和总气管;总气管上引出有分气管、吸水管;所述吸水管上安装有水解制氢站;所述分气管上引出有导流管,导流管侧安装有飞翼耐疲钢桩头,飞翼耐疲钢桩头与分气管之间通过耐疲离合桩柱相连,耐疲离合桩柱上套设有若干导向环,导向管之间连接有闭锁操纵杆;导流管通过电磁阀与分气管连接;总气管通过脉冲器与气压泵连接形成闭路,脉冲器通过氧气管连接至水解制氢站。空气在机械作用下产生微晶气泡,持续的微晶气泡能对水体发
-
公开(公告)号:CN115010243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687252.0
申请日:2022-06-17
Applicant: 江南大学 , 海南英鸿农业科技股份公司
IPC: C02F3/02 , C02F3/34 , C02F7/00 , E02B3/02 , E02D5/52 , E02D5/72 , E04B1/343 , E04H5/02 , C25B1/04 , C25B9/65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河道治理潜水震荡波漫流系统及净化方法,包括设备房、气压泵、脉冲器,氧气管、生物流体管和总气管;总气管上引出有分气管、吸水管;所述吸水管上安装有水解制氢站;所述分气管上引出有导流管,导流管侧安装有飞翼耐疲钢桩头,飞翼耐疲钢桩头与分气管之间通过耐疲离合桩柱相连,耐疲离合桩柱上套设有若干导向环,导向管之间连接有闭锁操纵杆;导流管通过电磁阀与分气管连接;总气管通过脉冲器与气压泵连接形成闭路,脉冲器通过氧气管连接至水解制氢站。空气在机械作用下产生微晶气泡,持续的微晶气泡能对水体发生冲击、搅拌、逐流,加速气泡散射混合到水体中,呈漫流体特征,加速对水体及底泥中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217895260U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21531547.0
申请日:2022-06-17
Applicant: 江南大学 , 海南英鸿农业科技股份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河道治理潜水震荡波漫流系统,包括设备房、气压泵、脉冲器,氧气管、生物流体管和总气管;所述总气管上引出有分气管、吸水管;所述吸水管上安装有水解制氢站;所述分气管上引出有导流管,导流管侧安装有飞翼耐疲钢桩头,飞翼耐疲钢桩头与分气管之间通过耐疲离合桩柱相连,耐疲离合桩柱上套设有若干导向环,导向管之间连接有闭锁操纵杆;导流管通过电磁阀与分气管连接;总气管通过脉冲器与气压泵连接形成闭路,脉冲器通过氧气管连接至水解制氢站。空气在机械作用下产生微晶气泡,持续的微晶气泡能对水体发生冲击、搅拌、逐流,加速气泡散射混合到水体中,呈漫流体特征,加速对水体及底泥中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8006578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34070.X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江南大学 , 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酶活提高的软骨素4‑O‑硫酸转移酶突变体及其生产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通过对鼠源的软骨素4‑O‑硫酸转移酶进行N端截短、融合短肽、优化连接肽、5'UTR改造及过表达分子伴侣,胞外酶活达到了1346.2U/L,相比于出发菌提高了21.7倍,进一步通过定点突变将酶活提高到了38895.1U/L,是出发菌株的627.3倍,这是目前报道的最高水平,为工业化生产非动物源硫酸软骨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9643256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510179472.6
申请日:2025-02-19
Applicant: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Inventor: 张猛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学检测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穿刺取样标本分样装置,包括安装板和防护外壳,所述安装板的顶端面上焊接固定有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板,所述固定架的顶部安装有振荡稀释组件,所述固定架的顶部贯穿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固定架内安装有自动分样组件,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侧端面上焊接固定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另一端焊接固定有第二卡杆,所述第二卡杆贯穿滑动连接在第二固定板上,所述防护外壳的底部侧端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防护外壳上焊接固定有固定把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穿刺取样标本用分样装置不能够对取样标本进行自动稳定的稀释处理,并且不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对分样数量进行便捷调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689329A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310643407.1
申请日:2013-12-04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A61K47/48 , A61K9/107 , A61K31/704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电解质复合纳米胶束作为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属于载体与缓释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以谷氨酸(Glu)、乳酸(LA)、mPEG为原料,进行直接共缩聚反应,得到含酰胺键聚电解质三元共聚物。将其与阿霉素在水溶液中复合形成纳米胶束。由于聚电解质共聚物中主链同时含有聚酰胺链段结构和聚酯链段结构,在水中降解性能减缓,提高了聚合物的稳定性,将其与抗癌药物阿霉素进行复合后,所得纳米胶束稳定性增强,可以期待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物释放由pH值及离子强度控制。本发明合成简单,胶束稳定性好,避免了繁琐的合成步骤,不使用任何有机溶剂,无毒环保,具有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274833A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1310282080.X
申请日:2013-07-0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A61K47/34 , A61K31/704 , C08G63/08 , C08G63/7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壳聚糖与苹果酸和乳酸共聚物复合,制备纳米胶束作为药物载体的方法,属于生物材料与缓释技术领域。首先将苹果酸和乳酸在氯化亚锡催化作用下进行共缩聚反应获得苹果酸-乳酸共聚物(Poly(MA-co-LA));再将该共聚物与壳聚糖复合,利用两种聚电解质之间的静电作用,自组装形成壳聚糖/苹果酸-乳酸共聚物聚电解质复合物纳米粒子。将药物盐酸阿霉素负载在纳米粒子上进行控制释放,载体具有优异的载药和控释效果。本发明制备的壳聚糖/苹果酸-乳酸共聚物纳米胶束结构稳定,合成简单,生物相容性好,无细胞毒性,累积释放量较大。
-
公开(公告)号:CN108505674A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810321875.X
申请日:2018-04-11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E04C1/41 , C04B28/04 , C04B111/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隐蜂窝瓷粒混凝土保温隔声模块,包括混凝土浇注本体,所述混凝土浇注本体下平面上设置有环形支脚,所述环形支脚的外侧边于混凝土浇注本体的侧边齐平,所述环形支脚底部设置有IXPE垫板,所述环形支脚内壁、混凝土浇注本体底部和IXPE垫板表面之间配合形成空腔,所述环形支脚与IXPE垫板之间通过纳米封闭剂粘连固定,所述空腔内部上涂覆有微晶保温砂浆,所述混凝土浇注本体的上平面周边与混凝土浇注本体侧边之间设置有台阶槽。本发明能够满足楼板隔声和保温的双重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4277209B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310282561.0
申请日:2013-07-0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08G63/664 , C08G63/78 , A61K47/48 , A61K9/19 , A61K31/704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电解质复合纳米胶束作为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以苹果酸(MA)、乳酸(LA)、PEG做为原料,二水合氯化氩锡为催化剂,进行直接共缩聚反应,得到双亲性聚电解质三元共聚物。然后将抗癌药物阿霉素与该双亲性聚电解质三元共聚物在水溶液中复合,通过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纳米胶束。将该纳米胶束进行体外药物释放研究。该胶束的特点是药物阿霉素参与胶束形成,是胶束的一个组成部分。胶束具有载药率高、药物不泄露、可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等优点。释放过程具有明显的缓释性,释放速度由介质的pH值及离子强度控制,累积释放量高达94%。
-
公开(公告)号:CN105273209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410250398.4
申请日:2014-06-0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08J3/24 , C08L5/08 , C08L33/24 , C08K5/07 , C08F220/58 , C08F222/38 , C08F8/46 , A61K47/48 , A61K9/16 , A61K47/34 , A61K31/704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壳聚糖(CS)与聚(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PAMPS)互穿网络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首先制备壳聚糖与聚(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混合物溶液,再以戊二醛作交联剂,通过反向悬浮的方法制备粒径集中分布在300-500μm的互穿网络型CS/PAMPS复合微球,用丁二酸酐与复合微球反应,使CS中的游离氨基转变成羧基,以提高微球负载荷正电药物的能力。结果显示:改性CS/PAMPS复合微球可以快速并大量负载阿霉素,较其它微球有明显改善的载药潜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