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微电极阵列制备酶生物传感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52350A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711370747.6

    申请日:2017-12-1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327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刻蚀技术制备微电极阵列并修饰以导电基元及分子识别传感涂层制备电化学酶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涉及高分子材料科学、光刻蚀技术、生物免疫技术、电化学传感器等领域。本发明中采用的光刻胶能够实现超高长径比微电极阵列的制备,在二维平面结构的基础上开发三维结构,大大增加涂层的比表面积,为制备高灵敏度的生物传感器提供了良好的微环境。本发明中采用的共价固定分子识别基元酶的方法实现了酶的有效固定,将高比表面积的优势进一步扩大,所构建的传感器对于待分析物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等优点。光刻蚀技术与电化学传感器的结合,可广泛应用于免疫分析并拓展应用于食品安全、生物医药及环保监测等领域。

    一种无规聚合物-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57964A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711170253.3

    申请日:2017-11-22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规聚合物-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无规聚合物的合成、聚合物-碳纳米管的共组装、聚合物-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三大步骤。本发明中通过可光交联的线性双亲性无规聚合物与碳纳米管在选择性溶剂中共组装实现了对碳纳米管的非共价改性,制备出以碳纳米管为线、聚合物为珠的“串珠状”纳米复合材料。这种纳米复合材料结合“软”聚合物与“硬”碳纳米管的优势,同时聚合物的紫外光交联使得所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稳定性。自组装技术、纳米材料技术与光交联固化技术相结合制备聚合物-碳纳米复合材料,有望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生物催化、功能填料、电子薄膜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工业应用前景。

    一种基于碳纳米管负载聚合物胶束制备柔性分子印迹传感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08495A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710006749.0

    申请日:2017-01-0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30 B82Y30/00 C25D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碳纳米管负载聚合物胶束制备柔性分子印迹传感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双亲性光敏聚合物的合成、碳纳米管负载聚合物胶束的制备、柔性分子印迹传感器的构建三大步骤。本发明制备的聚合物能同时与模板分子和碳纳米管具有相互作用,通过一步自组装制备负载分子印迹聚合物胶束的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并最终应用于构建柔性分子印迹传感器。本发明操作简单,所得柔性传感器具有优异的分子识别能力、灵敏性高、稳定性强等优点,弥补了传统柔性物理传感器的缺陷。此外,该柔性传感器易于集成应用于传统柔性微电子器件,可广泛用于食品安全、生物医药、生命健康等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