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362115B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310316127.X
申请日:2013-07-25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玉环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
IPC: E02D3/10
Abstract: 直接抽吸真空排水地基处理方法及其设备。方法是,在极软地基内,人工插设排水板;各个排水板的顶部安装带有出水口的排水板帽;各排水板帽通过快速气动接头和气管相连;各气管连接在真空泵上;在极软地基上覆盖密封膜;开启真空泵直接抽取极软地基土中的孔隙水,达到降低土体孔隙,增强土体强度的目的。设备是,设有真空发生装置,通过快速气动接头、气管和带有出水口的排水板帽,与分别插设在待处理极软地基内的排水板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密封性好、真空传递损失小、快速接头气管直接插拔施工效率高、地基处理效果好、可回收重复使用、费用省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362115A
公开(公告)日:2013-10-23
申请号:CN201310316127.X
申请日:2013-07-25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玉环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
IPC: E02D3/10
Abstract: 直接抽吸真空排水地基处理方法及其设备。方法是,在极软地基内,人工插设排水板;各个排水板的顶部安装带有出水口的排水板帽;各排水板帽通过快速气动接头和气管相连;各气管连接在真空泵上;在极软地基上覆盖密封膜;开启真空泵直接抽取极软地基土中的孔隙水,达到降低土体孔隙,增强土体强度的目的。设备是,设有真空发生装置,通过快速气动接头、气管和带有出水口的排水板帽,与分别插设在待处理极软地基内的排水板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密封性好、真空传递损失小、快速接头气管直接插拔施工效率高、地基处理效果好、可回收重复使用、费用省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278660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410472996.6
申请日:2014-09-17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范明桥
IPC: E02B7/06
Abstract: 水平埋管分层注浆直接固结强化的土石坝筑坝建造方法:⑴.在坝体施工完成的某坝面水平面放置注浆管;⑵.在坝面分层填筑土石料并碾压;⑶.坝面上升到特定高程后,通过注浆管注入水泥浆液;⑷.检测浆液渗透状况;合格后,重复步骤⑴、⑵、⑶,直至所需高程和位置。本发明工序简便,省去了地基注浆的打入注浆管、钻孔、灌注套壳浆料等工序和材料,大大降低了施工费用。根据需要注浆可采用双栓塞对特定位置进行注浆。经本方法施工后,结石强度、单轴抗压强度大幅度提高。注浆后坝体密度可达2.32~2.39g/cm3。坝体的抗渗性能也有显著提高。渗透系数可达到10-6cm/s量级,相当于粘土的防渗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239556B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510661133.8
申请日:2015-10-14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E02D3/10
Abstract: 一次插板密封、二次抽吸真空排水处理超软土地基的方法:⑴.在超软地基内插设成排的排水板;⑵.排水板分为奇数排与偶数排2部分:第一部分与滤管连接;第二部分与气管连接;⑶.各条滤管通过主管连接真空泵,构成第一部分抽吸系统;各条气管也通过主管连接真空泵,构成第二部分抽吸系统;两部分抽吸系统相互独立;⑷.在待处理的超软地基上覆盖密封膜;⑸.抽吸第一部分的滤管及排水板中的孔隙水;⑹.根据处理监测效果,1-2个月后停止第一部分的抽吸,开启第二部分的真空抽气排水;达到降低土体孔隙,增强土体强度的目的。和常规的二次插板处理方法相比,本发明省去了第二次插板和覆膜工序,节省了第二次覆膜费用,大大缩短了工期。
-
公开(公告)号:CN104452736B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410738396.X
申请日:2014-12-05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E02D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间歇式真空预压装置及其进行软基处理的方法,它包括竖向排水体(1),与竖向排水体(1)相连的直连接头(2),与直连接头(2)相连的连接管(3),与连接管(3)相连的排水支管(4),与排水支管(4)相连的排水主管(5),与排水主管(5)相连的射流泵(6),所述的排水主管(5)与射流泵(6)之间安装有阀门(7)。本发明可通过对排水初期内真空度的短周期变化,推迟粘土细颗粒在排水过程中的聚集,缓解因施加恒定真空度条件下的土颗粒迁移造成排水体的淤堵,从而推迟排水管道及附近土体的淤堵时间,可解决现有真空预压过程中因土料迁移造成的排水通道过早淤堵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2982357B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0522771.7
申请日:2021-05-13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基分层沉降监测装置及其装配方法,监测装置包括:沉降管,垂直埋设在地基的钻孔内,沿所述沉降管的延伸方向设置有多个沉降监测单元;所述沉降监测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沉降管内的位移传感器,与所述位移传感器连接的锚头监测装置,所述锚头监测装置包括锚头底座、设置在锚头底座内的伸缩锚头、带动所述伸缩锚头的锚头驱动源,所述沉降管的侧壁上开设有供伸缩锚头穿过的条形孔,所述锚头驱动源带动伸缩锚头穿过条形孔插入到地基中,所述伸缩锚头能够随地基在条形孔内上下移动;装配方法提供了本发明地基分层沉降监测装置的布设和使用方法,不仅减少了钻孔埋设的工作量,并且实现了不同位置的原位监测,提高监测效率和监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730116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011525536.7
申请日:2020-12-22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动应力‑应变曲线原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系统、动力反应系统、荷载伺服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本发明装置由液压源提供动力,可在预设的频率、振幅、加载循环次数下将垂向动荷载施加到震动器刚性板上,从而传播到地基土体内。预先埋设的传感器感受到被测信息后,经数据采集系统转换为某一固定形式的信号输出,可对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本发明还公开这种动应力‑应变曲线原位测试设备的工作方法,为土体动应力‑应变曲线的现场测试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4278660A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1410472996.6
申请日:2014-09-17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范明桥
IPC: E02B7/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B7/06
Abstract: 水平埋管分层注浆直接固结强化的土石坝筑坝建造方法:⑴在坝体施工完成的某坝面水平面放置注浆管;⑵在坝面分层填筑土石料并碾压;⑶坝面上升到特定高程后,通过注浆管注入水泥浆液;⑷检测浆液渗透状况;合格后,重复步骤⑴、⑵、⑶,直至所需高程和位置。本发明工序简便,省去了地基注浆的打入注浆管、钻孔、灌注套壳浆料等工序和材料,大大降低了施工费用。根据需要注浆可采用双栓塞对特定位置进行注浆。经本方法施工后,结石强度、单轴抗压强度大幅度提高。注浆后坝体密度可达2.32~2.39g/cm3。坝体的抗渗性能也有显著提高。渗透系数可达到10-6cm/s量级,相当于粘土的防渗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507405B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010235882.1
申请日:2010-07-26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1N15/08
Abstract: 大型数控双向渗透仪,由底座、立柱,上横梁构成机架,渗透室下设有轴向液压缸并与供水装置连通;上盖进口、底盘出口装有压力传感器,内装有上渗透板,下渗透板及加荷活塞;球形支座设置在渗透室的外部、上下各装压力传感器,中部四方向各装有压力传感器;各压力传感器与位移传感器接计算机;轴向液压缸的驱动机构、油源电机组、电液伺服阀和比例溢流阀由调压控制柜控制;恒压供水装置的水泵组、安全阀由电气控制操作柜控制;特征是供水装置采用恒压供水系统,其驱动装置采用变频调速控制;安全阀反馈接电气控制操作柜。本发明上覆荷载0~6MPa,可调节的水头压力1.6MPa,渗流水量6m3/h。数据采集准确,控制模式自动化程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730116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011525536.7
申请日:2020-12-22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动应力‑应变曲线原位测试装置,包括可移动系统、动力反应系统、荷载伺服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本发明装置由液压源提供动力,可在预设的频率、振幅、加载循环次数下将垂向动荷载施加到震动器刚性板上,从而传播到地基土体内。预先埋设的传感器感受到被测信息后,经数据采集系统转换为某一固定形式的信号输出,可对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本发明还公开这种动应力‑应变曲线原位测试设备的工作方法,为土体动应力‑应变曲线的现场测试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