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848734B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1810845218.5
申请日:2018-07-27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流域枢纽运行管理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网结构生态护滩方法,该方法包括:(1)护滩植被的选择;(2)土壤微地形再塑栽植;(3)施加水肥性缓释微生物制剂;(4)科学管理共四个部分;主要由芦苇根茎、耐淹灌木、细柳条组成三角格网的植物网结构主体,采用土壤微地形再塑栽植方法,并施加水肥性缓释微生物制剂和科学管理方法形成的生态工程方法。本发明考虑应用了大型水生植物强大的根系扩殖能力、高抗拉强度特性,及耐水淹植物的生理生态习性,综合利用发挥了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的自我构建和物种的互利共生作用,本发明固土效率高、景观效果好、维护成本低,可广泛应用到江河湖泊出露滩地的守护生态工程中,提升滩地地质结构稳定和生态景观。
-
公开(公告)号:CN108848734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845218.5
申请日:2018-07-27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流域枢纽运行管理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网结构生态护滩方法,该方法包括:(1)护滩植被的选择;(2)土壤微地形再塑栽植;(3)施加水肥性缓释微生物制剂;(4)科学管理共四个部分;主要由芦苇根茎、耐淹灌木、细柳条组成三角格网的植物网结构主体,采用土壤微地形再塑栽植方法,并施加水肥性缓释微生物制剂和科学管理方法形成的生态工程方法。本发明考虑应用了大型水生植物强大的根系扩殖能力、高抗拉强度特性,及耐水淹植物的生理生态习性,综合利用发挥了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的自我构建和物种的互利共生作用,本发明固土效率高、景观效果好、维护成本低,可广泛应用到江河湖泊出露滩地的守护生态工程中,提升滩地地质结构稳定和生态景观。
-
公开(公告)号:CN11941164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892670.9
申请日:2024-12-20
Applicant: 华能如东八仙角海上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华能国际电力江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清洁能源分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风力发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上风电单桩桩身冲刷防护装置,该装置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同轴连接的支撑组件、一级保护组件、二级保护组件,其中,所述二级保护组件包括二级分流筒,所述二级分流筒由多个二级分流组围合形成筒状,所述二级分流组包括形状相同且对称设置的二级顺侧分流条和二级逆侧分流条,所述二级顺侧分流条和所述二级逆侧分流条的横截面均为类梯形结构,且所述二级顺侧分流条与所述二级逆侧分流条相连接一侧的宽度大于另一侧的宽度。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单桩本体长时间遭受海水冲刷,导致其使用寿命很短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946951B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810842394.3
申请日:2018-07-27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C02F3/32 , C02F3/34 , C02F3/30 , C02F101/30 , C02F101/16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净化污染水体的复合生态浮岛装置,该装置由位于水面上方的浮载植物系统、微曝气充氧系统和位于水面下方的生物膜微生物处理系统三部分组成;所述浮载植物系统包括浮岛载体、植物种植篮、水生植物、固定链和锚钩;所述生物膜微生物处理系统由环框、固定扣和阿科蔓生态基组成;所述微曝气充氧系统包括太阳能板、氧气泵、导气管和微孔圆管。本发明复合生态浮岛装置层次清晰明确,提供好氧环境,促进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机小分子物质,增强扩大降解微生物群落,从而达到净化污染水体和提高水体生态自净能力的目的。该发明系统结构稳定、环保高效,特别适用于地表污染河道、湖泊水体治理及景观水体的净化等。
-
公开(公告)号:CN107268519B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710457314.8
申请日:2017-06-16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潮河段支流口门堤头结构。本发明设计的堤头结构为阶梯式结构,包括堤头平台和堤头斜坡;所述堤头平台包括堤头上级平台和堤头下级平台,堤头上级平台和堤头下级平台间通过第一堤头斜坡连接,堤头下级平台通过第二堤头斜坡延伸至河床;所述堤头上级平台和堤头下级平台迎水面呈圆弧状,堤头上级平台圆弧的两端点分别位于引河岸堤及主河岸堤上,堤头下级平台圆弧的两端点分别连接引河岸堤及主河岸堤。本发明的堤头结构可使感潮河段支流口门在涨潮引水及落潮排水时水流能够平顺分流。
-
公开(公告)号:CN111648305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2010573133.3
申请日:2020-06-22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长江南京航道工程局
Inventor: 吴攀 , 陆永军 , 宋云涛 , 陈康 , 徐雪鸿 , 陆彦 , 黄廷杰 , 左利钦 , 秦一飞 , 王堂中 , 姜倩 , 周曹宇 , 杨涛 , 王睿 , 谢金超 , 胡啸宇 , 张高斌 , 房洪旭 , 史明洋 , 李寿千 , 刘怀湘 , 朱明成 , 莫思平 , 王志力 , 侯庆志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块化的岸坡防护组件、岸坡结构及其构建方法,其中,上模块呈倒“山”字形结构,下模块为可与上模块可插接的正“山”字形结构,且下模块配有一体式基座板。通过上、下模块组合快速构建岸坡,可提高施工效率,而且力学稳定性高。拼装完成后,可形成稳固的整体式岸坡结构,达到良好的抗冲刷、护坡效果。上、下模块上开设的透水孔有利于保证水-土连通性,对生态友好,有利于岸坡生境的重建。上模块和下模块间的插接配合结构有利于出现岸坡崩退、突然坍塌等情况时,进行快速地护坡防护构建,于风险应急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9580514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910019101.6
申请日:2019-01-09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测量非生物颗粒态磷和生物颗粒态磷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取目标水体水样;步骤b:用分光光度法测量目标水体水样的总磷含量X;步骤c:测定总磷含量X之后将目标水体水样通过μm级滤纸过滤,再用分光光度法测量过滤后初始溶解性总磷含量Y;步骤d:将测定总磷含量X之后的目标水体水样放在超声波破碎仪器中,超声一段时间,将目标水体水样通过μm级滤纸过滤,再用分光光度法测量过滤后水的溶解性总磷含量Z;步骤e:计算非生物颗粒态磷含量P1和生物颗粒态磷含量P2:P1=X-Z;P2=Z-Y;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科学、准确定量测定非生物和生物磷组分的缺点,同时也解决现有藻类磷测量方法不能应用到野外水体磷含量监测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895059B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710839624.6
申请日:2017-09-1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陆永军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淤泥质海岸高浊度海区岛礁促淤工程模拟方法,采用贴体坐标系统离散研究海区,考虑泥沙粒径分组,利用波浪辐射应力计算波浪影响,建立二维波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促淤面积统计有效促淤量,对促淤效果评价并进行机制分析。本发明的方法针对淤泥质海岸岛礁众多岸线曲折、水深大水下地形复杂、旋转流作用下强潮流、水体浊度高受季节波浪影响大、泥沙运动受波流共同作用的独特动力地貌特点构建波流泥沙数学模型,并考虑随不同水下地形及岸线形态的变化底摩阻以及不同季节含沙量的影响,能够适应与满足不同地貌形态的淤泥质海岸高浊度海区岛礁促淤工程动力地貌效应模拟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8104052A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711305690.1
申请日:2017-12-11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潮河段支流口门引排水枢纽整体流态模型试验方法,采用部分江宽模型模拟感潮河段支流口门流态,并通过流量补偿减少因采用部分江宽模型带来的物理模型中干流流量与实际流量的偏差。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准确模拟枢纽引排水情形下支流口门流态,为以后类似工程的模型试验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04208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143296.2
申请日:2024-08-20
Applicant: 华能如东八仙角海上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华能国际电力江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清洁能源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上风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桩基础可链合提高稳定性的海上风电设备,包括包括第一塔筒,第一塔筒底部固定有底座,第一塔筒顶部固定有第二塔筒,第二塔筒顶部安装有风电机舱,第一塔筒和第二塔筒相接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柱槽和第二柱槽,第一柱槽内插设有中心柱,中心柱圆周外壁固定有不少于两个的滑杆,第一塔筒圆周外壁开设有滑口,第二塔筒上设置有多个轴杆,轴杆的外端固定有叶片,轴杆上固定套设有卷筒,卷筒的外壁固定有钢丝绳。本发明中,在遇到强风时,风力带动带动叶片、轴杆和卷筒转动,卷筒就会将钢丝绳收卷,接着钢丝绳就会将中心柱向上提起,从而对第一塔筒和第二塔筒的连接部位的强度进行加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