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52701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245490.0
申请日:2023-03-15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17/11 , G06F17/15 , G06F119/12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流域产流时间与平扣损失参数的方法、设备与介质,方法包括获取降水累积数据;选取曲线方程进行拟合,得到初始降水累积曲线;判断初始降水累积曲线是否在预设的偏差范围内;若是,则确定初始降水累积曲线为最终的降水累积曲线,若否,则利用曲线光滑控制参数与偏差控制参数对初始降水累积曲线进行偏差控制,得到最终的降水累积曲线;判断最终的降水累积曲线是否有解析解;若是,则使用解析法求解得到产流时间与平扣损失参数,若否,则建立最优化模型求解得到产流时间与平扣损失参数。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图解法确定产流时间与平扣损失参数存在的效率低、精度差以及不适于大规模、多区域、海量数据分析的技术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1539121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360419.3
申请日:2020-04-30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算地下水超采区地下水位埋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于近似呈现倒圆锥漏斗形状的地下水超采区,判定其超采区漏斗扩展方式为等水力梯度方式、等面积方式和中心水位稳定方式中的一种;根据判定的超采区漏斗扩展方式,采用对应的圆锥体相关数学公式计算地下水位埋深。本发明能够简单、高效地计算出超采区中心地下水位埋深或者具体某一位置的地下水位埋深。
-
公开(公告)号:CN108490134B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1810322990.9
申请日:2018-04-11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研究地下水回灌技术的实验装置与方法,实验装置包括柱状容器、至少一个固定卡盘、多根实验管,柱状容器为顶端开口的柱状容器,柱状容器的上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溢流口和出流口,固定卡盘横向卡设于柱状容器内部,实验管为两端开口的薄壁管,多根实验管均竖直向下穿过实验管孔,且底部均伸至柱状容器的底部和顶部没设于溢流口以下,实验管的管口塞有封口塞。本发明涉及的实验装置与方法在地下水回灌实验过程中,在取样时该装置不必中断实验,提高了实验效率;同时避免了取样对柱状容器内滤料产生扰动,保证了取样前后的实验数据序列的一致性,改进了实验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563661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010292377.4
申请日:2020-04-14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1 , G06Q50/02 , A01G25/16 , G06F17/18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节能减排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节水减排量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首先根据现状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现状年毛灌溉用水定额以及规划水平年毛灌溉用水定额,计算规划水平年农业总节水潜力,然后根据现状年农田灌溉用水量和现状年作物耗水量,计算现状年排水系数,再然后根据规划水平年农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规划水平年作物无效蒸发亩均水量和规划水平年作物亩均用水量,来计算规划水平年的排水系数,最后将各个计算结果进行结合计算,得出对应的节水减排量。这样,得到的节水减排量的准确度更高,并且整个计算过程简洁快速,节省了计算时间和计算成本,这样,便于有关部门就可以根据计算得到的节水减排量制定相应的节水减排计划。
-
公开(公告)号:CN114943194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210527841.2
申请日:2022-05-16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太原市水利水保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8 , G06F30/27 , G06F17/11 , G06F17/16 , G06Q30/018 , G06Q50/26 , G06N3/126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质统计学的河流污染溯源方法,应用于环境污染技术领域,具体步骤如下:获得区面上的多时段水质与流速数据;利用地质统计学方法构建污染源溯源的反演数学模型;根据多时段水质与流速数据初步判断污染源所处的区域,并假定可能的污染源位置;利用流速数据建立分析河段的水动力及水质模拟模型,并通过水动力及水质模拟模型计算传递函数;采用GPU并行加速方法改进原最小化问题的计算方法求解污染源溯源的反演数学模型,通过比较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的水质与流速数据拟合程度,确定污染源的位置与排放过程。该方法为了提高计算效率采用GPU并行加速方法改进原最小化问题的计算方法求解污染源溯源的反演数学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4960534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340049.6
申请日:2022-04-01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南京水科院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顺直河道深潭浅滩自然化形态构造及构建方法,该构造包括若干左右交替设置于河道两岸的浅滩区、位于左右浅滩区之间的椭圆形深潭区及卵石堆带区;浅滩区包括沿河道内侧的水生植物种植区、外侧的淤泥回淤区,沿水生植物种植区下游边缘设置的木桩区,以及位于木桩区的上游并与其相衔接的块石堆砌区,该块石堆砌区与淤泥回淤区的一侧相接壤;构建方法包括与河道左右两岸设置浅滩区再设置深潭区。本发明的采用横断面塑造形式,能够产生急流、缓流等多种复杂水流条件,形成河流水体自然深潭冲刷和浅滩淤积效果,提高了深潭、浅滩断面形态的持久性,且能够一定程度上增加顺直河道的蜿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943194A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210527841.2
申请日:2022-05-16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太原市水利水保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8 , G06F30/27 , G06F17/11 , G06F17/16 , G06Q30/00 , G06Q50/26 , G06N3/12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质统计学的河流污染溯源方法,应用于环境污染技术领域,具体步骤如下:获得区面上的多时段水质与流速数据;利用地质统计学方法构建污染源溯源的反演数学模型;根据多时段水质与流速数据初步判断污染源所处的区域,并假定可能的污染源位置;利用流速数据建立分析河段的水动力及水质模拟模型,并通过水动力及水质模拟模型计算传递函数;采用GPU并行加速方法改进原最小化问题的计算方法求解污染源溯源的反演数学模型,通过比较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的水质与流速数据拟合程度,确定污染源的位置与排放过程。该方法为了提高计算效率采用GPU并行加速方法改进原最小化问题的计算方法求解污染源溯源的反演数学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1563661A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2010292377.4
申请日:2020-04-14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节能减排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节水减排量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首先根据现状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现状年毛灌溉用水定额以及规划水平年毛灌溉用水定额,计算规划水平年农业总节水潜力,然后根据现状年农田灌溉用水量和现状年作物耗水量,计算现状年排水系数,再然后根据规划水平年农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规划水平年作物无效蒸发亩均水量和规划水平年作物亩均用水量,来计算规划水平年的排水系数,最后将各个计算结果进行结合计算,得出对应的节水减排量。这样,得到的节水减排量的准确度更高,并且整个计算过程简洁快速,节省了计算时间和计算成本,这样,便于有关部门就可以根据计算得到的节水减排量制定相应的节水减排计划。
-
公开(公告)号:CN106709168B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611130575.0
申请日:2016-12-09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流基流量的预测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从流域出口断面处的径流实测数据中获取预设数量的退水过程径流数据;提取每个退水过程径流数据中的最小径流量,建立最小径流量与退水前期径流量的关系函数;基于所述最小径流量将各个退水过程径流数据进行标准化;根据标准化后的径流数据,确定标准化的地下储水量与基流量的关系函数;通过所述标准化的地下储水量与基流量的关系函数预测河流的基流量。本申请涉及的河流基流量的预测方法,能够提高基流量预测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784450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211345721.7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河海大学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南京水科院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C02F3/32 , B01D21/02 , C02F101/10 , C02F101/16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临河聚居村落污水分散处理的回廊式阶梯人工湿地,包括由内向外呈阶梯式排布、均为弧形结构的第一级沉淀调节池、第二级垂直潜流湿地、第三级表面流湿地;第二级垂直潜流湿地内设有间隔设置的穿孔隔墙;第二级潜流湿地与第三级表面流湿地之间通过跌水池串联;临岸村落的生活污水收集后由进水管进入第一级沉淀调节池,经初级沉淀和水量存蓄调节后,进入第二级垂直潜流湿地,分左右两路流至穿孔隔墙,然后进入跌水池,流出跌水池的水进入第三级表面流湿地,由溢流口流出。本发明在水平布水界面形成回转环绕型的廊道式流向,在垂直输水界面形成逐级跌落的阶梯型流向,实现了仿生态、易建造、低成本、少运维且高效能的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