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1961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228297.5
申请日:2025-02-2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分段水文模拟的径流变化归因非线性贡献识别方法,包括:将年径流序列划分为天然时期和人类活动影响时期;选择流域水文模型,利用水文气象数据分别率定天然时期和人类活动影响时期的流域水文模型的参数;解析气候变化对径流变化的影响;解析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结合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解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协同作用;量化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以及二者协同作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本发明在径流变化归因线性解析的基础上,重点识别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二者的协同作用,识别结果可客观反映水文过程对环境要素非线性响应,有效地应用到流域水资源评价和管理的具体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9272635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784868.5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7 , G06F18/15 , G06F18/213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动态植被的生态水文过程模拟方法、装置及设备,涉及水文过程模拟技术领域,包括:获取目标流域内长序列水文气象资料和卫星遥感影像资料;基于卫星遥感影像资料,解译生成目标流域对应的面平均归一化植被指数序列;通过预先构建的流域水文模型,基于长序列水文气象资料和面平均归一化植被指数序列,模拟目标流域在动态植被条件下的生态水文过程,以得到目标流域对应的生态水文过程模拟结果。本发明可以实现动态植被条件下的生态水文过程的准确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19203618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716544.8
申请日:2024-11-27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CCC‑WBM水文模型的水源涵养量计算模拟方法,包括:收集研究流域内水文气象资料,计算逐月面平均降水量、气温及水面蒸发量,并输入模型中;采用RCCC‑WBM模型计算研究流域多年平均土壤含水量、实际蒸散发量、地表径流、融雪径流和地下径流;根据月尺度水源涵养量计算公式和年尺度水源涵养量计算公式,分别计算流域月尺度和年尺度的水源涵养量。本发明提出的水源涵养量计算公式能够有效规避水源涵养评估中的负值问题,通过RCCC‑WBM模型的状态变量和中间输出结果,可以计算流域水源涵养量动态过程。本发明提供的水源涵养量计算方法,对输入资料、参数要求较少,且对水文过程模拟效果较好。
-
公开(公告)号:CN115357847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211036334.5
申请日:2022-08-2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误差分解的日尺度星地降水融合方法,借助误差分解模型将雨量站观测降水与卫星遥感反演降水之间的误差分解为命中误差、漏报误差和误报误差,针对各项误差选取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相似矩阵法计算空间误差估计值和降水背景值,最后通过“加法模型”框架、“乘法模型”框架和回归残差值估计进行降水融合,得到各网格点的降水融合值。本发明更细致地针对站点处的各误差组分进行空间降水误差估计,减少降水融合模型的不确定性;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反映了降水误差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非平稳关系,相似矩阵法修正了降水背景场中的错误信息,充分利用各误差组分的有效信息,能够获得更好的降水空间估计数据,误差小于常规的降水插值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4943361A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210256098.1
申请日:2022-03-15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估算缺资料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方法,包括资料收集,参数优化,地理因子选择,基于机器学习的参数区域化模型,计算得到的Hargreaves‑Samani模型参数,采用气温数据进一步计算缺资料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本发明充分借助研究区内资料齐全地区的气象数据和地理因子信息,结合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Hargreaves‑Samani模型参数的缺资料区优化估计方法,相对于原始的Hargreaves‑Samani模型能显著提高缺资料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精度,同时相比于以往直接利用气象数据和机器学习模型建模的方式,本发明以Hargreaves‑Samani模型为基准,具备良好的物理基础,为缺资料地区精准的参考作物蒸散量估算提供了技术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4324068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210035680.5
申请日:2022-01-13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动化土壤染色示踪实验装置,包括储水桶、出水胶管、导水管、水泵、缓冲管、圆球状连接件、压力传感器、电源和管子制成的支架;所述储水桶的一内侧壁上设有搅拌扇叶,储水桶桶壁上标有刻度线;所述压力传感器设在储水桶内的底部;所述出水胶管一端接近储水桶内的底部,一端通过储水桶的桶盖与所述的导水管相连接,所述的导水管通过三通接头将水泵、缓冲管与储水桶连通;所述电源与所述水泵、压力传感器以及搅拌扇叶通过电线连接;所述缓冲管通过圆球状连接件与管子制成的支架相连通。
-
公开(公告)号:CN112540420A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11470109.3
申请日:2020-12-14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1W1/00 , G01F23/2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测量有无降雨的水面蒸发装置,所述存储盒子和固定装置分别安装在E601蒸发池的两侧;所述存储盒子上设有长方形的开口,所述转轴安装在存储盒子内,所述遮挡板卷在转轴上;所述遮挡板的始端固定在转轴上,末端伸出开口,并且通过牵引末端,可将遮挡板拉出,拉出之后,将遮挡板末端固定在固定装置上,实现对E601蒸发池的遮挡;所述电源给红外线传感器、显示器和数据采集仪供电;所述红外线传感器设在E601蒸发池的正上方,用于测量在E601蒸发池的蒸发量;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数据采集仪的输入端和显示器的输入端;所述数据采集仪用于存储蒸发量数据;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蒸发量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1397750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344159.0
申请日:2020-04-27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1K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实时测量地温装置,包括水银温度计,保护套,红外线摄像头,套管,显示器,存储器,以及太阳能电池;所述的水银温度计装在保护套内;所述的保护套设有用于显示水银温度计的刻度线的窗口;所述套有保护套的水银温度计放置在套管内;所述红外线摄像头安装在所述套管的内壁上,用于拍摄水银温度计的刻度线部分的视频;所述红外线摄像头分别与显示器和存储器连接;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红外线摄像头传递的视频;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红外线摄像头传输的视频;所述显示器和存储器设在套管地上部分的外管壁上;所述太阳能电池用于给红外线摄像头和显示器提供电源。
-
公开(公告)号:CN104298877B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410539158.6
申请日:2014-10-13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降低不确定性的气候变化情景修订方法,收集区域内的降水和气温历史观测数据,并模拟出气候情景数据即未来情景下的降水和气温,采用距离反比插值算法将降水和气温历史观测数据插值到与气候情景数据相匹配的网格上,利用降水和气温历史观测数据与同时期气候情景下模拟所得的降水和气温数据的差值,提出并计算气温和降水的修订系数,利用修订系数,对气候情景基准期和未来变化进行修订,建立修订后的气候情景数据集。本发明结合区域内的历史实测水文气象要素数据库,提出气候情景的修订方法进行修订,评价气候模式输出的原始气候情景数据在区域范围的模拟能力,建立研究区域的气候变化情景数据集,为气候变化影响评价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4281776A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1410491734.4
申请日:2014-09-23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过程显著影响期的判断方法,收集研究流域内长序列逐月水文气象资料,初步判断人类活动对年径流量显著影响而变化的年份,筛选适合于研究流域的水文模型,模拟全系列径流过程,统计每个年份对年径流量的模拟误差标准量SREi,绘制模拟误差标准量的逐年过程,根据过程偏离横轴的情况判断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过程显著影响期。本发明以数理统计与水文过程物理模拟方法为基础,诊断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影响时期,科学摒弃了气候要素对河川径流的可能影响,并且诊断结果与流域内人类活动实际状况一致,有效地避免传统方法因气候要素变异对水文序列影响带来的对人类活动显著影响期的误判,因此给出的诊断结果更为科学、合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