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纤维长丝束的横向高速冲击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935777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425042.8

    申请日:2025-04-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性能纤维长丝束的横向高速冲击测试装置,涉及冲击测试领域,该横向高速冲击测试装置包括:夹持组件,用于夹持长丝束;高速冲击组件,用于冲击长丝束;发射组件,用于通过高压气体驱动高速冲击组件;其中,发射组件包括发射管和加压装置,发射管内具有发射腔,加压装置具有加压腔,发射腔的一端能够与加压腔连通,发射腔的另一端形成发射口,发射管的延伸方向与长丝束排列方向垂直;发射组件还包括控制阀,控制阀位于发射腔与加压腔之间,控制阀用于在加压腔内的气压达到目标压力值时使发射腔与加压腔连通,以使高压气体驱动发射腔内的高速冲击组件射向长丝束。这种横向高速冲击测试装置能够提高了冲击测试的精度。

    柔性防弹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84542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047820.X

    申请日:2024-01-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防弹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柔性防弹针织面料能够应用于防御散弹枪破片的防弹伞伞布中。该柔性防弹针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加捻后的高性能纤维长丝束和氨纶裸丝一同喂入织造设备中;控制织造设备按照预设的编织方法进行编织,获得呈双罗纹空气层结构的柔性防弹针织面料。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利用纤维材质、喂入方式及织物组织结构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得面料能够抵御弹速为200‑300m/s的破片,与市面上现有的防弹材料(无纬布和平纹布)相比具备更好的柔软性、回弹性和抗皱性能,能够满足防弹伞布的基本需求。

    一种用于防弹面料测试的靶体夹具

    公开(公告)号:CN116499866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276403.8

    申请日:2023-03-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防弹面料测试的靶体夹具,包括底板和多个自锁夹具,底板水平设置且为环形,多个自锁夹具环向间隔设置在底板上端的边缘处,且底板的内孔位于多个自锁夹具之间,防弹面料平铺在底板的上端,且其边缘处由多个自锁夹具夹紧,自锁夹具在防弹面料的中部受到冲击时将防弹面料边缘对应处的夹紧力提高,通过在将底板设为环形,其内孔构成靶孔,而防弹面料在铺设在底板上端并将底板的内孔遮盖,此时多个自锁夹具共同将防弹面料的边缘固定并将防弹面料展开,此时弹丸可对着底板内孔射击,弹丸对防弹面料的冲击力使得多个自锁夹具对防弹面料边缘处的夹紧力度更高,这样可避免防弹面料在弹丸的冲击下而脱离自锁夹具。

    柔性弹道防护针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80070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792033.4

    申请日:2024-12-0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柔性弹道防护针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材料领域。该制备方法通过使SiO2纳米颗粒通过EDC‑NHS偶联形成酰胺键与SiO2纳米棒功能化的羧基连接,得到钩棒状SiO2复合纳米颗粒;然后利用钩棒状二氧化硅颗粒/无水乙醇悬浮液直接对分绞过后的长丝束进行浸泡,随后进行烘干处理,再合股并捻后制备针织面料。本申请使用钩棒状SiO2复合纳米颗粒,显著提高了单丝与单丝之间的摩擦作用;通过将长丝束进行分绞‑浸透‑合股‑加捻,使钩棒状SiO2复合纳米颗粒尽可能渗透到纤维束内部,提高颗粒的使用效率;通过使用处理过后的长丝束制备针织结构,使长丝束以线圈的方式紧密堆叠,预防纱线滑移,提高对小尺寸弹丸的防御效果。

    一种多层柔性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078301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403293.8

    申请日:2024-10-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柔性织物及其制备方法,至少包含两层柔性织物,各层柔性织物上布置有多行或多列导电纱线组成的导电图案,且相邻织物间的导电图案相互交错;导电图案受到冲击损伤后将会发生断路,通过采集相邻两层柔性织物中各行与各列导电图案的电阻信号变化,可分别识别发生损伤的行与列,从而实现冲击位置的定位。具体制备方法包含织造抗冲击柔性织物、绣制导电图案与整理组装。所制备的多层柔性织物具有优越的柔软性和轻便性,同时具备冲击感知能力和抗冲击性能,其制备方法简单、价格低廉,适用于航天器、智能穿戴设备等各类冲击感知场景。

    一种蜂窝夹层承载储能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12590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953171.X

    申请日:2024-0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蜂窝夹层承载储能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承载储能结构包含蜂窝状支架、纳米改性水凝胶电解质与碳纤维电极。具体制备方法为:采用水热反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制备出纳米片堆叠而成的MoS2纳米花;之后,将MoS2纳米花引入PVA‑KOH溶液中构筑水凝胶电解质;然后,通过浇筑工艺使水凝胶电解质与3D打印蜂窝状支架一体化结合;最后,将碳纤维电极材料作为蜂窝夹层结构的上面板与下面板,制备出具有良好机械性能和优异离子电导率的承载储能结构。该承载储能结构在极小重量增加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提高储能部件的承载能力,具有轻质、长耐久和安全稳定的特点。其制备工艺简单、操作安全、性能优良,适宜规模化生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