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质模锻件磁痕识别与重建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140407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111390169.9

    申请日:2021-11-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质模锻件磁痕识别与重建方法及系统,通过机器人带动相机获得已知不同位置下的锻件图像;通过目标检测网络识别带有磁痕的锻件图像,并选取任意一张图像作为参考图像,获得该图像中磁痕标识框位置;将带有磁痕的锻件图像作为多视图立体深度恢复模型的输入,获得参考图像深度信息;计算参考图像中磁痕区域位置,通过目标分割网络获得磁痕像素位置,并通过图像坐标转化到参考图像中;利用磁痕像素与深度图的2D‑3D位置对应关系,重构磁痕在相机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结合机器人与相机的位姿关系,转换三维坐标到机器人坐标系下。本发明为进一步的机器人打磨提供磁痕空间位置信息,有利于实现全自动化的磁粉检测。

    金属构件晶粒组织电光原位无损检测方法与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112208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314703.5

    申请日:2024-03-1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金属构件晶粒组织电光原位无损检测方法与系统,属于金属无损检测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金属构件的表面质量,选择性地对待测区域进行预处理;S2:通过在金属构件表面的待测区域的两端施加多脉冲交变电流来升温金属构件,结合热传导方程以及非线性回归模型,建立被测金属构件参数与电流参数之间的关系;S3:使用红外热像仪获取金属构件表面的待测区域的红外图像;S4:使用深度相机获取待测区域的像素分布以及深度信息图,确定待测区域的像素点在世界坐标系下的真实尺寸;S5:标定深度相机与红外热像仪,通过图像配准算法得到待测区域的温度分布点的三维深度信息,根据具有三维深度信息的像素图计算出晶粒的尺寸。

    一种针对激光超声缺陷检测衍射回波信号的重构提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95931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010642160.1

    申请日:2020-0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针对激光超声缺陷检测衍射回波信号的重构提取方法,首先输入待处理的激光超声缺陷检测衍射回波信号,依次进行作差和添加白噪声处理生成加噪信号;采用EMD法对加噪信号进行分解生成若干IMF分量,将IMF分量按频率高低排序,并计算各IMF分量的离散程度,根据离散程度分布和IMF分量关系选择相应IMF分量进行重构,获得重构信号;利用指数加权平均的方式对重构信号进行降噪,提取降噪后重构信号的极值点,选择一定数目且间隔一定长度的最大极值点并输出。保证有用信号不丢失;改善EMD的分解效果;避免有用信号被淹没在入射信号中;有效保留包含缺陷信息的有用信号,舍弃来自环境的高频噪声信号,达到有用信号准确输出和缺陷直观判断的目的。

    用于高速物料传输视觉检测系统的运动模糊核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26946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010325493.1

    申请日:2020-04-23

    Abstract: 一种用于高速物料传输视觉检测系统的运动模糊核测量方法,用于测量高速物料传输过程中物料输送机构与工业检测相机所组成的系统在成像过程中的运动模糊核,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高速相机对随传送带运动的点光源进行采样;标定高速相机与工业检测相机的参数及成像关系;通过标定关系确定高速物料传输视觉检测系统的运动模糊核;上述方法通过高速相机进行数据采集,之后经过标定与换算等数据处理即可快速求得物料输送机构与工业检测相机组成系统的运动模糊核。本方法不仅实施简单、运动模糊核测量准确、生产效率高、一次测量数据可多次使用,而且减少硬件升级与改造的成本。

    一种复杂曲面全局横焊位姿随形电弧增材轨迹规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96101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110719310.9

    申请日:2021-06-28

    Abstract: 一种复杂曲面全局横焊位姿随形电弧增材轨迹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NURBS参数曲面离散成三维曲面点云;获得曲面三维点云分块和聚类中心;获得简化的边界多边形;获取通过聚类中心的等高线;将等高线在边界多边形内的部分作为种子轨迹;计算任意倾角横焊位姿搭接间距;以种子轨迹为基线,以任意倾角横焊位姿搭接间距作为偏置距离,计算基线上各点对应的偏置点,作为下一条轨迹的关键点,重复执行,直至覆盖各个曲面三维点云分块。本设计不仅实现了全局横焊位姿,保证了熔池的稳定性和焊道形貌的一致性,而且通过自适应调整搭接间距,保证了曲面横焊不同倾角下均匀一致的表面波纹度,提高了曲面随形增材层表面质量。

    热锻模具型腔的复杂曲面随形梯度增材再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22484B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010620248.3

    申请日:2020-06-30

    Abstract: 一种热锻模具型腔的复杂曲面随形梯度增材再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待修复模具进行预处理,步骤二:取实体模型的上层外表面S0来分层曲面,步骤三:获得的曲面分层集合U={S0,S1,...,Sc},步骤四:包括热锻模具型腔复杂曲面随形增材设计和多材料随形梯度结构设计;步骤五:获得整个修复区域的随形梯度增材再制造的设计方案。本设计不仅有效避免了阶梯效应、提高了表面精度,节约了修复材耗、延长模具使用寿命,而且有利于消除多道焊道间的尺寸波动,提高整体表面精度,减小层间孔隙率。

    一种圆锥滚子轴承内圈近净复合轧制成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18630B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010189974.4

    申请日:2020-0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锥滚子轴承内圈近净复合轧制成形方法,S1.环坯设计‑根据形状相似原则和稳定接触关系设计环坯形状,根据体积不变原则和轴向体积分配特点设计环坯尺寸;S2.轧辊设计‑由驱动辊、芯辊和副轧辊构成轧制孔型,根据锻件和环坯尺寸,确定驱动辊、芯辊、副轧辊工作面形状尺寸,通过主轧辊和副轧辊外凸缘限制环件轴向窜动;S3.轧制成形‑通过三辊横轧、环件扩孔、三辊横轧三阶段成形方式复合,调控各阶段进给速度,实现环件直径扩大和截面轮廓成形。本发明有效提高材料利用率、生产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一种渐开线式圆柱直齿轮转动惯量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79965A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11411180.4

    申请日:2020-12-04

    Inventor: 秦训鹏 董书洲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渐开线式圆柱直齿轮转动惯量的计算方法,齿轮的基圆直径与齿根圆直径的大小关系与齿轮齿数有关,当齿轮压力角α为20°时通过计算确定齿数界限为41.45,当齿数z≥42时,齿根圆直径大于基圆直径,考虑到齿轮根切的情况,当17≤z≤41时,基圆直径大于齿根圆直径,由于转动惯量具有可加性,当z≥42时,将整个齿轮体划分为空心圆柱部分和z个轮齿部分,当17≤z≤41时,将整个齿轮体划分为空心圆柱部分、z个轮齿部分和z个部分圆环部分,通过理论推导,得到轮齿部分转动惯量的积分公式,最后分别得到两种情况下渐开线式圆柱直齿轮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本发明运用数值积分,能够精确地计算渐开线式圆柱直齿轮的转动惯量。

    一种圆锥滚子轴承内圈近净复合轧制成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18630A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2010189974.4

    申请日:2020-0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锥滚子轴承内圈近净复合轧制成形方法,S1.环坯设计-根据形状相似原则和稳定接触关系设计环坯形状,根据体积不变原则和轴向体积分配特点设计环坯尺寸;S2.轧辊设计-由驱动辊、芯辊和副轧辊构成轧制孔型,根据锻件和环坯尺寸,确定驱动辊、芯辊、副轧辊工作面形状尺寸,通过主轧辊和副轧辊外凸缘限制环件轴向窜动;S3.轧制成形-通过三辊横轧、环件扩孔、三辊横轧三阶段成形方式复合,调控各阶段进给速度,实现环件直径扩大和截面轮廓成形。本发明有效提高材料利用率、生产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机器人电弧增材修复的焊枪工具参数三维扫描标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11338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550049.7

    申请日:2019-06-24

    Abstract: 机器人电弧增材修复的焊枪工具参数三维扫描标定方法,包括步骤1:通过3D扫描仪扫描机器人法兰盘及安装于末端的焊枪,获得工具的扫描文件;步骤2:在扫描文件中通过创建几何特征参数来定义机器人末端手腕坐标系xyz;步骤3:将扫描文件参考坐标系x0y0z0转移到机器人末端手腕坐标系xyz;步骤4:确定工具中心坐标点TCP及其坐标系x1y1z1。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中标定操作复杂,人为因素导致精度不高的问题,提高标定精度,避免了一般数值优化等方法的繁琐计算,解决了在电弧增材制造过程中因工具参数精度差而导致的堆焊层偏移,以及工件表面未熔透,堆焊层与基底接合差,撞枪等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