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895532B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010645370.6
申请日:2020-07-07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面体结构的光催化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底座、风机和卧式安装在底座上的筒体外壳,筒体外壳内的轴心线上设有用于光催化的紫外灯管,紫外灯管四周的筒体外壳内设有多面结构的多孔载体,多孔载体上负载有用于与紫外灯管配合光触媒反应的催化剂,风机安装于筒体外壳中部下方的底座内,风机与筒体外壳之间设有出口风道,所述底座上设有与风机出口相连的排风口,筒体外壳的两端为进风口;所述多孔载体通过3D打印制造,为多面体堆积的类蜂窝状的宏观多孔结构,多孔结构整体为空心圆柱状。本发明将紫外灯管和负载有光触媒催化剂的多孔载体在空间上结合,并设计改进的风道,大大提高了空气净化效率,提高了单位体积空气净化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9860950B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1910087068.0
申请日:2019-01-29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33 , H01M10/637 , H01M10/6569 , H01M10/6556 , H01M10/6568 , H01M10/6571 , H01M10/617 , H01M10/63 , H01M10/6551 , H01M10/65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热管理装置,每个单体电池及其冷却、加热系统组成一个模块,整体状置可根据动力电池的多少进行模块的组合。每个模块四周及底部包裹有相变材料,含有冷却工质的蛇形铜管埋于相变材料中,与冷凝管、增压泵组成装置的液冷散热系统,箱体外壳设置成可开关式并行通风的结构,散热时利用风的流动带走部分相变材料和铜管上的热量。低温时,关闭箱体外壳通风口,电池箱形成密闭空间,通过电阻丝对电池进行加热,保证电池工作与适宜温度,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相变材料的温度,利用控制器实现不同散热方式或加热模式的切换,可根据电池模块数的多少和实际环境调节冷却工质的流速,适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11895532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10645370.6
申请日:2020-07-07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面体结构的光催化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底座、风机和卧式安装在底座上的筒体外壳,筒体外壳内的轴心线上设有用于光催化的紫外灯管,紫外灯管四周的筒体外壳内设有多面结构的多孔载体,多孔载体上负载有用于与紫外灯管配合光触媒反应的催化剂,风机安装于筒体外壳中部下方的底座内,风机与筒体外壳之间设有出口风道,所述底座上设有与风机出口相连的排风口,筒体外壳的两端为进风口;所述多孔载体通过3D打印制造,为多面体堆积的类蜂窝状的宏观多孔结构,多孔结构整体为空心圆柱状。本发明将紫外灯管和负载有光触媒催化剂的多孔载体在空间上结合,并设计改进的风道,大大提高了空气净化效率,提高了单位体积空气净化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9860950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910087068.0
申请日:2019-01-29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33 , H01M10/637 , H01M10/6569 , H01M10/6556 , H01M10/6568 , H01M10/6571 , H01M10/617 , H01M10/63 , H01M10/6551 , H01M10/65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热管理装置,每个单体电池及其冷却、加热系统组成一个模块,整体状置可根据动力电池的多少进行模块的组合。每个模块四周及底部包裹有相变材料,含有冷却工质的蛇形铜管埋于相变材料中,与冷凝管、增压泵组成装置的液冷散热系统,箱体外壳设置成可开关式并行通风的结构,散热时利用风的流动带走部分相变材料和铜管上的热量。低温时,关闭箱体外壳通风口,电池箱形成密闭空间,通过电阻丝对电池进行加热,保证电池工作与适宜温度,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相变材料的温度,利用控制器实现不同散热方式或加热模式的切换,可根据电池模块数的多少和实际环境调节冷却工质的流速,适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11628706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10390904.5
申请日:2020-05-11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H02S20/32 , H02S40/44 , F24S30/428 , F24S5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温差感应的太阳能追踪装置,包括底座、太阳能板框架、热压能转换模块和两个气压伸缩杆,太阳能板框架中部通过转动副安装在底座上,两个气压伸缩杆分别安装在太阳能板框架两侧底部与底座之间,所述热压能转换模块安装在太阳能板框架中部,热压能转换模块包括隔热底板、隔热中板和两个太阳能集热板,隔热中板垂直的固定于隔热底板中部,两个太阳能集热板成尖顶型对称的安装在隔热中板两侧,使得每个太阳能集热板均与隔热中板及相应侧的隔热底板之间组成热压能转换密封空间,每个热压能转换密封空间分别通过气体导管与气压伸缩杆的进气口相连。本发明无需额外动力,使得太阳能面板对太阳实时跟随,大大提高了光伏发电效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