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63156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211542105.0
申请日:2022-12-02
Applicant: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麻醉药物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工作电极,所述工作电极包括丝网印刷电极和负载于所述丝网印刷电极上的表面修饰层;所述表面修饰层包括亲水性碳纳米材料。本申请提供的麻醉药物电化学传感器,基于亲水性碳纳米材料修饰丝网印刷电极,该电化学传感器具有良好灵敏度和抗污染性能,可以进行长时间连续的麻醉镇静药物浓度监测,同时该传感器制备方法简单、体积小、造价低、易于操作,可以进行大批量生产,并且只需要微量的分析液就可进行快速检测,在临床麻醉镇静药物浓度监测方面具有很强的转化和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9235749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356088.0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IPC: A61K9/00 , A61K31/167 , A61K9/16 , A61K47/34 , A61K31/69 , A61K47/69 , A61K41/00 , A61P17/02 , A61P29/00 , A61P39/06 , A61M37/00 , A61K3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分子氢/光热触发的双时相微针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双时相微针包括可溶性微针针体基质和分散于所述基质中的PDA@ZIF‑8@AB纳米粒和PCL@QX‑314微球;所述PDA‑ZIF‑8@AB纳米粒为负载氨硼烷的ZIF‑8纳米颗粒与盐酸多巴胺进行自聚合反应得到;所述PCL@QX‑314微球为通过水包油包水型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得到。本发明首次将AB纳米粒子应用于术后切口部位,具有良好的机械痛、热痛治疗作用及促伤口愈合作用,同时结合PCL@QX‑314微球的可控释放,提供了一种兼具长效镇痛和患者按需镇痛模式并有效促进伤口愈合的多功能术后切口管理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7159441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089662.6
申请日:2023-08-25
Applicant: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IPC: A61K9/00 , A61K47/02 , A61K47/32 , A61K31/445 , A61K31/167 , A61K31/4458 , A61K31/381 , A61P29/00 , A61P23/02 , A61M3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H响应型的自监测长效镇痛微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复合针体包括含有局麻药物的内核以及含有pH响应介质的外壳,所述外壳能被伤口聚集的酸性物质溶解,从而释放所述内核中的局麻药物。本发明提供的pH响应型的自监测长效镇痛微针可以根据术后切口处聚集的酸性物质与外壳中的pH响应介质发生反应,从而触发壳体破裂。这使得内核中负载的局麻药物微晶能够顺利释放到切口周围的微环境中。本发明微晶实现了药物的缓慢释放,从而延长了局麻药的镇痛时间。由于术后疼痛行为与手术切口微环境的pH呈平行变化,此外,微针能够智能地根据患者实际的疼痛情况自发地调控药物的释放行为,从而发挥长效镇痛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