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固岩体试样以及岩体工程锚固机理试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530713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1910648404.4

    申请日:2019-07-1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锚固岩体试样以及岩体工程锚固机理试验系统,能够测量锚固岩体内不同界面之间的相对变形。本发明所提供的锚固岩体试样,其特征在于,包括:岩体;纵向贯穿孔,纵向贯穿岩体;锚杆,设置在纵向贯穿孔的正中间;砂浆层,形成在纵向贯穿孔中,并且将锚杆和岩体相固结;多组第一横向安装孔,用于砂浆层与锚杆的相对变形测量;多组第二横向安装孔,用于砂浆层与岩体的相对变形测量;多个第一U型变形引伸计,每个第一U型变形引伸计与一组第一横向安装孔相对应;以及多个第二U型变形引伸计,每个第二U型变形引伸计与一组第二横向安装孔相对应。

    一种消减预制管桩负摩阻力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77801A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810074802.5

    申请日:2018-01-25

    Applicant: 武汉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减预制管桩负摩阻力的装置和方法,利用可相对滑动的复合土工膜层包裹含中性点的管桩段及其以上所有管桩段的混凝土外表面,且复合土工膜层能够在土体沉降量小于桩基沉降量时基本降解,在含中性点的管桩段下端的钢端板上焊接桩孔扩径结构,在复合土工膜层下端临近管桩钢端板处设置固定结构。本发明利用可相对滑动的复合土工膜层包裹含中性点的管桩段及其以上所有管桩段的混凝土外表面,降低了管桩中性点以上桩-土界面的摩擦系数,消减了管桩负摩阻力,且在土体沉降量小于桩基沉降量时,复合土工膜层能基本降解,桩身沿全长均产生向上的正摩阻力;该方法简单易行、施工方便,能有效消减预制管桩负摩阻力所带来的危害。

    适用于岩石节理剪切渗流耦合试验的剪切盒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44665A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1210477780.X

    申请日:2012-11-22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岩石节理剪切渗流耦合试验的剪切盒及试验方法,该试验盒能实现剪切过程严格封水并在节理中形成稳定渗透水流。剪切盒主要由底板、侧板、侧向封水囊、进出水装置组成。本发明的特点在于侧面密封囊、前端注水、后端集水方式的设计。使用本发明的岩石节理剪切渗流耦合试验盒可以实现20mm以内的剪切位移,能够充分研究岩石节理剪切过程由于剪胀和剪缩导致的渗透特性变化;可以提供0.05-3.0MPa的水头,为充分研究水压对节理渗流的影响提供了条件;运用微型伺服水泵进行注水,可以在节理一端形成稳定的水流,使得其渗流情况更符合自然状态;本剪切盒可完成复杂荷载作用下节理试样的剪切和渗透试验。

    基于堤坝原始数据的全生命周期渗透特性预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821517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791616.9

    申请日:2024-06-19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基于堤坝原始数据的全生命周期渗透特性预测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收集堤坝设计信息以及不同时期堤坝的原始渗透性能数据,并划分原始渗透性能数据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划分堤坝全生命周期为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类型的数据拟合函数,拟合不同时期的坝体材料的渗透性能数据,构建不同类型函数模型;根据堤坝的设计信息构建堤坝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基于构建的不同类型函数模型,计算获取堤坝渗透系数;对不同类型函数模型进行反演验算;输入待预测堤坝的运行时间至验证通过的渗透特性预测模型,获取堤坝渗透系数。本申请可提高计算效率,揭示堤坝在运行期间的渗透特性演化情况,对堤坝工程渗流安全控制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裂隙岩体水热传输机理实验装置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879814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010757400.2

    申请日:2020-07-31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裂隙岩体水热传输机理实验装置及系统,能够准确获得裂隙进出口的真实温度和岩石表面的真实温度。水热传输机理实验装置包括:外层隔热部;承压部;支撑部;加热部;进水部,具有:进水管,从外至内贯穿隔热板和支撑板并密封接触岩体试样,且内腔出口完全覆盖住位于裂隙区域;进水口;排气孔;出水部,设置在进水部的不同侧,具有:出水管,从外至内贯穿隔热板和支撑板并密封接触岩体试样,出水管的内腔入口完全覆盖住裂隙区域;出水口;排气孔;内层隔热部,包括第一隔热密封垫单元和第二隔热密封垫单元;侧向封水部,包括多个侧向封水囊;温度传感部,包括多个岩体温度传感器和内水温度传感器;加压部以及位移传感部。

    一种真三轴加载的岩石钻孔取芯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10815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553027.3

    申请日:2021-05-20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三轴加载的岩石钻孔取芯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该系统包括取芯框架、三轴加载系统和钻孔取芯系统三个部分:所述取芯框架用于固定安装钻孔取芯系统和三轴加载系统;所述三轴加载系统能够对待钻岩块进行真三轴加载以模拟深部岩体受地应力作用;所述钻孔取芯系统能够对真三轴应力状态下的岩块进行钻取岩芯试样;本发明的试验系统和方法,操作简单,功能完善,能够实现在室内条件下模拟高地应力作用下的深部岩体钻孔取芯过程,可以用于深部岩体钻孔取芯损伤研究。

    谷幅变形监测范围确定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095081B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311815.7

    申请日:2023-10-11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谷幅变形监测范围确定方法及系统,能够根据获取的坝址区图像和勘测数据科学合理地确定谷幅变形监测范围。方法包括:步骤1、获得坝址区图像和勘测数据;步骤2、建立坝址区模型;步骤3、获取渗流总水头分布场;步骤4、绘制典型总水头等值面;步骤5、在坝址区二维平面图上,过大坝的左右坝端绘制直线,将该直线与位于等值面投影河床侧的边线的两个交点相连形成交点线段;分别从两个交点开始,搜索切点;分别过第一和第二切点绘制交点线段的平行线,与等值面对岸河床侧边线交点分别记作第一和第二对岸切点,进而得到第一和第二切点线段;第一切点线段所在位置为监测范围的上界限,第二切点线段所在位置为监测范围的下界

    谷幅变形监测范围确定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095081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311815.7

    申请日:2023-10-11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谷幅变形监测范围确定方法及系统,能够根据获取的坝址区图像和勘测数据科学合理地确定谷幅变形监测范围。方法包括:步骤1、获得坝址区图像和勘测数据;步骤2、建立坝址区模型;步骤3、获取渗流总水头分布场;步骤4、绘制典型总水头等值面;步骤5、在坝址区二维平面图上,过大坝的左右坝端绘制直线,将该直线与位于等值面投影河床侧的边线的两个交点相连形成交点线段;分别从两个交点开始,搜索切点;分别过第一和第二切点绘制交点线段的平行线,与等值面对岸河床侧边线交点分别记作第一和第二对岸切点,进而得到第一和第二切点线段;第一切点线段所在位置为监测范围的上界限,第二切点线段所在位置为监测范围的下界限。

    裂隙岩体水热传输机理实验装置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879814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757400.2

    申请日:2020-07-31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裂隙岩体水热传输机理实验装置及系统,能够准确获得裂隙进出口的真实温度和岩石表面的真实温度。水热传输机理实验装置包括:外层隔热部;承压部;支撑部;加热部;进水部,具有:进水管,从外至内贯穿隔热板和支撑板并密封接触岩体试样,且内腔出口完全覆盖住位于裂隙区域;进水口;排气孔;出水部,设置在进水部的不同侧,具有:出水管,从外至内贯穿隔热板和支撑板并密封接触岩体试样,出水管的内腔入口完全覆盖住裂隙区域;出水口;排气孔;内层隔热部,包括第一隔热密封垫单元和第二隔热密封垫单元;侧向封水部,包括多个侧向封水囊;温度传感部,包括多个岩体温度传感器和内水温度传感器;加压部以及位移传感部。

    谷幅变形影响因素的分析预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797991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838721.3

    申请日:2024-06-26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谷幅变形影响因素的分析预测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坝址区地形、地层、地质结构面分布图;建立包含典型剖面含地形、地层和地质结构面的二维有限元模型;反演确定二维有限元模型的边界水位;采用非稳定渗流计算方法计算蓄水开始后的压力水头分布场;以库水位H、深部岩体的压力水头P、季节性温度变化S和岩体的时效变化T作为二维有限元模型谷幅变形的研究分量,建立用于对谷幅变形进行分析的HPST模型;采用HPST模型进行谷幅测线的回归得到回归系数,并根据得到的回归系数对各分量进行分解从而分析不同区域谷幅变形的主导因素;根据回归分析得到的回归系数以及建立的HPST模型进行谷幅变形的预测分析。本发明能对谷幅变形进行准确预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