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563911B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810441710.6
申请日:2018-05-10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测原级配筑坝堆石料最小孔隙比的方法,包括:步骤1.对超径粒进行缩尺处理,将原级配堆石料缩尺为试验级配,测得试验级配下堆石料的最小孔隙比;步骤2.选取多个代表粒径,通过最小孔隙比试验得到单一粒径组的堆石料最小孔隙比与其平均粒径的函数表达式;步骤3.将连续的试验级配曲线划分为多段,建立试验级配堆石料最小孔隙比的函数表达式,并使用基于粒子迁徙的粒群算法寻找表达式中形状参数最优解;步骤4.对照试验级配建立原级配堆石料最小孔隙比的函数表达式,并将形状参数的最优解代入该函数表达式计算出原级配筑坝堆石料的最小孔隙比。本方法预测精度高,可以较为便捷和准确地预测原级配筑坝堆石料的最小孔隙比。
-
公开(公告)号:CN104266920B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410543793.1
申请日:2014-10-15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1N3/32
Abstract: 一种动力作用下散粒料锚固效应物理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便于开展相关领域的室内试验。其装置包括框架组件、动力加载组件和锚固实施组件。其优点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进行动力作用下散粒料使用锚杆锚固开展锚固效应研究的装置,填补了该领域试验装置的空白;本发明的长方体框架结构简单、易于操作,长方体框架两侧为透明材质板便于在试验中观察试验现象;本发明有利于促进动力作用下散粒料锚固效应研究的室内试验的开展,从而对高堆石坝锚杆抗震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促进对高堆石坝锚杆抗震效应的进一步认识,推进国家规范的制定。
-
公开(公告)号:CN106248263B
公开(公告)日:2019-02-26
申请号:CN201610564241.8
申请日:2016-07-1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1L1/18
Abstract: 一种颗粒材料力链结构的接触力测量试验装置,包括圆筒容器、固定装置、动力加载装置、薄膜压力传感器和数据标定及采集系统;圆筒容器包括用于盛放需要测量接触力的颗粒材料的圆筒、用于盖住圆筒的上端开口的上活塞和用于盖住圆筒的底端开口的下活塞;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圆筒;动力加载装置可直接作用于上活塞,用于提供试验时所需的荷载;薄膜压力传感器主要由传感器薄膜部构成;传感器薄膜部设于感应颗粒材料与下活塞之间;数据标定及采集系统包括调制器、标定装置、USB采集器、采集控制软件,薄膜压力传感器与数据标定及采集系统连接。本发明试验装置,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灵敏性,能够更加准确地开展颗粒材料力链结构的接触力试验及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06248263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564241.8
申请日:2016-07-1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1L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L1/18
Abstract: 一种颗粒材料力链结构的接触力测量试验装置,包括圆筒容器、固定装置、动力加载装置、薄膜压力传感器和数据标定及采集系统;圆筒容器包括用于盛放需要测量接触力的颗粒材料的圆筒、用于盖住圆筒的上端开口的上活塞和用于盖住圆筒的底端开口的下活塞;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圆筒;动力加载装置可直接作用于上活塞,用于提供试验时所需的荷载;薄膜压力传感器主要由传感器薄膜部构成;传感器薄膜部设于感应颗粒材料与下活塞之间;数据标定及采集系统包括调制器、标定装置、USB采集器、采集控制软件,薄膜压力传感器与数据标定及采集系统连接。本发明试验装置,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灵敏性,能够更加准确地开展颗粒材料力链结构的接触力试验及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08563911A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810441710.6
申请日:2018-05-10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测原级配筑坝堆石料最小孔隙比的方法,包括:步骤1.对超径粒进行缩尺处理,将原级配堆石料缩尺为试验级配,测得试验级配下堆石料的最小孔隙比;步骤2.选取多个代表粒径,通过最小孔隙比试验得到单一粒径组的堆石料最小孔隙比与其平均粒径的函数表达式;步骤3.将连续的试验级配曲线划分为多段,建立试验级配堆石料最小孔隙比的函数表达式,并使用基于粒子迁徙的粒群算法寻找表达式中形状参数最优解;步骤4.对照试验级配建立原级配堆石料最小孔隙比的函数表达式,并将形状参数的最优解代入该函数表达式计算出原级配筑坝堆石料的最小孔隙比。本方法预测精度高,可以较为便捷和准确地预测原级配筑坝堆石料的最小孔隙比。
-
公开(公告)号:CN105155470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348113.5
申请日:2015-06-23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面板堆石坝的自愈性防渗结构,包括过渡层(4)、垫层(3)和面板(1)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3)和面板(1)之间设置有自愈性材料层(2)。其优点是:防渗补强区的设置高度局限,因此将补强防渗功能扩大到整个面板区域会使得坝体运行更加稳定可靠;自愈性材料层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渗漏,保证垫层的运行稳定;自愈性材料层能及时封堵因裂缝而产生的漏水通道,使渗漏减小或消除,从而保证坝体运行的安全性,为灾后抢修提供宝贵的时间;对大面积面板下的自愈性材料层采用无粘性材料,保证了施工整体性与协调性,同时为了提高防渗能力,提高自愈性材料层的密实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266920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10543793.1
申请日:2014-10-15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1N3/32
Abstract: 一种动力作用下散粒料锚固效应物理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便于开展相关领域的室内试验。其装置包括框架组件、动力加载组件和锚固实施组件。其优点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进行动力作用下散粒料使用锚杆锚固开展锚固效应研究的装置,填补了该领域试验装置的空白;本发明的长方体框架结构简单、易于操作,长方体框架两侧为透明材质板便于在试验中观察试验现象;本发明有利于促进动力作用下散粒料锚固效应研究的室内试验的开展,从而对高堆石坝锚杆抗震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促进对高堆石坝锚杆抗震效应的进一步认识,推进国家规范的制定。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