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47897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210331335.6
申请日:2022-03-30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25 , G06F30/27 , G06N3/006 , G06F111/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层次熵‑灰色关联法的驾驶室结构优化方法,该方法针对商用车驾驶室结构优化方案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将层次分析法、熵值法以及灰色关联分析法应用于车身结构优化领域,提出一种基于层次熵‑灰色关联法的驾驶室结构优化方法。首先通过试验验证驾驶室隐式参数化模型精度;其次结合有限元前处理软件以厚度、截面为设计变量进行灵敏度分析、相对灵敏度分析;然后选用最优拉丁超立方法进行试验设计;最后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驾驶室结构优化,并利用层次熵—灰色关联分析法合理、有效评价驾驶室结构优化方案。该方法能成功筛选出更符合用户偏好的驾驶室结构优化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3946911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111212088.X
申请日:2021-10-18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驾驶室结构优化方法,该方法首先在SFE‑Concept中建立驾驶室隐式参数化模型,利用OptiStruct求解器对驾驶室模型质量、扭转刚度、弯曲刚度、一阶扭转模态频率、一阶弯曲模态频率进行分析;其次结合HyperMesh重新划分驾驶室结构,以弹性模量为设计变量进行驾驶室结构灵敏度分析;然后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在试验设计之前筛选出厚度、截面变量;最后构建径向基‑响应面混合近似模型,利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进行驾驶室结构优化。该方法能解决驾驶室结构优化时间长、变量筛选客观性差的问题。经过仿真,在弯扭刚度、一阶扭转模态频率基本不变的条件下,驾驶室质量下降24.5kg,减轻了8.0%,一阶弯曲模态频率提升了13.9%,驾驶室结构优化效果较佳。
-
公开(公告)号:CN114841037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497648.9
申请日:2022-05-09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27 , G06F30/15 , G06F30/17 , G06N3/12 , G06F119/14 , G06F111/06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接头灵敏度分析的驾驶室刚度模态优化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SFE‑Concept软件,从驾驶室有限元模型中截取所需接头,并利用有限元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力学特性分析,找出接头结构的关键控制因素;其次以弹性模量为设计变量进行接头灵敏度分析,确定对驾驶室刚度模态影响较大的接头结构,同时选用第三代遗传算法,对驾驶室进行多目标优化;最后利用TOPSIS算法,从帕累托前沿解中选取更符合实际需求的驾驶室刚度模态优化方案。优化结果表明:在驾驶室质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驾驶室刚度模态均有较大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5062414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210708358.4
申请日:2022-06-22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等效刚度理论的驾驶室悬置系统刚度测量方法,包括建立驾驶室悬置系统的三维模型;建立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的仿真模型;基于等效刚度理论,根据不同工况设置仿真模型的激励方式;综合考虑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实车测试环境和模型仿真环境区别,通过设置仿真环境条件,使模型仿真环境近似于实车测试环境;进行仿真模型的刚度仿真,获取驾驶室悬置系统的等效刚度曲线。本方法改变了传统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刚度测量方式,实现了测量效率和测量成本的双重提升;运用等效刚度理论,有效解决了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刚度测量工作量大的问题,大幅提高了系统的刚度测量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841037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210497648.9
申请日:2022-05-09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27 , G06F30/15 , G06F30/17 , G06N3/126 , G06F119/14 , G06F111/06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接头灵敏度分析的驾驶室刚度模态优化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SFE‑Concept软件,从驾驶室有限元模型中截取所需接头,并利用有限元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力学特性分析,找出接头结构的关键控制因素;其次以弹性模量为设计变量进行接头灵敏度分析,确定对驾驶室刚度模态影响较大的接头结构,同时选用第三代遗传算法,对驾驶室进行多目标优化;最后利用TOPSIS算法,从帕累托前沿解中选取更符合实际需求的驾驶室刚度模态优化方案。优化结果表明:在驾驶室质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驾驶室刚度模态均有较大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5062414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708358.4
申请日:2022-06-22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等效刚度理论的驾驶室悬置系统刚度测量方法,包括建立驾驶室悬置系统的三维模型;建立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的仿真模型;基于等效刚度理论,根据不同工况设置仿真模型的激励方式;综合考虑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实车测试环境和模型仿真环境区别,通过设置仿真环境条件,使模型仿真环境近似于实车测试环境;进行仿真模型的刚度仿真,获取驾驶室悬置系统的等效刚度曲线。本方法改变了传统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刚度测量方式,实现了测量效率和测量成本的双重提升;运用等效刚度理论,有效解决了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刚度测量工作量大的问题,大幅提高了系统的刚度测量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880812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656692.X
申请日:2022-06-10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15 , G06T17/00 , G06F119/14 , G06F119/02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等效刚度理论的驾驶室摆臂导向机构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驾驶室悬置系统的三维模型,并根据所建立的三维模型建立相应的仿真模型;根据建立的仿真模型,建立驾驶室悬置系统的等效刚度仿真分析系统,仿真获取驾驶室悬置系统的等效刚度;根据获取的等效刚度,分析因引起附加刚度而影响等效刚度的主要结构,选定降低偏转振幅的摆臂导向机构作为优化设计结构;综合分析摆臂导向机构中导向摆臂的结构参数,运用设计变量筛选方法,将各参数关于等效刚度影响程度的轻重排序,基于排序结果规划各设计变量的水平区间;通过近似模型构建方法,建立等效刚度仿真近似模型,替代原有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复杂仿真模型;通过所述近似模型仿真得到的等效刚度与设计刚度的残差平方和为评价指标,采用非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对摆臂导向机构进行优化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4239149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601779.9
申请日:2021-12-24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碰撞性能优化的商用车驾驶室白车身轻量化方法,该方法以商用车驾驶室为优化对象,考虑基于正面碰撞工况下,首先采用结构灵敏度分析的方法识别车身在碰撞条件下的关键结构,再综合Isight软件中的贡献度分析筛选变量,以驾驶室的仪表板、转向管柱、方向盘侵入量等碰撞性能指标作为优化设计的非线性响应,最后利用近似模型进行优化求解。该方法优化效果好,且同时考虑了车身碰撞安全性与轻量化要求,具有一定的工程实际应用价值,可推广性强。经测试,采用本发明的方法,优化前相比,驾驶室质量减轻了13.8kg,仪表板、转向管柱、方向盘的侵入量基本不变,优化后的车身数据均满足碰撞法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880812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210656692.X
申请日:2022-06-10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15 , G06T17/00 , G06F119/14 , G06F119/02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等效刚度理论的驾驶室摆臂导向机构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驾驶室悬置系统的三维模型,并根据所建立的三维模型建立相应的仿真模型;根据建立的仿真模型,建立驾驶室悬置系统的等效刚度仿真分析系统,仿真获取驾驶室悬置系统的等效刚度;根据获取的等效刚度,分析因引起附加刚度而影响等效刚度的主要结构,选定降低偏转振幅的摆臂导向机构作为优化设计结构;综合分析摆臂导向机构中导向摆臂的结构参数,运用设计变量筛选方法,将各参数关于等效刚度影响程度的轻重排序,基于排序结果规划各设计变量的水平区间;通过近似模型构建方法,建立等效刚度仿真近似模型,替代原有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复杂仿真模型;通过所述近似模型仿真得到的等效刚度与设计刚度的残差平方和为评价指标,采用非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对摆臂导向机构进行优化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4239149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111601779.9
申请日:2021-12-24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碰撞性能优化的商用车驾驶室白车身轻量化方法,该方法以商用车驾驶室为优化对象,考虑基于正面碰撞工况下,首先采用结构灵敏度分析的方法识别车身在碰撞条件下的关键结构,再综合Isight软件中的贡献度分析筛选变量,以驾驶室的仪表板、转向管柱、方向盘侵入量等碰撞性能指标作为优化设计的非线性响应,最后利用近似模型进行优化求解。该方法优化效果好,且同时考虑了车身碰撞安全性与轻量化要求,具有一定的工程实际应用价值,可推广性强。经测试,采用本发明的方法,优化前相比,驾驶室质量减轻了13.8kg,仪表板、转向管柱、方向盘的侵入量基本不变,优化后的车身数据均满足碰撞法规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