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335989A
公开(公告)日:2013-10-02
申请号:CN201310235931.5
申请日:2013-06-16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 桂林桂漓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岩溶地下河污染物迁移与归宿的方法。建立一个岩溶地下河管道模型,包括一个干流管道、若干个支流管道、若干个溶潭、若干个干流管道注水孔、若干个支流管道注水孔、若干个取样监测孔和管道出水口。通过管道向岩溶地下河管道模型投注污染物,利用现代取样检测和自动监测手段,模拟污染物在岩溶地下河和溶潭中的迁移行为,揭示污染物在岩溶地下河中可能的对流、弥散、吸附、降解、稀释等作用,解释污染物归宿。本发明模拟了岩溶地下河地质岩性与水力条件,集成了高精度、高密度和多指标的自动监测技术,利于实验室内快速和密集监测以及多方案设计,能够用来开展岩溶地下河污染物迁移与归宿的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03335989B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310235931.5
申请日:2013-06-16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 桂林桂漓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岩溶地下河污染物迁移与归宿的方法。建立一个岩溶地下河管道模型,包括一个干流管道、若干个支流管道、若干个溶潭、若干个干流管道注水孔、若干个支流管道注水孔、若干个取样监测孔和管道出水口。通过管道向岩溶地下河管道模型投注污染物,利用现代取样检测和自动监测手段,模拟污染物在岩溶地下河和溶潭中的迁移行为,揭示污染物在岩溶地下河中可能的对流、弥散、吸附、降解、稀释等作用,解释污染物归宿。本发明模拟了岩溶地下河地质岩性与水力条件,集成了高精度、高密度和多指标的自动监测技术,利于实验室内快速和密集监测以及多方案设计,能够用来开展岩溶地下河污染物迁移与归宿的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203310755U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320341726.2
申请日:2013-06-16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拟岩溶地下河污染物迁移与归宿的装置。包括一个干流管道、若干个支流管道、若干个溶潭、若干个干流管道注水孔、若干个支流管道注水孔、若干个取样监测孔和管道出水口。通过管道向岩溶地下河管道模型投注污染物,利用现代取样检测和自动监测手段,模拟污染物在岩溶地下河和溶潭中的迁移行为,揭示污染物在岩溶地下河中可能的对流、弥散、吸附、降解、稀释等作用,解释污染物归宿。本实用新型模拟了岩溶地下河地质岩性与水力条件,集成了高精度、高密度和多指标的自动监测技术,利于实验室内快速和密集监测以及多方案设计,能够用来开展岩溶地下河污染物迁移与归宿的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