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0-1编码和布隆过滤的传感网范围查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61679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1010009.1

    申请日:2022-08-22

    Inventor: 邓昀 郑梓涛 王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翻转0‑1编码和布隆过滤的传感网范围查询方法,基于AES加密算法、翻转0‑1编码、HMAC算法,长度可变的布隆过滤器,校验索引链等,设计了感知数据提交协议、范围查询处理协议和查询结果完整性验证算法,其特征是感知节点通信能耗低,包括如下步骤:(1)将感知数据加密上传至存储节点;(2)基站向存储节点发送密文形式的查询请求;(3)存储节点执行查询操作;(4)存储节点将查询结果返回给基站,基站解密并验证数据真实性完整性。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增强安全比较项的隐私安全性,还进一步降低了感知节点的通信能耗。

    一种可验证的两层无线传感网多维数据范围查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22287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534443.5

    申请日:2021-12-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验证的两层无线传感网多维数据范围查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感知数据加密上传至存储节点;(2)基站向存储节点发送密文的查询命令;(3)存储节点执行查询操作;(4)存储节点将查询结果返回给基站,基站解密并验证数据真实性完整性。这种方法基于对称加密算法、DH密钥交换算法、左向0‑1编码、HMAC算法等,设计了对称密钥管理机制、数据提交协议、查询处理协议和结果验证算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保证隐私安全,还进一步降低了感知节点的通信能耗。

    一种可编程片上控制器数据采集接口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15103A

    公开(公告)日:2009-12-30

    申请号:CN200910114253.0

    申请日:2009-07-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编程片上控制器数据采集接口设计方法。(1)数据采集接口由:串行AD芯片控制接口、寄存器组、运算器、数字平均值滤波算法、AD接口选择和时序及译码逻辑电路六个功能模块组成;(2)该接口用于与外部串行AD连接,利用外部控制信号ADS3、ADS2、ADS1选择AD接口类型,CLK为外部时钟信号;(3)由接口硬件提供串行AD所需要的复位控制信号、初始化指令序列、量程控制指令信号、读取AD转换结果所需要的时序及控制信号;(4)内部硬件实现平均值滤波,AD转换结果保存在结果寄存器RAD中,可由可编程片上(SOPC)控制系统的控制模块和显示模块读取使用。本发明电路简单、系统可靠性高。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移动边缘计算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74841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256594.6

    申请日:2024-03-06

    Inventor: 邓昀 李金勇 王宇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移动边缘计算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方法,属于边缘计算中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领域。包括:智能终端设备注册步骤、边缘服务器注册步骤、身份认证步骤、密钥更新步骤、密钥撤销步骤。该方法结合区块链技术和预分配密钥方法,采用椭圆曲线密码学和HMAC技术,以解决用户与边缘端之间的相互认证与密钥协商问题。充分考虑边缘服务器低安全性问题,协议中的密钥存储与计算都在区块链中完成,同时,通过智能合约实现对密钥的高效安全管理。实验分析表明,该协议满足基本的安全要求,提高了边缘安全性,同时还相对于现有方案一定效率优势。因此,该协议为移动边缘计算环境下的身份认证问题提供了高效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移动边缘计算变色龙函数批量认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58665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274895.1

    申请日:2024-03-12

    Inventor: 邓昀 刘瑾 王宇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移动边缘计算变色龙哈希函数批量认证方法,属于边缘计算中批量认证领域。包括:智能终端设备注册步骤、边缘服务器注册步骤、密钥上链步骤、分布式密钥生成步骤、批量认证步骤。该方法利用区块链技术在密钥存储与认证过程中提供信任支持,从而增强边缘计算的可靠性。同时,考虑到移动边缘计算对低时延和低能耗的需求,本发明设计基于椭圆曲线密码学的变色龙哈希函数,有效减少计算复杂度和通信负担,以适应边缘计算环境的特点。实验分析表明,该协议满足基本的安全要求,提高边缘安全性,同时与现有发明具有性能优势。因此,本发明为移动边缘计算环境下的批量认证问题提供了高效可行的解决方案。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