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37773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0620923.1
申请日:2022-06-02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度单分散的单晶型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合成方法及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新型高效复合添加剂与高镍三元前驱体按一定比例研磨混合均匀,置于管式炉中,采用梯度煅烧技术得到阴阳离子协同掺杂的单晶型高镍三元中间体;将中间体与锂源研磨混合均匀并置于管式炉中煅烧一段时间,最终创制出高度单分散的单晶型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所采用的兼具阴阳离子协同掺杂功效的新型复合添加剂为单分散单晶型高镍三元材料的合成提供了优良的动力学成核环境。所采用的新型变温煅烧技术,成功避免了高温下引发更严重的阳离子混排和锂挥发问题,在较低煅烧温度和较短保温时间即可实现高品质高性能单晶型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创制。
-
公开(公告)号:CN117374249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419579.0
申请日:2023-10-30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步实现硼铝双掺杂/双包覆且在高倍率下具有长循环稳定性的超高镍无钴阴极材料的方法,采用水热法先把硼/铝均匀地包覆于材料表面,之后置于管式炉中氧气氛围下退火,以超高镍无钴阴极材料表面的锂残渣作为原料,经过高温下的原位反应不但有效去除了材料表面的有害锂残渣,而且还同时形成了偏硼酸锂/偏铝酸锂双快离子导体包覆层。快离子导体有效地提高了材料表/界面的稳定性和离子电导率。其次高温下铝离子和硼离子通过热扩散形成的双离子协同掺杂有效地提高了材料的电子电导率和层状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同步实现的硼铝双掺杂/双包覆对有效提高超高镍无钴阴极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937773A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10620923.1
申请日:2022-06-02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度单分散的单晶型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合成方法及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新型高效复合添加剂与高镍三元前驱体按一定比例研磨混合均匀,置于管式炉中,采用梯度煅烧技术得到阴阳离子协同掺杂的单晶型高镍三元中间体;将中间体与锂源研磨混合均匀并置于管式炉中煅烧一段时间,最终创制出高度单分散的单晶型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所采用的兼具阴阳离子协同掺杂功效的新型复合添加剂为单分散单晶型高镍三元材料的合成提供了优良的动力学成核环境。所采用的新型变温煅烧技术,成功避免了高温下引发更严重的阳离子混排和锂挥发问题,在较低煅烧温度和较短保温时间即可实现高品质高性能单晶型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创制。
-
公开(公告)号:CN115763799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276734.3
申请日:2022-10-18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氟化物包覆改性提高单晶型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助熔剂、高镍三元前驱体和锂源按一定比例研磨混合均匀,置于管式炉中,在氧气气氛下煅烧一定时间得到单晶型高镍三元材料。(2)将单晶型三元材料加入到金属硝酸盐和无水乙醇混合溶液中,搅拌一定时间。(3)将氟化铵和乙醇的混合溶液,逐滴加入金属硝酸盐和三元材料的混合溶液中,加完后搅拌一定时间,干燥、退火后得到氟化物包覆的单晶型高镍三元材料。发明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制备出了以氟化物包覆的长循环性能和良好倍率性能等电化学性能良好的单晶型三元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7374249B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311419579.0
申请日:2023-10-30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步实现硼铝双掺杂/双包覆且在高倍率下具有长循环稳定性的超高镍无钴阴极材料的方法,采用水热法先把硼/铝均匀地包覆于材料表面,之后置于管式炉中氧气氛围下退火,以超高镍无钴阴极材料表面的锂残渣作为原料,经过高温下的原位反应不但有效去除了材料表面的有害锂残渣,而且还同时形成了偏硼酸锂/偏铝酸锂双快离子导体包覆层。快离子导体有效地提高了材料表/界面的稳定性和离子电导率。其次高温下铝离子和硼离子通过热扩散形成的双离子协同掺杂有效地提高了材料的电子电导率和层状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同步实现的硼铝双掺杂/双包覆对有效提高超高镍无钴阴极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