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03528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796190.6
申请日:2024-06-20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G01M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半跨结构倒塌试验卧式加载装置,涉及双半跨子结构加载试验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反力墙、液压伺服作动器、固定地梁、抗侧墩、顶梁和横压梁,反力墙和固定地梁均固定于工作地面上,反力墙和固定地梁相互平行设置,液压伺服作动器的固定端安装于反力墙上,固定地梁上方设置有子构件,液压伺服作动器的伸缩端与子构件上的失效柱固定连接,固定地梁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个抗侧墩,抗侧墩上设有转动头,子构件的两端分别通过转动头与两端的抗侧墩转动连接,抗侧墩与顶梁的一端固定连接,顶梁的另一端与横压梁相抵,子构件、固定地梁和横压梁相互平行设置,横压梁和顶梁垂直设置。本发明整体为卧式结构,便于安装与拆卸。
-
公开(公告)号:CN117251915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253785.9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北京建筑大学 , 桂林理工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19/14 , G06F1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考虑材料劣化和地震损伤的老旧结构余震韧性动态评估方法,包括:采用合适的数学模型,针对老旧结构的材料退化进行有限元建模;挑选所需要的主余震序列记录,并对老旧结构有限元模型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得到结构的主震损伤数据和主余震累积损伤数据;对主余震损伤数据进行分类,并与相应的余震强度参数构成参数对;构造余震动态概率需求模型,得到余震易损性曲线;计算结构的修复时间和经济损失;在经典的韧性评估公式中引入考虑结构损伤状态这一研究思想,将已获得的考虑损伤状态的修复时间和经济损失引入韧性评估公式,提出同时考虑材料劣化状态和地震损伤的老旧钢筋混凝土结构动态余震韧性计算公式,并计算得到相应的韧性曲线。
-
公开(公告)号:CN116882760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998848.7
申请日:2023-08-09
Applicant: 北京建筑大学 ,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桂林理工大学
IPC: G06Q10/0635 , G06F18/214 , G06F17/15 , G06F18/2415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贝叶斯更新原理的主余震风险区间计算方法及系统,包括:基于工程场地的危险性分解结果,选取合适的主余震记录;基于贝叶斯更新原理得到结构的主余震需求模型和模型参数的后验分布,进而计算得到结构的主余震易损性曲线及易损性条带;获得工程场地的主震危险性曲线;得到主余震危险性曲面;计算结构的主余震风险曲线中位值,基于主余震需求模型和模型参数的后验分布,在主余震风险曲线中位值的基础上得到主余震风险区间。本发明能够实现更为全面地评估结构的在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的风险水平和风险区间,解决了传统风险分析过程中无法进行风险区间估计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752695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897671.1
申请日:2023-07-20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领域,公开一种大跨度装配式梁及装配式梁柱结构,装配式梁柱结构包括大跨度装配式梁。大跨度装配式梁用于设置于柱体的顶端,包括:预制式梁体,预制式梁体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相邻的预制式梁体端部相连接的外伸骨架,预制式梁体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供现浇式混凝土结构部分嵌入的凹槽,现浇式混凝土结构用于设置于柱体的顶端并用于与柱体顶端相连,外伸骨架包裹于现浇式混凝土结构内;第一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用于与预制式梁体以及柱体均相连。本发明提供的大跨度装配式梁的预制式梁体采用工厂预制,与大跨度梁整体现场浇筑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大跨度装配式梁施工周期更短,占用人力资源更少。
-
公开(公告)号:CN115859569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389382.2
申请日:2022-11-08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8/213 , G06F18/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向量式主余震风险分析模型构建及预警方法、系统,建立目标工程结构的主余震数据库;从主余震数据库中获取与各主余震有关的至少一特征信号;利用特征信号对目标工程结构进行数据分析,得到各个分析结果;将各个分析结果进行组合与计算,确定向量式主余震易损性曲面及向量式主余震危险性曲面;对向量式主余震易损性曲面及向量式主余震危险性曲面进行积分计算,确定向量式主余震风险分析模型。解决了传统地震风险分析过程中无法考虑余震事件的问题,并得到了三维的主余震风险曲面。本发明的向量式主余震风险分析方法,可用于建立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目标工程场地的风险分析模型,评价目标工程场地在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的地震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7993216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269360.5
申请日:2024-03-08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8/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冲击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板的动力响应预测方法及系统,属于钢筋混凝土抗冲击计算领域。该方法根据弹簧‑质点模型建立用于确定钢筋混凝土板的板底中点位移的双自由度力学平衡方程,作为双自由度简化分析模型,利用该双自由度简化分析模型确定冲击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板试件在试验过程中的板底中点位移,进一步确定冲击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板试件在试验过程中的冲击力。本发明提前建立一个可对钢筋混凝土板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预测的双自由度简化分析模型,能够快速预测冲击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板的动力响应,省时省力,并且也避免了购买大量昂贵器材。
-
公开(公告)号:CN118407561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667233.0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抗蚀管约束叠合柱构件及施工方法,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高抗蚀管约束叠合柱构件包括高抗蚀管约束叠合柱构件由外向内设置的外套钢管、抗蚀套管和钢筋骨架,所述外套钢管与所述抗蚀套管之间的间隙填充夹层混凝土,所述抗蚀套管和钢筋骨架之间的间隙填充海水海砂再生块体混凝土。本发明能够实现废旧混凝土资源化利用,并防止对外套钢管的腐蚀。
-
公开(公告)号:CN118166966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359144.X
申请日:2024-03-27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近海建筑的混凝土柱,包括混凝土立柱、钢管、UHPC混凝土层以及套设在UHPC混凝土层外表面的铝合金管,铝合金管的端面开设有多个沿铝合金管走向方向的竖向通孔,铝合金管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与竖向通孔连通的横向通孔,竖向通孔内设置钢筋并浇注UHPC混凝土并通过横向通孔与UHPC混凝土层连接;本发明中铝合金管上开有横向通孔与竖向通孔,在竖向通孔内放置钢筋,并灌注UHPC,增强UHPC层与铝合金管的整体性,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与承载力,全横向、竖向通孔灌注UHPC形成的骨架结构,解决铝合金管承受竖向荷载承载力不足的问题,使铝合金管具有承受竖向荷载的能力,铝合金管最主要起约束混凝土与抗腐蚀作用,提高铝合金管与柱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7251915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311253785.9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北京建筑大学 , 桂林理工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19/14 , G06F1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考虑材料劣化和地震损伤的老旧结构余震韧性动态评估方法,包括:采用合适的数学模型,针对老旧结构的材料退化进行有限元建模;挑选所需要的主余震序列记录,并对老旧结构有限元模型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得到结构的主震损伤数据和主余震累积损伤数据;对主余震损伤数据进行分类,并与相应的余震强度参数构成参数对;构造余震动态概率需求模型,得到余震易损性曲线;计算结构的修复时间和经济损失;在经典的韧性评估公式中引入考虑结构损伤状态这一研究思想,将已获得的考虑损伤状态的修复时间和经济损失引入韧性评估公式,提出同时考虑材料劣化状态和地震损伤的老旧钢筋混凝土结构动态余震韧性计算公式,并计算得到相应的韧性曲线。
-
公开(公告)号:CN117090331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045451.2
申请日:2023-08-17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倒塌混凝土楼板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楼板本体、设置在所述楼板本体两端的容纳箱以及设置在所述容纳箱内的耗能组件,所述楼板本体包括混凝土板体、设置在所述混凝土板体内的双层钢筋网以及设置在所述钢筋网之间并延伸出所述混凝土板体的处于张拉状态的预应力筋,所述耗能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预应力筋上的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和用于固定所述弹簧的固定螺母;本发明通过在混凝土板体结构内设置预应力筋并在预应力筋引出楼板本体的端部设置耗能组件,达到进一步增强混凝土楼板的抗变形能力,此外,设置的智能测力计,可以随时对混凝土楼板的受力情况进行监测,能够有效避免楼板的倒塌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