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431283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680021549.6
申请日:2016-03-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R4/18
Abstract: 一种端子(10),连接于用绝缘包覆层(22)覆盖芯线(21)的铝电线(20)的末端,端子(10)具备一对绝缘筒片(压接片)(14B),一对绝缘筒片(14B)沿与铝电线(20)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而形成,并压接于绝缘包覆层(22)的外周面,一对绝缘筒片(14B)在压接于绝缘包覆层(22)的状态下彼此的顶端部分(14C)相对并抵靠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7408764A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申请号:CN201680013137.8
申请日:2016-02-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R4/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4/185
Abstract: 一种带端子的电线,具备:电线,其芯线由外皮覆盖;以及端子(20),其具有线筒(24)和绝缘筒(26),线筒(24)压接于从电线的外皮露出的芯线,绝缘筒(26)压接于电线的外皮,电线从端子(20)向后方引出,在绝缘筒(26)的压接的面上设置有凹部(26B),凹部(26B)的开口形成为随着朝向后方缩窄的形状。电线越向后方拉伸,侵入到凹部(26B)内的外皮越朝向凹部(26B)的后方,从而被压缩而变硬,不易从凹部(26B)脱离,因此能提高耐冲击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431283B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680021549.6
申请日:2016-03-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R4/18
Abstract: 一种端子(10),连接于用绝缘包覆层(22)覆盖芯线(21)的铝电线(20)的末端,端子(10)具备一对绝缘筒片(压接片)(14B),一对绝缘筒片(14B)沿与铝电线(20)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而形成,并压接于绝缘包覆层(22)的外周面,一对绝缘筒片(14B)在压接于绝缘包覆层(22)的状态下彼此的顶端部分(14C)相对并抵靠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7431282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680013287.9
申请日:2016-02-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端子是与由绝缘外皮(22)覆盖芯线(21)的电线(20)的末端连接、且在后方引出电线(20)的阴端子(30),其设为如下构成,具备一对外皮压接片(39),一对外皮压接片(39)以向与电线(20)的引出方向交叉的方向即左右方向伸出的方式形成,并压接于绝缘外皮(22)的外周面,在各外皮压接片(39)的前端缘部的绝缘外皮(22)侧的位置形成有压缩部(41),压缩部(41)以向前方开口的形式凹陷设置于外皮压接片(39),且压缩部(41)的内部空间从外皮压接片(39)的前端缘越朝向后方越狭窄。
-
公开(公告)号:CN107431282B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680013287.9
申请日:2016-02-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端子是与由绝缘外皮(22)覆盖芯线(21)的电线(20)的末端连接、且在后方引出电线(20)的阴端子(30),其设为如下构成,具备一对外皮压接片(39),一对外皮压接片(39)以向与电线(20)的引出方向交叉的方向即左右方向伸出的方式形成,并压接于绝缘外皮(22)的外周面,在各外皮压接片(39)的前端缘部的绝缘外皮(22)侧的位置形成有压缩部(41),压缩部(41)以向前方开口的形式凹陷设置于外皮压接片(39),且压缩部(41)的内部空间从外皮压接片(39)的前端缘越朝向后方越狭窄。
-
公开(公告)号:CN107431281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680012912.8
申请日:2016-02-16
Applicant: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Inventor: 浜田浩史
IPC: H01R4/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4/185 , H01R4/188 , H01R4/20 , H01R13/415 , H01R24/20
Abstract: 利用本说明书公开的端子(20)是以芯线(31)由绝缘外皮(32)覆盖的电线(30)向后方引出的形式压接于电线(30)的端子(20),具备压接于芯线(31)的芯线压接部(40)和压接于绝缘外皮(32)的端子(20),压接于绝缘外皮(32)的状态下的外皮压接部(50)构成为具有:平坦部(55),其向电线(30)的引出方向平坦地延伸;以及凸部(52),其形成比该平坦部(55)向芯线(31)侧突出的形式,且该突出量越朝向后方越大。
-
公开(公告)号:CN107431281B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680012912.8
申请日:2016-02-16
Applicant: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Inventor: 浜田浩史
IPC: H01R4/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4/185 , H01R4/188 , H01R4/20 , H01R13/415 , H01R24/20
Abstract: 利用本说明书公开的端子(20)是以芯线(31)由绝缘外皮(32)覆盖的电线(30)向后方引出的形式压接于电线(30)的端子(20),具备压接于芯线(31)的芯线压接部(40)和压接于绝缘外皮(32)的端子(20),压接于绝缘外皮(32)的状态下的外皮压接部(50)构成为具有:平坦部(55),其向电线(30)的引出方向平坦地延伸;以及凸部(52),其形成比该平坦部(55)向芯线(31)侧突出的形式,且该突出量越朝向后方越大。
-
公开(公告)号:CN105765794B
公开(公告)日:2018-05-22
申请号:CN201480061460.3
申请日:2014-11-06
Applicant: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IPC: H01R13/11 , H01R13/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428 , H01R4/185 , H01R13/113 , H01R13/114 , H01R13/432 , H01R13/52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备主体部(30)和稳定部(36)的端子配件(20)。主体部(30)构成为具备:底壁(31);一对相对壁(32、33),其从底壁(31)的两侧缘以相对状态伸出;内侧顶壁(34),其从一方相对壁(33)的伸出端(33A)朝向另一方相对壁(32)伸出;以及外侧顶壁(35),其从另一方相对壁(32)的伸出端(32A)沿着内侧顶壁(34)的外表面(34A)朝向一方相对壁(33)伸出。稳定部(36)通过将突片(37)朝向一方相对壁(33)的伸出端(33A)折返而形成为悬臂状,突片(37)从外侧顶壁(35)向与内侧顶壁(34)分离的方向立起。稳定部(36)通过在凹设于将一方相对壁(33)和内侧顶壁(34)连结的角部的凹部(38)中配置有突片(37)的顶端部(37D),从而突片(37)的顶端部(37D)能在凹部(38)中与一方相对壁(33)和内侧顶壁(34)两者抵接。
-
公开(公告)号:CN105765794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480061460.3
申请日:2014-11-06
Applicant: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IPC: H01R13/11 , H01R13/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428 , H01R4/185 , H01R13/113 , H01R13/114 , H01R13/432 , H01R13/52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备主体部(30)和稳定部(36)的端子配件(20)。主体部(30)构成为具备:底壁(31);一对相对壁(32、33),其从底壁(31)的两侧缘以相对状态伸出;内侧顶壁(34),其从一方相对壁(33)的伸出端(33A)朝向另一方相对壁(32)伸出;以及外侧顶壁(35),其从另一方相对壁(32)的伸出端(32A)沿着内侧顶壁(34)的外表面(34A)朝向一方相对壁(33)伸出。稳定部(36)通过将突片(37)朝向一方相对壁(33)的伸出端(33A)折返而形成为悬臂状,突片(37)从外侧顶壁(35)向与内侧顶壁(34)分离的方向立起。稳定部(36)通过在凹设于将一方相对壁(33)和内侧顶壁(34)连结的角部的凹部(38)中配置有突片(37)的顶端部(37D),从而突片(37)的顶端部(37D)能在凹部(38)中与一方相对壁(33)和内侧顶壁(34)两者抵接。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