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器式制冷循环装置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796059B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580053233.0

    申请日:2015-08-18

    Abstract: 一种喷射器式制冷循环装置,当在喷射器式制冷循环装置的压缩机(11)的起动期间使制冷剂排出能力增加时,使制冷剂排出能力以单位规定时间的增加量比压缩机(11)在单位规定时间能够增加的最大能力增加量低的方式增加。由此,即使气液二相制冷剂流入构成回旋流产生部的制冷剂流入通路(31e),也能够抑制该气液二相制冷剂的流速变为高速,降低气液二相制冷剂流经制冷剂流入通路时的摩擦音,并降低由喷射器产生的噪音。

    喷射器式制冷循环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076471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580057520.9

    申请日:2015-08-18

    Abstract: 一种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具备:压缩机(11)、喷射器组件(13)、排出能力控制部(60a)以及压力差判定部(S81)。喷射器组件具有形成有喷嘴部(13a)、制冷剂吸引口(31b)、升压部(13c)以及气液分离空间(30f)的主体部(30)。在将从循环的高压侧制冷剂压力(Pd)减去循环的低压侧制冷剂压力(Ps)得到的压力差(ΔP)成为预先规定的基准压力差(KΔP1)以下的运转条件作为低压力差运转条件时,压力差判定部判定是否满足所述低压力差运转条件。在主体部形成有将在气液分离空间分离出的液相制冷剂的一部分导向压缩机的吸入侧的回油通路(31f)。在压力差判定部判定满足低压力差运转条件时,排出能力控制部将压缩机的制冷剂排出能力设定为预先规定的基准排出能力以上。

    喷射器式制冷循环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076471B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580057520.9

    申请日:2015-08-18

    Abstract: 一种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具备:压缩机(11)、喷射器组件(13)、排出能力控制部(60a)以及压力差判定部(S81)。喷射器组件具有形成有喷嘴部(13a)、制冷剂吸引口(31b)、升压部(13c)以及气液分离空间(30f)的主体部(30)。在将从循环的高压侧制冷剂压力(Pd)减去循环的低压侧制冷剂压力(Ps)得到的压力差(ΔP)成为预先规定的基准压力差(KΔP1)以下的运转条件作为低压力差运转条件时,压力差判定部判定是否满足所述低压力差运转条件。在主体部形成有将在气液分离空间分离出的液相制冷剂的一部分导向压缩机的吸入侧的回油通路(31f)。在压力差判定部判定满足低压力差运转条件时,排出能力控制部将压缩机的制冷剂排出能力设定为预先规定的基准排出能力以上。

    喷射器式制冷循环装置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076470B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580053240.0

    申请日:2015-08-18

    Abstract: 喷射器式制冷循环装置具备:散热器(12),使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散热;喷射器组件(13),使由散热器(12)冷却后的制冷剂减压;以及蒸发器(14),使在喷射器组件(13)的气液分离空间(30f)分离出的液相制冷剂蒸发。此外,在散热器(12)与将外气向散热器(12)吹送的冷却风扇(12d)之间配置作为流入压力上升部的格栅风门(16)。并且,在外气温(Tam)变成预定的基准外气温(KTam)以下时,使格栅风门(16)动作以使向散热器(12)吹送的外气的风量减少,使向喷射器组件(13)的喷嘴通路(13a)流入的流入制冷剂的压力上升。

    喷射器式制冷循环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076470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580053240.0

    申请日:2015-08-18

    Abstract: 喷射器式制冷循环装置具备:散热器(12),使从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散热;喷射器组件(13),使由散热器(12)冷却后的制冷剂减压;以及蒸发器(14),使在喷射器组件(13)的气液分离空间(30f)分离出的液相制冷剂蒸发。此外,在散热器(12)与将外气向散热器(12)吹送的冷却风扇(12d)之间配置作为流入压力上升部的格栅风门(16)。并且,在外气温(Tam)变成预定的基准外气温(KTam)以下时,使格栅风门(16)动作以使向散热器(12)吹送的外气的风量减少,使向喷射器组件(13)的喷嘴通路(13a)流入的流入制冷剂的压力上升。

    送风系统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13800C

    公开(公告)日:2009-07-15

    申请号:CN200610172516.X

    申请日:2006-12-26

    Inventor: 荒木嘉德

    Abstract: 一种容易维修并从螺旋形外壳的内部获得电动机的冷却空气的送风系统,其中鼓风机外壳和电动机保持壳体被构成为分离构件,螺旋形外壳设有在轴向上从离心式鼓风机风扇扩大到吸入口的相对侧的扩大部,电动机保持壳体设有储存及保持电动机的保持件;在风扇的直径方向上自保持件延伸的延伸部;圆周壁,其形成为连接到延伸壁,并且形成螺旋形外壳中的扩大部的内圆周壁;以及冷却空气通道,其设置在保持件与圆周壁之间,并且将在螺旋形外壳内循环的一部分空气作为冷却空气引导到电动机,并且冷却空气通道具有入口开口和出口开口,入口开口设置在圆周壁上,空气从螺旋形外壳流动到入口开口内,出口开口设置在保持件上,并且空气从出口开口流出到电动机。

    送风系统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91183A

    公开(公告)日:2007-07-04

    申请号:CN200610172516.X

    申请日:2006-12-26

    Inventor: 荒木嘉德

    Abstract: 一种容易维修并从螺旋形外壳的内部获得电动机的冷却空气的送风系统,即,一种送风系统,其中鼓风机外壳和电动机保持壳体被构成为分离构件,螺旋形外壳设有在轴向上从离心式鼓风机风扇扩大到吸入口的相对侧的扩大部,电动机保持壳体设有储存及保持电动机的保持件;在风扇的直径方向上自保持件延伸的延伸部;圆周壁,所述圆周壁形成为连接到延伸壁,并且形成螺旋形外壳中的扩大部的内圆周壁;以及冷却空气通道,所述冷却空气通道被设置在保持件与圆周壁之间,并且将在螺旋形外壳内循环的一部分空气作为冷却空气引导到电动机,并且冷却空气通道具有入口开口且具有出口开口,其中空气从螺旋形外壳流动到所述入口开口内,所述出口开口设置在圆周壁上,并且空气从所述出口开口流出到电动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