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装置
    1.
    发明公开
    阀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964364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280020485.3

    申请日:2022-03-29

    Abstract: 阀装置具备驱动部(16)、阀芯(20)、壳体主体部(120)、主体罩部(124)和密封构件(13)。壳体主体部包括主体连接部(122k)和主体紧固部(122m)。主体罩部包括罩连接部(124n)和罩紧固部(124p)。壳体主体部及主体罩部具有使主体连接部的刚性降低的刚性降低结构及使罩连接部的刚性降低的刚性降低结构中的至少某一方的刚性降低结构。刚性降低结构是使刚性降低的空间。阀装置具备驱动部、阀芯、壳体主体部、主体罩部和密封构件。壳体主体部包括主体紧固部。主体罩部包括罩紧固部。壳体主体部及主体罩部中的某一方的刚性模量比另一方小。

    阀装置
    2.
    发明公开
    阀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339398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380014320.X

    申请日:2023-02-17

    Abstract: 壳体(10、11)形成流路,筒状的凸台部(30)与壳体(10、11)一体地注射成型,环状部件(40、41)被压入保持于凸台部(30)的内周壁(37),轴(50)被设置为在环状部件(40、41)的径向内侧能够绕凸台部(30)的轴心(CL)旋转,可动阀(60)被连接在轴(50)的一部分,调整流路开口部(71、72)的开口面积,多个浇口痕迹(18)是在注射成型时被注入熔融树脂的部位,多个肋(31)被设置于在凸台部(30)的周向上相邻的多个浇口痕迹(18)彼此之间的位置,从凸台部(30)的内周壁(37)向径向内侧突出,对于凸台部(30)存在配置有肋(31)的强化部(34)及没有配置肋(31)的非强化部(35)。

    阀装置
    3.
    发明公开
    阀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981872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280020482.X

    申请日:2022-03-29

    Inventor: 田中笃 佐野亮

    Abstract: 阀装置(10)具备:壳体(12);至少形成有一个供流体通过的流路孔(141、142)的流路形成部(14);输出旋转力的驱动部(16);以及在旋转力的作用下以规定的轴心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轴(18)。阀装置具备:伴随着轴的旋转来增减流路孔的开度的转子(20);以包围轴心的方式配置且相对于壳体地对轴在绕着轴的轴心的周向上施力的扭簧(28)。在壳体设置有在轴旋转到规定位置时与轴抵接来限制轴的旋转驱动范围的限动部(125a、125b)。限动部设定在扭簧的内侧。

    阀装置
    4.
    发明公开
    阀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324241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180068145.3

    申请日:2021-09-24

    Abstract: 阀装置具备形成供流体流动的流体流路(111)的壳体、固定阀(40)及驱动阀(30)。固定阀具有轴线(S),在以该轴线所延伸的方向为轴线方向时,配置于流体流路内,形成使流体流通的第一流路(41、42)及沿轴线方向贯通的贯通室(43)。驱动阀在流体流路内相对于固定阀配置于轴线方向的一侧,形成使流体流通的第二流路(31),构成为通过一边相对于固定阀滑动一边以轴线为中心旋转,使得第二流路相对于第一流路连通。壳体具备以从轴线方向的另一侧覆盖贯通室的方式形成的底部(110)。而且,流体流路中的相对于驱动阀以及固定阀配置于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上游侧流路(112)与贯通室利用连通路连通。

    旋转角传感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749025A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210118726.6

    申请日:2012-04-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D5/145 G01D11/245

    Abstract: 旋转角传感器(1)包括外壳(3)、被检物体(2,5)、磁产生部分(8)、外壳盖(10)、电路基片(12)、传感IC(20,30)和树脂体(60)。传感IC包括磁检测元件(21,31)、模制体(22,32)和引线(23-25,33-35)。所述磁检测元件按照因被检物体的旋转所产生的磁场变化输出信号。模制体覆盖磁检测元件。每个引线的一端与磁检测元件电连接,每个引线的另一端从模制体伸出并与电路基片电连接。树脂体密封模制体的在磁检测元件和外壳盖之间的一部分、引线和电路基片。

    阀装置
    6.
    发明公开
    阀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438397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180065878.1

    申请日:2021-09-10

    Abstract: 阀装置(10)具备箱体(12)和形成有至少一个供流体通过的流路孔(141、142)的板状的固定盘(14)。阀装置具备输出旋转力的驱动部(16)、通过旋转力以预定的轴心(CL)为中心旋转的轴(18)、以及伴随着轴的旋转来增减流路孔的开度的转子(20)。转子包括:相对于固定盘进行滑动的板状的驱动盘(22);以及固定于驱动盘,且在驱动盘能够沿着轴的轴心方向位移的状态下将驱动盘与轴连结为能够一体地旋转的杆(24)。在轴与杆之间配置有将杆相对于轴向围绕轴的轴心的周向施力的扭簧(30)。在轴的周向上的不同的部位处设置有与杆接触的抵接部(187a、188a)。

    促动器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133179B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1880060762.7

    申请日:2018-10-17

    Abstract: 一种促动器(10),将增压器(14)的增压控制用阀(26)进行驱动,具备马达(36)、输出轴(38)、减速部(37)、旋转角传感器(39)、壳体(35)和配线保持部件(71)。配线保持部件(71)将旋转角传感器(39)的检测部(65)、以及马达(36)及检测部(65)的电气配线(72)一体地保持,是与壳体(35)不同的部件。壳体(35)的第2壳体部(42)具有将壳体(35)内外贯通的连接器插通孔(76)。配线保持部件(71)将电气配线(72)的端部内包,形成有从壳体(35)内经由连接器插通孔(76)向壳体(35)外突出的连接器部(83)。

    促动器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108273B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1880060778.8

    申请日:2018-10-17

    Abstract: 一种促动器(10),将引擎(11)的增压器(14)的增压控制用阀(26)进行驱动,具备马达(36)、输出轴(38)、减速部(37)、旋转角传感器(39)以及壳体(35)。减速部(37)包含3对金属齿轮部,将马达(36)的旋转减速并向输出轴(28)传递。旋转角传感器(39)包含磁电路部(64)及检测部(65),检测输出轴(38)的旋转角。壳体(35)将金属齿轮部及磁电路部(64)容纳在相同的容纳空间(44),并对输出轴(38)进行支承。在向引擎(11)的搭载姿势下,金属齿轮部的啮合部分比磁电路最下点(p1)更靠重力方向下方。

    致动器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425562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012866.X

    申请日:2020-01-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致动器(10),用于驱动涡轮增压器(24)的涡轮增压压力控制阀(19)。致动器包括马达(36)、输出轴(26)和用于通过降低转速将马达的旋转传递到输出轴的减速机构(37)。减速机构包括:至少一个齿轮(53),其具有轴孔(53h);支撑轴(61),其插入该轴孔中并且可旋转地保持该齿轮;以及壁部(41w,42w),其设置在支撑轴的两端将齿轮夹在中间。减速机构还包括磨损粉末保持部,该磨损粉末保持部以保持磨损粉末或异物不飞散的方式设置在支撑轴的外周的径向外侧并且设置在轴孔的两个端部和壁部中的至少一个中。

    促动器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108273A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880060778.8

    申请日:2018-10-17

    Abstract: 一种促动器(10),将引擎(11)的增压器(14)的增压控制用阀(26)进行驱动,具备马达(36)、输出轴(38)、减速部(37)、旋转角传感器(39)以及壳体(35)。减速部(37)包含3对金属齿轮部,将马达(36)的旋转减速并向输出轴(28)传递。旋转角传感器(39)包含磁电路部(64)及检测部(65),检测输出轴(38)的旋转角。壳体(35)将金属齿轮部及磁电路部(64)容纳在相同的容纳空间(44),并对输出轴(38)进行支承。在向引擎(11)的搭载姿势下,金属齿轮部的啮合部分比磁电路最下点(p1)更靠重力方向下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