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制热装置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491815B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1880079949.1

    申请日:2018-11-06

    Abstract: 车辆用空调装置(1)具有制冷循环装置(10)、室内空调单元(30)、加热侧热介质回路(40)、控制装置(50)。车辆用空调装置利用加热器芯(43)使在加热侧热介质回路中循环的冷却水的热进行散热而进行车室内的制热。加热侧热介质回路具有发动机(EG)、制冷循环装置的散热器(12)、加热侧水泵(41)、水加热器(42)、流量调整阀(47)。当在制热模式时为HV行驶模式的情况下,控制装置控制加热侧水泵和流量调整阀的工作,以使经由发动机的第一连接流路(45)侧的冷却水流量比经由散热器和水加热器的第二连接流路(46)侧的冷却水流量大。由此,在车辆发动机工作时,能够利用车辆发动机的排热,并且抑制伴随着通水阻力的增大的制热性能的降低。

    制冷循环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433538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1880078169.5

    申请日:2018-11-12

    Inventor: 川添雄司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室外蒸发器(16),使从加热部(25)流出的制冷剂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室内蒸发器(18),使从室外蒸发器流出的制冷剂与热交换对象流体进行热交换;蒸发压力调整阀(19),配置于室内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侧,并且对室内蒸发器(18)中的制冷剂蒸发压力进行调整;填充端口(23),配置于蒸发压力调整阀的下游侧;以及压力变动抑制部(20、51、52),配置于蒸发压力调整阀与填充端口之间,并且形成缓冲空间(20a、51a、52)。由此,由于具有压力变动抑制部,因此在从填充端口填充制冷剂时,能够抑制配置有蒸发压力调整阀的第二制冷剂通路(14b)的内压的急剧变动。因此,能够提高填充端口的搭载位置的自由度,而不会使蒸发压力调整阀的耐久性恶化。

    制冷循环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433538B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1880078169.5

    申请日:2018-11-12

    Inventor: 川添雄司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室外蒸发器(16),使从加热部(25)流出的制冷剂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室内蒸发器(18),使从室外蒸发器流出的制冷剂与热交换对象流体进行热交换;蒸发压力调整阀(19),配置于室内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侧,并且对室内蒸发器(18)中的制冷剂蒸发压力进行调整;填充端口(23),配置于蒸发压力调整阀的下游侧;以及压力变动抑制部(20、51、52),配置于蒸发压力调整阀与填充端口之间,并且形成缓冲空间(20a、51a、52)。由此,由于具有压力变动抑制部,因此在从填充端口填充制冷剂时,能够抑制配置有蒸发压力调整阀的第二制冷剂通路(14b)的内压的急剧变动。因此,能够提高填充端口的搭载位置的自由度,而不会使蒸发压力调整阀的耐久性恶化。

    车辆用制热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491815A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880079949.1

    申请日:2018-11-06

    Abstract: 车辆用空调装置(1)具有制冷循环装置(10)、室内空调单元(30)、加热侧热介质回路(40)、控制装置(50)。车辆用空调装置利用加热器芯(43)使在加热侧热介质回路中循环的冷却水的热进行散热而进行车室内的制热。加热侧热介质回路具有发动机(EG)、制冷循环装置的散热器(12)、加热侧水泵(41)、水加热器(42)、流量调整阀(47)。当在制热模式时为HV行驶模式的情况下,控制装置控制加热侧水泵和流量调整阀的工作,以使经由发动机的第一连接流路(45)侧的冷却水流量比经由散热器和水加热器的第二连接流路(46)侧的冷却水流量大。由此,在车辆发动机工作时,能够利用车辆发动机的排热,并且抑制伴随着通水阻力的增大的制热性能的降低。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