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止解除单元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552116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810663893.6

    申请日:2018-06-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使外部管不易从槽部脱落的锁止解除单元。所述锁止解除单元具备:托架,其固定于座椅靠背的框架;主体,其固定于托架;杆,其经由旋转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主体支承;内部线缆,其一端固定于杆,另一端连结于倾斜装置;外部管,其覆盖内部线缆;以及限制部,其限制主体的变形,主体具备板状部,在该板状部,沿板厚方向贯穿形成有从设置于一端缘的开口部延伸设置的槽部,主体的位于板状部的板厚方向的部分在一端缘侧开放,外部管具备:小径部,其嵌入槽部;以及大径部,其设置于小径部的轴向两端,并且外径大于小径部的外径,限制部限制板状部向槽部的延伸设置方向当中的开口部侧的移动。

    锁止解除单元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552116B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1810663893.6

    申请日:2018-06-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使外部管不易从槽部脱落的锁止解除单元。所述锁止解除单元具备:托架,其固定于座椅靠背的框架;主体,其固定于托架;杆,其经由旋转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主体支承;内部线缆,其一端固定于杆,另一端连结于倾斜装置;外部管,其覆盖内部线缆;以及限制部,其限制主体的变形,主体具备板状部,在该板状部,沿板厚方向贯穿形成有从设置于一端缘的开口部延伸设置的槽部,主体的位于板状部的板厚方向的部分在一端缘侧开放,外部管具备:小径部,其嵌入槽部;以及大径部,其设置于小径部的轴向两端,并且外径大于小径部的外径,限制部限制板状部向槽部的延伸设置方向当中的开口部侧的移动。

    车辆用座椅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613948B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080022589.9

    申请日:2020-01-24

    Abstract: 提供能够抑制车辆的搭载物的破损的车辆用座椅。由于座垫框架(3)的侧框架(32)的偏心部(32c)比基部(32a)向左右方向外侧偏心,靠背框架(5)的侧框架(50)的偏心部(50c)比基部(50a)向左右方向内侧偏心,因此当作用后方碰撞时的载荷时,座垫框架(3)的侧框架(32)容易向左右方向外侧变形,靠背框架(5)的侧框架(50)容易向左右方向内侧变形。由此,能够容易地使座垫框架(3)的侧框架(32)的变形方向与靠背框架(5)的侧框架(50)的变形方向为反向,能够抑制各侧框架(32、50)的变形相互干扰,因此能够高效地吸收后方碰撞时的能量。因此,能够抑制后方碰撞时的载荷作用于搭载物(103),因而能够抑制搭载物(103)的破损。

    车辆用座椅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613948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080022589.9

    申请日:2020-01-24

    Abstract: 提供能够抑制车辆的搭载物的破损的车辆用座椅。由于座垫框架(3)的侧框架(32)的偏心部(32c)比基部(32a)向左右方向外侧偏心,靠背框架(5)的侧框架(50)的偏心部(50c)比基部(50a)向左右方向内侧偏心,因此当作用后方碰撞时的载荷时,座垫框架(3)的侧框架(32)容易向左右方向外侧变形,靠背框架(5)的侧框架(50)容易向左右方向内侧变形。由此,能够容易地使座垫框架(3)的侧框架(32)的变形方向与靠背框架(5)的侧框架(50)的变形方向为反向,能够抑制各侧框架(32、50)的变形相互干扰,因此能够高效地吸收后方碰撞时的能量。因此,能够抑制后方碰撞时的载荷作用于搭载物(103),因而能够抑制搭载物(103)的破损。

    车辆用座椅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585137U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21175678.3

    申请日:2018-07-24

    Abstract: 提供能降低产品成本的车辆用座椅。支承部件(6)具备连结于上部框架(33)的第一框架(60)和从该第一框架的上端向上方侧延伸的第二框架(61)。与第一框架(60)相比位于上方侧的第二框架(61)的刚性更低,从而在儿童座椅前倾时第二框架(61)容易因从顶部系绳(5)输入的载荷(F)而塑性变形。通过第二框架(61)的塑性变形吸收能量,因此能降低施加于第一框架(60)的载荷。第二框架(61)的塑性变形后的载荷(Fa)作用于第一框架(60)的上端,故能减少在第一框架(60)的根基产生的转矩。由此,能降低施加于第一框架(60)与上部框架(33)的连结部分的负荷,故能使支承部件(6)小型化(轻量化),减小车辆用座椅(1)的产品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