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207942A
公开(公告)日:2017-09-26
申请号:CN201680009456.1
申请日:2016-02-09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国立大学法人秋田大学 , 株式会社槌屋
IPC: C09J201/00 , B29C65/48 , C09J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短时间内将热塑性树脂彼此粘接且可以获得优异的粘接强度的粘接剂、通过该粘接剂粘接而成的结构体、使用了该粘接剂的粘接方法。粘接剂对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12)进行粘接,所述第一构件(11)包含热塑性树脂或利用碳纤维进行了强化的热塑性树脂,所述第二构件(12)包含上述热塑性树脂或上述利用碳纤维进行了强化的热塑性树脂。粘接剂以热塑性树脂为主剂,且该主剂中含有吸收电磁波而发热的金属制纳米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0366487A
公开(公告)日:2019-10-22
申请号:CN201780087554.1
申请日:2017-03-24
IPC: B29C65/08
Abstract: 公开了超声波熔敷用构件及使用其的超声波熔敷方法,该超声波熔敷用构件是在第1构件的熔敷对象表面和具有与其平行或嵌合的形状的第2构件的熔敷对象表面的超声波熔敷之前,用于夹持于这些熔敷对象表面之间的、与第1构件和第2构件独立的超声波熔敷用构件,特征在于,包含热塑性树脂而成,满足非连续形成要件、外部开放要件和接合部位减小要件。超声波熔敷用构件可在至少一部分中包含多个细丝。超声波熔敷用构件在至少一部分中为大致格子状的织物或编织物的网格,在使超声波熔敷用构件夹持于第1构件的熔敷对象表面和第2构件的熔敷对象表面之间时,网格的细纱的交叉部可形成超声波熔敷用构件与第1构件的熔敷对象表面的接合部位以及超声波熔敷用构件与第2构件的熔敷对象表面的接合部位。
-
公开(公告)号:CN107207942B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680009456.1
申请日:2016-02-09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国立大学法人秋田大学 , 株式会社槌屋
IPC: C09J201/00 , B29C65/48 , C09J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短时间内将热塑性树脂彼此粘接且可以获得优异的粘接强度的粘接剂、通过该粘接剂粘接而成的结构体、使用了该粘接剂的粘接方法。粘接剂对第一构件(11)和第二构件(12)进行粘接,所述第一构件(11)包含热塑性树脂或利用碳纤维进行了强化的热塑性树脂,所述第二构件(12)包含上述热塑性树脂或上述利用碳纤维进行了强化的热塑性树脂。粘接剂以热塑性树脂为主剂,且该主剂中含有吸收电磁波而发热的金属制纳米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7429434B
公开(公告)日:2020-03-03
申请号:CN201680007306.7
申请日:2016-02-09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国立大学法人秋田大学 , 株式会社槌屋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量产性优异,可降低制造成本的金属制的纳米线圈的制造方法。金属制纳米线圈的制造方法包括:在由高分子的纳米纤维制成的芯部被施加张力的状态下,在芯部的表面形成金属薄膜,制作出金属包覆纳米纤维的工序;缓和金属包覆纳米纤维的张力的工序;在缓和了张力的状态下,将金属包覆纳米纤维加热到所述高分子的沸点或热分解温度以上且金属薄膜的熔点以下的温度,使芯部气化并使金属薄膜收缩成线圈状,由此生成金属制纳米线圈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7429434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680007306.7
申请日:2016-02-09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国立大学法人秋田大学 , 株式会社槌屋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量产性优异,可降低制造成本的金属制的纳米线圈的制造方法。金属制纳米线圈的制造方法包括:在由高分子的纳米纤维制成的芯部被施加张力的状态下,在芯部的表面形成金属薄膜,制作出金属包覆纳米纤维的工序;缓和金属包覆纳米纤维的张力的工序;在缓和了张力的状态下,将金属包覆纳米纤维加热到所述高分子的沸点或热分解温度以上且金属薄膜的熔点以下的温度,使芯部气化并使金属薄膜收缩成线圈状,由此生成金属制纳米线圈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2958679B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180031194.6
申请日:2011-06-03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IPC: B29C70/06 , B29C43/12 , B29C43/56 , B29C43/58 , B29K10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2B37/1054 , B29C43/12 , B29C43/203 , B29C43/3642 , B29C70/342 , B29C70/44 , B29C70/46 , B29C2043/3644 , B29K2105/087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更高精度地控制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板厚的制造方法。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具备:在规定形状的夹具(20)上,将预成型料(30)层叠至规定的厚度的工序;利用包装材料(35)将层叠后的预成型料(30)和夹具(20)覆盖,进行加压加热处理,形成第一半成形品(40a)和第二半成形品(40b)的工序;计测第一半成形品(40a)及第二半成形品(40b)的板厚的工序;基于计测出的板厚、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所期望的板厚、追加层(42)的物性,来确定追加层(42)的数目的工序;在设置于规定形状的夹具(41a、41b)上的第一半成形品(40a)与第二半成形品(40b)之间,形成层叠了规定张数的追加层(42)的层叠体(43),利用包装材料(47)将层叠体(43)和夹具(41a、41b、44)覆盖,进行加压加热处理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2216766B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0980145460.0
申请日:2009-11-10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9/032 , G01N29/043 , G01N29/265 , G01N2291/0231 , G01N2291/0251 , G01N2291/04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破坏检查装置及非破坏检查方法。本发明的非破坏检查装置具备:发送侧探头,其朝向检查对象流体振荡出第一超声波;板,其在经由该检查对象流体被传播了该第一超声波时由该第一超声波生成兰姆波,并使该兰姆波传播;接收侧探头,其测定从该板振荡出而透过该检查对象流体的第二超声波的强度。这样的非破坏检查装置能够在使该发送侧探头和该接收侧探头不与该检查对象流体接触的情况下检查该检查对象流体。
-
公开(公告)号:CN102958679A
公开(公告)日:2013-03-06
申请号:CN201180031194.6
申请日:2011-06-03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IPC: B29C70/06 , B29C43/12 , B29C43/56 , B29C43/58 , B29K10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2B37/1054 , B29C43/12 , B29C43/203 , B29C43/3642 , B29C70/342 , B29C70/44 , B29C70/46 , B29C2043/3644 , B29K2105/087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更高精度地控制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板厚的制造方法。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具备:在规定形状的夹具(20)上,将预成型料(30)层叠至规定的厚度的工序;利用包装材料(35)将层叠后的预成型料(30)和夹具(20)覆盖,进行加压加热处理,形成第一半成形品(40a)和第二半成形品(40b)的工序;计测第一半成形品(40a)及第二半成形品(40b)的板厚的工序;基于计测出的板厚、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所期望的板厚、追加层(42)的物性,来确定追加层(42)的数目的工序;在设置于规定形状的夹具(41a、41b)上的第一半成形品(40a)与第二半成形品(40b)之间,形成层叠了规定张数的追加层(42)的层叠体(43),利用包装材料(47)将层叠体(43)和夹具(41a、41b、44)覆盖,进行加压加热处理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2216766A
公开(公告)日:2011-10-12
申请号:CN200980145460.0
申请日:2009-11-10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9/032 , G01N29/043 , G01N29/265 , G01N2291/0231 , G01N2291/0251 , G01N2291/04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破坏检查装置及非破坏检查方法。本发明的非破坏检查装置具备:发送侧探头,其朝向检查对象流体振荡出第一超声波;板,其在经由该检查对象流体被传播了该第一超声波时由该第一超声波生成兰姆波,并使该兰姆波传播;接收侧探头,其测定从该板振荡出而透过该检查对象流体的第二超声波的强度。这样的非破坏检查装置能够在使该发送侧探头和该接收侧探头不与该检查对象流体接触的情况下检查该检查对象流体。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