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用绝热板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762802B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080063643.0

    申请日:2010-02-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B1/803 F28D20/02 Y02A30/242 Y02B80/12 Y02E60/1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将组合了真空绝热材料与蓄热材料的单体构造连接成平面状进行配置的用途中提高绝热效果并能够蓄热的建筑物用绝热板。该建筑物用绝热板(101A)除了具有以绝热材料(104)覆盖平板状的真空绝热材料(102)整体而成的基本构造之外,以覆盖真空绝热材料(102)全周缘附近的方式配备有形成从真空绝热材料(102)的一个主面越过侧面与另一个主面连接的大致框体状的形状的潜热蓄热材料(103)。潜热蓄热材料(103)是为了利用潜热量来缓和在具有温度变化的使用条件下在真空绝热材料(102)的高温部与低温部之间产生的热泄漏量引起的热桥而配备的。

    建筑物用绝热板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762802A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1080063643.0

    申请日:2010-02-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B1/803 F28D20/02 Y02A30/242 Y02B80/12 Y02E60/1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将组合了真空绝热材料与蓄热材料的单体构造连接成平面状进行配置的用途中提高绝热效果并能够蓄热的建筑物用绝热板。该建筑物用绝热板(101A)除了具有以绝热材料(104)覆盖平板状的真空绝热材料(102)整体而成的基本构造之外,以覆盖真空绝热材料(102)全周缘附近的方式配备有形成从真空绝热材料(102)的一个主面越过侧面与另一个主面连接的大致框体状的形状的潜热蓄热材料(103)。潜热蓄热材料(103)是为了利用潜热量来缓和在具有温度变化的使用条件下在真空绝热材料(102)的高温部与低温部之间产生的热泄漏量引起的热桥而配备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