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164807B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1780095446.9
申请日:2017-09-29
Applicant: ATTACCATO合同会社 , 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
Abstract: 提供高温时的循环寿命特性优异的锂离子电池中使用的非水类的电极或隔膜用粘合剂。一种将纤维素纳米纤维和热塑性氟类树脂复合化而成的锂离子电池用电极或隔膜中的非水类粘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素纳米纤维为纤维直径(直径)为0.002μm以上且1μm以下、纤维的长度为0.5μm以上且10mm以下、长径比(纤维素纳米纤维的纤维长度/纤维素纳米纤维的纤维直径)为2以上且100000以下的纤维素。
-
公开(公告)号:CN112867757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1980067712.6
申请日:2019-09-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
IPC: C08J9/36 , B05D7/00 , B05D7/24 , B32B5/22 , C08J9/26 , H01M50/403 , H01M50/491
Abstract: 本案所欲解决问题为制造特性良好的多孔质膜。本发明公开一种多孔质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a)经由混合第一填料及添加剂来使第一填料疏水化的步骤;(b)经由将经疏水化第一填料与第二填料及溶剂混合以形成涂覆液的步骤。(c)将涂覆液涂覆于多孔质基材(S)的表面,以形成涂覆膜(CF)的步骤。此外,于(a)步骤当中,第一填料为纤维素,经由纤维素与添加剂间的反应使得纤维素的亲水基被取代为疏水基。以此方式,经由于多孔质基材的表面上设置涂覆膜,可提升多孔质膜(离型膜)的机械强度、耐热性。例如可使多孔质膜(离型膜)的热变形为5%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5263998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480032245.0
申请日:2014-06-04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45 , B29D99/005 , C08J5/18 , C08J2323/02 , C08K7/02 , C08L1/08 , H01M2/162 , H01M10/0525 , C08L23/04
Abstract: 本发明的含有纤维素纳米纤维的聚烯烃多微孔拉伸膜的制造方法包括:第一工序,将使用二元酸酐对粉末颗粒形状的纤维素的羟基进行亲油性处理后而得到的物质均匀地分散至增塑剂中,得到纤维素粉末分散混合物;第二工序,将所述纤维素粉末分散混合物与聚烯烃熔融混炼,得到聚烯烃树脂组合物;第三工序,将所述聚烯烃树脂组合物挤出成形,得到挤出成形体;第四工序,利用膜拉伸机拉伸所述挤出成形体,得到膜;第五工序,从所述膜中提取增塑剂;第六工序,在提取所述增塑剂后,在所述聚烯烃的熔点以下的温度下拉伸所述膜的同时进行用于抑制收缩性的热固定;并且双螺杆混炼挤出机贯穿所述第二、第三工序只使用一次。
-
公开(公告)号:CN11948685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380051098.0
申请日:2023-05-17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
IPC: B29C48/92 , B29C48/08 , B29C48/21 , B29C48/25 , B29C48/305 , B29C48/395 , B29C48/49 , B29C48/88 , B29C55/02 , B29C55/18 , H01M4/64 , H01M4/66 , B29L9/00
Abstract: 根据本公开的电池材料制造装置(200)包括接收口(210)、伸展部(220)、结合部(230)和送出口(240)。接收口(210)分别连续地接收流体形式的彼此不同的多种组合物。伸展部(220)一边沿送出方向引导注入的组合物,一边使组合物中的各种组合物沿相对于送出方向的正交方向伸展。结合部(230)将多种组合物结合为层状并沿送出方向引导所述多种组合物。送出口(240)是狭缝形开口,其能够将经伸展及结合而一体化的多种组合物作为送出物而连续送出。
-
公开(公告)号:CN119366003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380046037.5
申请日:2023-01-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
IPC: H01M4/58 , C01B25/45 , C01B32/05 , C01B32/158 , C01B32/164 , H01M4/36
Abstract: 提供了功能性基材制造方法等。功能性基材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使还原用气体与以至少含有磷和过渡金属的化合物作为主成分的基材接触(S21);以及使碳化用气体与已经与还原用气体接触的基材接触(S22)。化合物例如是磷酸铁锂。基材例如是平均粒径为500μm以下的粉末状或颗粒状的材料。还原用气体例如是氢气,碳化用气体例如是低级碳氢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14207887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080030604.4
申请日:2020-04-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 , 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工艺纤维大学
IPC: H01M6/18 , H01M10/0562 , H01M10/0585
Abstract: 提供全固态电池的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全固态电池的制造方法具有:(a)形成具有由树脂所形成的纤维的不织布的步骤;(b)于所述不织布上涂覆含有固态电解质粒子的浆料的步骤;(c)借由加热器来干燥所述不织布上的浆料的步骤;(d)借由辊来对所述不织布上的浆料进行加压的步骤;(e)于所述固态电解质膜的一侧上形成正极组件的步骤;(f)于所述固态电解质膜的另一侧上形成正极组件的步骤。所述(a)步骤借由激光静电纺丝法来将含有极性填料的树脂形成为纤维状,以形成所述不织布的步骤。根据上
-
公开(公告)号:CN114040999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080030573.2
申请日:2020-04-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 , 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工艺纤维大学
IPC: D04H1/425 , D01D5/08 , D04H1/4282 , D04H1/4382 , D04H1/728 , H01B1/06 , H01B1/10 , H01B13/00 , H01M4/13 , H01M4/139 , H01M10/0562 , H01M10/058
Abstract: 提供一种特性良好的固体电解质膜及其形成方法。固体电解质膜40由不织布(极细纤维不织布)UFN及掺入于不织布中的固体电解质粒子4AP所构成。接着,不织布UFN包含:由含有极性填料的树脂而成的纤维(极细纤维UF)。如此的固体电解质膜40的制造方法包含:准备步骤,其准备不织布UFN,且不织布UFN具有由含有极性填料的树脂而成的纤维;涂布步骤,其于不织布UFN上涂布含有固体电解质粒子4AP的浆料S;加压加热步骤,其针对不织布UFN上的浆料S进行加压及加热。接着,通过激光电纺丝法,使含有极性填料的树脂成为纤维状,来形成不织布UFN。
-
公开(公告)号:CN111164807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780095446.9
申请日:2017-09-29
Applicant: ATTACCATO合同会社 , 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
Abstract: 提供高温时的循环寿命特性优异的锂离子电池中使用的非水类的电极或隔膜用粘合剂。一种将纤维素纳米纤维和热塑性氟类树脂复合化而成的锂离子电池用电极或隔膜中的非水类粘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素纳米纤维为纤维直径(直径)为0.002μm以上且1μm以下、纤维的长度为0.5μm以上且10mm以下、长径比(纤维素纳米纤维的纤维长度/纤维素纳米纤维的纤维直径)为2以上且100000以下的纤维素。
-
公开(公告)号:CN108137713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680058013.1
申请日:2016-09-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连续地制造使微粉状纤维素纤维材料与疏水性化学物质反应而得的化学修饰纤维素的装置、以及在该装置使用的方法。该装置为用于连续地由微粉状纤维素纤维原料连续地制造锂离子电池用纤维素纳米纤维复合隔膜的装置的一部分,有助于高效地生产锂离子电池用纤维素纳米纤维复合隔膜。具体而言,本发明为一种化学修饰纤维素连续制造装置和化学修饰纤维素连续制造方法。该装置具有:第一机构,其用于输送微粉状纤维素纤维原料和疏水性化学物质;特定的挤出机;溶剂槽,其连接于所述挤出机;以及干燥装置,其连接于所述溶剂槽。该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将以所述挤出机由微粉状纤维素纤维原料和疏水性化学物质制造的化学修饰纤维素通过溶剂槽进行清洗,以干燥装置对其进行干燥,从而去除未反应的疏水性化学物质。
-
公开(公告)号:CN119365253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380046549.1
申请日:2023-01-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
IPC: B01J19/00 , H01M4/36 , H01M10/0562
Abstract: 在反应系统(1)中,反应器(210)设置于由阻断机构(111)覆盖的密封空间,并且包括处理物的供给口和生成物的送出口。输送装置(221)在筒体内沿筒体的延伸方向输送处理物。流体供给管(204)连接到设置在反应器上的流体入口并供给制造用流体。流体排出管(206)将反应器内的流体从设置在反应器上的流体出口排出。清洁介质供给装置(232)于供给口或流体供给管中的至少一者分支并连接,并可在清洁工序中将清洁用介质投入反应器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