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脚安装用卡板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476998A

    公开(公告)日:2004-02-25

    申请号:CN03145371.6

    申请日:2003-07-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兼用以T型螺钉结合的构件和以粘结剂结合的构件的改进的线脚安装用卡板。由线脚侧构件(5)与窗框侧构件(6)构成将线脚(4)安装于窗玻璃的端缘部与窗框间的卡板(1),线脚侧构件具有结合于线脚的臂部(10)及从该臂部的基部(11)延伸出的平板状结合片部(12);窗框侧构件(6)具有滑动配合平板状结合片部的箱状保持部(14)与结合于窗框面(3)的结合装置(T型螺钉结合部16两面粘结带20)。在结合片部与保持部间设置由设于结合片部与保持部中任一方的爪(13)和设于另一方的孔(17)构成的结合装置。由此,可分别独立形成线脚侧构件与窗框侧构件,且可容易地使两者一体化。

    线脚安装用卡板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61316C

    公开(公告)日:2006-06-28

    申请号:CN03145371.6

    申请日:2003-07-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兼用以T型螺钉结合的构件和以粘结剂结合的构件的改进的线脚安装用卡板。由线脚侧构件(5)与窗框侧构件(6)构成将线脚(4)安装于窗玻璃的端缘部与窗框间的卡板(1),线脚侧构件具有结合于线脚的臂部(10)及从该臂部的基部(11)延伸出的平板状结合片部(12);窗框侧构件(6)具有滑动配合平板状结合片部的箱状保持部(14)与结合于窗框面(3)的结合装置(T型螺钉结合部16两面粘结带20)。在结合片部与保持部间设置由设于结合片部与保持部中任一方的爪(13)和设于另一方的孔(17)构成的结合装置。由此,可分别独立形成线脚侧构件与窗框侧构件,且可容易地使两者一体化。

    空气阻尼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721726A

    公开(公告)日:2006-01-18

    申请号:CN200510083156.1

    申请日:2005-07-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气阻尼器,尤其是在活塞沿一个方向移动时产生阻尼力的空气阻尼器。其目的是在使用了合成树脂制成的活塞的空气阻尼器中,防止活塞部分的收缩和变形等而且不形成由空气存留产生的阻尼作用无效区。在与活塞(5)的活塞杆(4)相反的一侧,设置双重凹部(9a·9b)作为用于防止收缩等情况的减轻重量部,在缸体(3)的底面(3a),利用一体成形设置在活塞最大没入状态下伸入凹部内的双重凸起部。由于减少了在活塞的最大没入状态下存留在凹部内的空气,因此,减少了因在活塞从最大没入状态开始移动时存留在凹部内的空气膨胀产生的自由行走距离(不能获得阻尼效果的区域),从而能够在活塞的几乎整个行程中发挥空气阻尼器的阻尼作用。

    空气阻尼器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721726B

    公开(公告)日:2010-04-21

    申请号:CN200510083156.1

    申请日:2005-07-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气阻尼器,尤其是在活塞沿一个方向移动时产生阻尼力的空气阻尼器。其目的是在使用了合成树脂制成的活塞的空气阻尼器中,防止活塞部分的收缩和变形等而且不形成由空气存留产生的阻尼作用无效区。在与活塞(5)的活塞杆(4)相反的一侧,设置双重凹部(9a·9b)作为用于防止收缩等情况的减轻重量部,在缸体(3)的底面(3a),利用一体成形设置在活塞最大没入状态下伸入凹部内的双重凸起部。由于减少了在活塞的最大没入状态下存留在凹部内的空气,因此,减少了因在活塞从最大没入状态开始移动时存留在凹部内的空气膨胀产生的自由行走距离(不能获得阻尼效果的区域),从而能够在活塞的几乎整个行程中发挥空气阻尼器的阻尼作用。

    空气阻尼器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869438Y

    公开(公告)日:2007-02-14

    申请号:CN200520113513.X

    申请日:2005-07-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阻尼器,尤其是在活塞沿一个方向移动时产生阻尼力的空气阻尼器。其目的是在使用了合成树脂制成的活塞的空气阻尼器中,防止活塞部分收缩和变形等且不形成由空气存留产生的阻尼作用无效区。在与活塞(5)的活塞杆(4)相反的一侧,设置双重环状凹部(9a· 9b)作为用于防止收缩等情况的减轻重量部,利用一体成形在缸体(3)的底面(3a)设置双重凸起部(10a·10b),其在活塞最大没入状态下伸入凹部内。由于减少了在活塞的最大没入状态下存留在凹部内的空气,因此减少了因在活塞从最大没入状态开始移动时存留在凹部内的空气膨胀产生的自由行走距离(不能获得阻尼效果的区域),从而能够在活塞的几乎整个行程中发挥空气阻尼器的阻尼作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