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水反应堆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329211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280005704.7

    申请日:2012-0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15/02 G21C1/086 Y02E30/32

    Abstract: 压水反应堆具有反应堆压力容器(11)、圆筒状的堆芯槽(13)、配置在堆芯槽(13)内的堆芯、下部堆芯支承板(17)以及圆筒状多孔板(31)。堆芯槽(13)设置在反应堆压力容器(11)内且在与反应堆压力容器(11)的内侧面之间形成有环状的下降管(14)。下部堆芯支承板(17)在堆芯的下方以沿水平方向扩展的方式设置,且形成有多个向上流通孔(80)。圆筒状多孔板(31)划分下部腔室(16)和下降管(14)的底部,且形成有作为从下降管(14)的底部朝向下部腔室(16)的流路的多个向内流通孔(83)。向内流通孔(83)在朝下部腔室(16)开口的一侧朝趋向下部腔室(16)而上升的方向倾斜。

    固液分离器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676037B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0910165769.8

    申请日:2009-08-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4C5/14 B04C5/181 B04C5/185

    Abstract: 一种固液分离器,具备:液体旋流器,当含有作为回收对象的杂质的原水流入时,使该原水在内部旋转而使原水所含有的杂质沉降;流入管,以使供给的原水在液体旋流器的内部旋转的方式连接在液体旋流器的上方,将原水供给到液体旋流器中;连接部,连接在液体旋流器的下方,具有将沉降的杂质从液体旋流器排出的排出口;杂质回收部,隔着连接部与液体旋流器连接,对从液体旋流器排出的杂质进行回收;障碍物,设置在排出口附近,防止由杂质回收部回收了的杂质向液体旋流器再次混入的流动;以及流出管,连接在液体旋流器的上部,将从原水分离了杂质后的处理水从液体旋流器排出,具有防止从原水分离的杂质向处理水再混入的分离性能。

    固液分离器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676037A

    公开(公告)日:2010-03-24

    申请号:CN200910165769.8

    申请日:2009-08-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4C5/14 B04C5/181 B04C5/185

    Abstract: 一种固液分离器,具备:液体旋流器,当含有作为回收对象的杂质的原水流入时,使该原水在内部旋转而使原水所含有的杂质沉降;流入管,以使供给的原水在液体旋流器的内部旋转的方式连接在液体旋流器的上方,将原水供给到液体旋流器中;连接部,连接在液体旋流器的下方,具有将沉降的杂质从液体旋流器排出的排出口;杂质回收部,隔着连接部与液体旋流器连接,对从液体旋流器排出的杂质进行回收;障碍物,设置在排出口附近,防止由杂质回收部回收了的杂质向液体旋流器再次混入的流动;以及流出管,连接在液体旋流器的上部,将从原水分离了杂质后的处理水从液体旋流器排出,具有防止从原水分离的杂质向处理水再混入的分离性能。

    堆芯熔融物保持构造体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870164B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180019662.8

    申请日:2011-04-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9/016 Y02E30/40

    Abstract: 在收存堆芯的核反应堆容器(1)的内部,具备:下部支撑板(6),设在堆芯的下方,支撑堆芯,形成有上下贯通的流路孔;下部支撑板支承体(7),固定在核反应堆容器(1)上,支承下部支撑板(6);隔热衬垫(10);网状热路径(9),经由隔热衬垫(10)固定在下部支撑板支承体(7)上,与下部支撑板(6)接触;高度方向热路径(8),从该网状热路径(9)向下方延伸。网状热路径(9)及高度方向热路径(8)的导热系数比隔热衬垫(10)高。

    核反应堆安全壳冷却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917096B

    公开(公告)日:2010-11-10

    申请号:CN200610115533.X

    申请日:2006-08-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9/004 G21C15/18 Y02E30/40

    Abstract: 核反应堆安全壳冷却设备及核能发电设备,在紧急时可利用干井冷却单元降低核反应堆安全壳内的蒸汽压。具有:干井冷却器箱(14),配设在核反应堆安全壳(1)内,在上表面有开口,在下部有开闭机构(38);传热管(13),配置在干井冷却器箱(14)的上部,在内部流通有冷却水;冷却水强制循环系统(32a),从核反应堆安全壳(1)的外侧通过泵(32)将冷却水向传热管内输送;鼓风机(16),在核反应堆安全壳内使传热管(13)周边的气体流动到干井冷却器箱(14)内外;外部池容器(35),在核反应堆安全壳(1)外配置在传热管(13)的上方,并积存有冷却水;重力利用冷却系统(36),其被构成为以重力为驱动力、将积存在外部池容器(35)中的冷却水供给到传热管(13)内。

    固液分离系统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830545A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申请号:CN201010117679.4

    申请日:2010-0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38 C02F1/56 C02F220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液分离系统,该系统具备:向原水中注入将原水中的固体凝聚的凝聚剂注入装置(13);向注入了凝聚剂的原水中注入将利用凝聚剂形成的絮状物固化或强化的助凝剂的第1助凝剂注入装置(16);以及具有絮状物形成部和固体回收部的离心分离装置(18),所述絮状物形成部将注入了助凝剂的原水在内部旋转并将原水中的固体形成絮状物,所述固体回收部以比该絮状物形成部更快的速度将原水旋转并从原水中分离絮状物。

    堆芯熔融物保持构造体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870164A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1180019662.8

    申请日:2011-04-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9/016 Y02E30/40

    Abstract: 在收存堆芯的核反应堆容器(1)的内部,具备:下部支撑板(6),设在堆芯的下方,支撑堆芯,形成有上下贯通的流路孔;下部支撑板支承体(7),固定在核反应堆容器(1)上,支承下部支撑板(6);隔热衬垫(10);网状热路径(9),经由隔热衬垫(10)固定在下部支撑板支承体(7)上,与下部支撑板(6)接触;高度方向热路径(8),从该网状热路径(9)向下方延伸。网状热路径(9)及高度方向热路径(8)的导热系数比隔热衬垫(10)高。

    核反应堆安全壳冷却设备及核能发电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1950588B

    公开(公告)日:2012-08-08

    申请号:CN201010263780.0

    申请日:2006-08-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9/004 G21C15/18 Y02E30/40

    Abstract: 核反应堆安全壳冷却设备及核能发电设备,在紧急时可利用干井冷却单元降低核反应堆安全壳内的蒸汽压。其具有:传热管,配设在上述核反应堆安全壳内,在内部流通有冷却水;冷却水强制循环系统,从上述核反应堆安全壳的外侧通过泵将冷却水向上述传热管内输送;外部池容器,在上述核反应堆安全壳外被配置在上述传热管上方,并积存有冷却水;重力利用冷却系统,其被构成为以重力为驱动力、将积存在上述外部池容器中的冷却水供给到上述传热管内;至少1个三通阀,将上述传热管有选择地连接到上述冷却水强制循环系统和重力利用冷却系统中的一个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