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646922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080025840.7

    申请日:2020-03-23

    Abstract: 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中,负极具备:具有厚度T的负极合剂层、以及负载该负极合剂层的负极集电体,负极活性物质包含碳材料和含硅材料,含硅材料包含第一复合材料和第二复合材料,第一复合材料包含硅氧化物相及其中分散的Si颗粒,将负极合剂层对半分成负极的表面侧的具有厚度T/2的第一区域和负极集电体侧的具有厚度T/2的第二区域时,第一区域中包含的第一复合材料相对于第二复合材料的质量比大于1,第二区域中包含的第一复合材料相对于第二复合材料的质量比小于1,充满电时的负极的开路电位相对于锂金属为0V以上且70mV以下。

    锂二次电池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963321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1810467708.6

    申请日:2018-05-14

    Abstract: 一种锂二次电池,具备:正极;包含负极集电体的负极,负极集电体具有在所述充电状态下有锂金属析出的表面;配置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的隔板;以及充满正极与负极之间的非水电解液。负极集电体包含从表面向隔板突出的多个突起部。在负极集电体的表面之中的预定线上不存在突起部,所述预定线从第1端部穿过在多个突起部之间展开的区域到达与第1端部相对的第2端部。

    锂二次电池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247103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166070.7

    申请日:2019-03-06

    Abstract: 本公开的课题在使用卷绕式电极群的锂二次电池中提高循环特性。解决手段是一种锂二次电池,具备电极群和锂离子传导性的非水电解质,所述电极群是正极、负极(12)以及介于正极与负极(12)之间的隔板(13)卷绕而成的。负极(12)具备负极集电体(34)。负极集电体(34)具备层。层具有:朝向所述电极群卷绕的外侧方向的第1表面(S1)、和朝向所述电极群卷绕的内侧方向的第2表面(S2)。负极集电体(34)还具备:从第1表面(S1)突出的多个第1凸部(33a)、和从第2表面(S2)突出的多个第2凸部(33b)。在第1表面(S1)和第2表面(S2),通过充电而析出锂金属。多个第1凸部(33a)的第1平均高度比多个第2凸部(33b)的第2平均高度大。

    锂二次电池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556585B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1910443782.9

    申请日:2019-05-27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循环特性优异的锂二次电池。锂二次电池(10)具备正极(11)、负极(12)以及具有锂离子传导性的非水电解质。负极(12)中,通过充电而形成锂金属,并且锂金属通过放电而向非水电解质中溶出。非水电解质含有溶剂和锂盐。锂盐包含第1锂盐和第2锂盐。第1锂盐是由锂离子和酸根型络合物阴离子构成的盐。非水电解质中含有的第1锂盐和第2锂盐的合计浓度为3.0mol/L以上。

    锂二次电池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247103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1910166070.7

    申请日:2019-03-06

    Abstract: 本公开的课题在使用卷绕式电极群的锂二次电池中提高循环特性。解决手段是一种锂二次电池,具备电极群和锂离子传导性的非水电解质,所述电极群是正极、负极(12)以及介于正极与负极(12)之间的隔板(13)卷绕而成的。负极(12)具备负极集电体(34)。负极集电体(34)具备层。层具有:朝向所述电极群卷绕的外侧方向的第1表面(S1)、和朝向所述电极群卷绕的内侧方向的第2表面(S2)。负极集电体(34)还具备:从第1表面(S1)突出的多个第1凸部(33a)、和从第2表面(S2)突出的多个第2凸部(33b)。在第1表面(S1)和第2表面(S2),通过充电而析出锂金属。多个第1凸部(33a)的第1平均高度比多个第2凸部(33b)的第2平均高度大。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646922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080025840.7

    申请日:2020-03-23

    Abstract: 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中,负极具备:具有厚度T的负极合剂层、以及负载该负极合剂层的负极集电体,负极活性物质包含碳材料和含硅材料,含硅材料包含第一复合材料和第二复合材料,第一复合材料包含硅氧化物相及其中分散的Si颗粒,将负极合剂层对半分成负极的表面侧的具有厚度T/2的第一区域和负极集电体侧的具有厚度T/2的第二区域时,第一区域中包含的第一复合材料相对于第二复合材料的质量比大于1,第二区域中包含的第一复合材料相对于第二复合材料的质量比小于1,充满电时的负极的开路电位相对于锂金属为0V以上且70mV以下。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646921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080025846.4

    申请日:2020-02-17

    Abstract: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在负极集电体上负载有负极合剂层的负极,所述负极合剂层包含负极活性物质且厚度为T0。负极活性物质包含碳材料、以及在锂离子导电相中分散有Si颗粒的含硅材料。锂离子导电相为硅酸盐相和/或碳相,硅酸盐相包含碱金属元素和第二族元素中的至少一者。负极合剂层具有厚度T1的负极表面侧的第一区域且具有负极集电体侧的第二区域,上述厚度T1相对于上述厚度T0的比为1/20以上且19/20以下。第一区域中的含硅材料的质量比例MS1相对于第二区域中的含硅材料的质量比例MS2的比为0以上且小于1。充满电时的负极的开路电位相对于Li金属超过0mV且为70mV以下。

    锂二次电池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556585A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910443782.9

    申请日:2019-05-27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循环特性优异的锂二次电池。锂二次电池(10)具备正极(11)、负极(12)以及具有锂离子传导性的非水电解质。负极(12)中,通过充电而形成锂金属,并且锂金属通过放电而向非水电解质中溶出。非水电解质含有溶剂和锂盐。锂盐包含第1锂盐和第2锂盐。第1锂盐是由锂离子和酸根型络合物阴离子构成的盐。非水电解质中含有的第1锂盐和第2锂盐的合计浓度为3.0mol/L以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