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238744A
公开(公告)日:2008-08-06
申请号:CN200680029278.5
申请日:2006-06-0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W74/0808 , H04W56/002 , H04W72/1205
Abstract: 在第一无线站与第二无线站进行通信时,根据从第二无线站接受的链路关联信息、和从第四无线站发送的信号中提取的链路关联信息,判定从第三无线站到第四无线站的传输链路、和从第一无线站到第二无线站的传输链路是否能够互不干扰进行同时发送,在判定为能同时发送的情况下,第一无线站与从第三无线站发给第四无线站的信号同步地发送发给第二无线站的信号。最好,在具有同时发送控制功能的第一无线站与具有干扰降低功能的第二无线站通信时,根据从第二无线站接受的链路关联信息及干扰信息,第一无线站控制第二无线站的干扰降低模式,使得从第三无线站到第四无线站的传输链路、与从第一无线站到第二无线站的传输链路能够不干扰地同时发送,第一无线站在判定为能同时发送的情况下,与从第三无线站发给第四无线站的信号在时间上重叠地发送发给第二无线站的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01438536B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申请号:CN200780016712.0
申请日:2007-05-0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B1/123 , H04B1/7103 , H04J11/0036 , H04L25/0328
Abstract: 接收站(1b)比较接收站(1b)的BSSID和到来的信号内的BSSID。由干扰站(1c、1d)发送的信号内的BSSID与接收站(1b)的BSSID一致,因此,将干扰站(1c、1d)分类为抑制对象以外发送源。此外,由干扰站(2a、2b)发送的信号内的BSSID与接收站(1b)的BSSID不一致,因此,将干扰站(2a、2b)分类为抑制对象发送源。接收站(1b)使用被分类成抑制对象发送源的干扰站(2a、2b)涉及的以前测定的信号的特征量,作为为了从接收信号中抑制干扰信号而使用的干扰信号的特征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238744B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0680029278.5
申请日:2006-06-0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W74/0808 , H04W56/002 , H04W72/1205
Abstract: 在第一无线站与第二无线站进行通信时,根据从第二无线站接受的链路关联信息、和从第四无线站发送的信号中提取的链路关联信息,判定从第三无线站到第四无线站的传输链路、和从第一无线站到第二无线站的传输链路是否能够互不干扰进行同时发送,在判定为能同时发送的情况下,第一无线站与从第三无线站发给第四无线站的信号同步地发送发给第二无线站的信号。最好,在具有同时发送控制功能的第一无线站与具有干扰降低功能的第二无线站通信时,根据从第二无线站接受的链路关联信息及干扰信息,第一无线站控制第二无线站的干扰降低模式,使得从第三无线站到第四无线站的传输链路、与从第一无线站到第二无线站的传输链路能够不干扰地同时发送,第一无线站在判定为能同时发送的情况下,与从第三无线站发给第四无线站的信号在时间上重叠地发送发给第二无线站的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01438536A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780016712.0
申请日:2007-05-0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B1/123 , H04B1/7103 , H04J11/0036 , H04L25/0328
Abstract: 接收站(1b)比较接收站(1b)的BSSID和到来的信号内的BSSID。由干扰站(1c、1d)发送的信号内的BSSID与接收站(1b)的BSSID一致,因此,将干扰站(1c、1d)分类为抑制对象以外发送源。此外,由干扰站(2a、2b)发送的信号内的BSSID与接收站(1b)的BSSID不一致,因此,将干扰站(2a、2b)分类为抑制对象发送源。接收站(1b)使用被分类成抑制对象发送源的干扰站(2a、2b)涉及的以前测定的信号的特征量,作为为了从接收信号中抑制干扰信号而使用的干扰信号的特征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