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终端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271176A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1110265525.4

    申请日:2006-03-02

    Abstract: 一种滑动式便携终端,具有用于防止螺丝的头部和前端在该终端处于打开状态时露出的滑块部。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通过滑块部(4)可滑动地连接。第一壳体(2)在面向第二壳体(3)的表面内具有开口部(40)。第二壳体(3)在面向第一壳体(2)的表面具有固定部(41)。滑块部(4)由基部(32)、导轨部(31)和促动部(33、34)构成。基部(32)固定到固定部(41),且由导轨部(31)可滑动地引导。导轨部(31)具有可滑动地引导基部(32)并朝第二壳体(3)突出的基部(32),且还具有通过延伸导轨部(31)从而从引导部(46)向外突出而形成的延伸部(52)。促动部(33、34)被设置以促动基部(32)至引导部(46)的滑动端。当滑块部(4)附着到开口部(40)使得滑块部(4)从第一壳体的内表面侧指向外表面侧时,延伸部(52)形成为与开口部(40)外围接触,且基部(32)和促动部(33、34)通过导轨部(31)而被允许穿过开口部(40)以及被防止穿过开口部(40)。

    便携终端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433062B

    公开(公告)日:2011-11-09

    申请号:CN200680054438.1

    申请日:2006-0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M1/0237 H01Q1/243 H01Q9/0407 H02G11/00

    Abstract: 一种滑动式便携终端,具有用于防止螺丝的头部和前端在该终端处于打开状态时露出的滑块部。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通过滑块部(4)可滑动地连接。第一壳体(2)在面向第二壳体(3)的表面内具有开口部(40)。第二壳体(3)在面向第一壳体(2)的表面具有固定部(41)。滑块部(4)由基部(32)、导轨部(31)和促动部(33、34)构成。基部(32)固定到固定部(41),且由导轨部(31)可滑动地引导。导轨部(31)具有可滑动地引导基部(32)并朝第二壳体(3)突出的基部(32),且还具有通过延伸导轨部(31)从而从引导部(46)向外突出而形成的延伸部(52)。促动部(33、34)被设置以促动基部(32)至引导部(46)的滑动端。当滑块部(4)附着到开口部(40)使得滑块部(4)从第一壳体的内表面侧指向外表面侧时,延伸部(52)形成为与开口部(40)外围接触,且基部(32)和促动部(33、34)通过导轨部(31)而被允许穿过开口部(40)以及被防止穿过开口部(40)。

    便携终端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433062A

    公开(公告)日:2009-05-13

    申请号:CN200680054438.1

    申请日:2006-0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M1/0237 H01Q1/243 H01Q9/0407 H02G11/00

    Abstract: 一种滑动式便携终端,具有用于防止螺丝的头部和前端在该终端处于打开状态时露出的滑块部。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通过滑块部(4)可滑动地连接。第一壳体(2)在面向第二壳体(3)的表面内具有开口部(40)。第二壳体(3)在面向第一壳体(2)的表面具有固定部(41)。滑块部(4)由基部(32)、导轨部(31)和促动部(33、34)构成。基部(32)固定到固定部(41),且由导轨部(31)可滑动地引导。导轨部(31)具有可滑动地引导基部(32)并朝第二壳体(3)突出的基部(32),且还具有通过延伸导轨部(31)从而从引导部(46)向外突出而形成的延伸部(52)。促动部(33、34)被设置以促动基部(32)至引导部(46)的滑动端。当滑块部(4)附着到开口部(40)使得滑块部(4)从第一壳体的内表面侧指向外表面侧时,延伸部(52)形成为与开口部(40)外围接触,且基部(32)和促动部(33、34)通过导轨部(31)而被允许穿过开口部(40)以及被防止穿过开口部(40)。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