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机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277748B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0680036782.8

    申请日:2006-10-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除湿机,在开口了吸气口和排气口的壳体内具备从吸气口吸气并从排气口排气的送风机、从送风机所供给的空气中进行吸湿的转子;使转子旋转的驱动部、使再生空气在转子的一部分中旋转的循环路径及循环风扇、在循环路径中向转子照射辐射热从而使水分从转子中放出的加热器、以及用送风机供给的空气冷却含有转子所放出来的水分的再生空气并使其凝结的冷凝器、为使从吸气口吸引进来的空气在转子和冷凝器分流之后一同吸入到送风机中再从排气口排出,而将转子和冷凝器在水平方向上并排设置在壳体内。

    除湿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310830A

    公开(公告)日:2008-11-26

    申请号:CN200810080885.5

    申请日:2008-02-21

    Abstract: 一种除湿装置,该除湿装置在开设有主体进气口(11)和主体排气口(12)的装置主体(13)内具备:具有放热装置(16)和吸热装置(18)的热泵(14);具有吸湿区域(24)和放湿区域(25)的除湿转轮(26);以及具有第一及第二吸入口(22、23)的两吸入型送风装置(21);在送风装置(21)的第一吸入口(22)侧配置放热装置(16),在第二吸入口(23)侧配置除湿转轮(26)和吸热装置(18),具有将室内空气通过放热装置(16)后排出主体排气口(12)的排气风道(27)和通过放热装置(16)、放湿区域(15)、吸热装置(18)、吸湿区域(24)后排出的除湿风道(28),从而使结构紧凑,能够提高除湿效率。

    除湿装置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937310B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210478472.9

    申请日:2008-12-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除湿装置,该除湿装置具备:主体壳体,所述主体壳体具有第一进气口和排气口;冷冻循环机构,所述冷冻循环机构将压缩机、放热器、膨胀机和吸热器按照该顺序设置于所述主体壳体内;送风机,所述送风机形成这样的第一风路:将空气从所述第一进气口吸入到所述主体壳体内,并使所述吸入后的空气依次通过所述放热器和所述吸热器并吹送至所述排气口;除湿转轮的放湿部,所述除湿转轮的放湿部设于所述第一风路内、所述放热器和所述吸热器之间;所述除湿转轮的吸湿部,所述除湿转轮的吸湿部设于所述第一风路内、所述吸热器和所述排气口之间;以及加热部,所述加热部设于所述第一风路的所述放热器和所述除湿转轮的放湿部之间。

    除湿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937310A

    公开(公告)日:2013-02-20

    申请号:CN201210478472.9

    申请日:2008-12-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除湿装置,该除湿装置具备:主体壳体,所述主体壳体具有第一进气口和排气口;冷冻循环机构,所述冷冻循环机构将压缩机、放热器、膨胀机和吸热器按照该顺序设置于所述主体壳体内;送风机,所述送风机形成这样的第一风路:将空气从所述第一进气口吸入到所述主体壳体内,并使所述吸入后的空气依次通过所述放热器和所述吸热器并吹送至所述排气口;除湿转轮的放湿部,所述除湿转轮的放湿部设于所述第一风路内、所述放热器和所述吸热器之间;所述除湿转轮的吸湿部,所述除湿转轮的吸湿部设于所述第一风路内、所述吸热器和所述排气口之间;以及加热部,所述加热部设于所述第一风路的所述放热器和所述除湿转轮的放湿部之间。

    除湿机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309908A

    公开(公告)日:2012-01-11

    申请号:CN201110162317.1

    申请日:2006-10-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除湿机,在开口了吸气口和排气口的壳体内具备从吸气口吸气并从排气口排气的送风机、从送风机所供给的空气中进行吸湿的转子;使转子旋转的驱动部、使再生空气在转子的一部分中旋转的循环路径及循环风扇、在循环路径中向转子照射辐射热从而使水分从转子中放出的加热器、以及用送风机供给的空气冷却含有转子所放出来的水分的再生空气并使其凝结的冷凝器、为使从吸气口吸引进来的空气在转子和冷凝器分流之后一同吸入到送风机中再从排气口排出,而将转子和冷凝器在水平方向上并排设置在壳体内。

    除湿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515227A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410495274.2

    申请日:2014-09-25

    Abstract: 本发明的除湿装置包括;主体壳、风机、热泵装置和热交换器。主体壳具有吸气口和吹出口。吸气口设置于主体壳的外周壁上部。热泵装置包括压缩机、散热器、膨胀部和吸热器。散热器、膨胀部和吸热器在热泵装置的制冷剂流动的方向上依次设置在压缩机的下游。散热器与吸热器相对。在散热器与吸热器之间设置有热交换器。吸热器由第1区域和第2区域构成,并且在制冷剂流动的方向上第2区域位于比第1区域更靠下游侧的位置。而且,第2区域突出至吸气口与热交换器之间。

    除湿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251521A

    公开(公告)日:2014-12-31

    申请号:CN201410302284.X

    申请日:2014-06-27

    Abstract: 本发明的除湿装置具有主体壳、热泵装置和热交换部。热泵装置包括压缩机、散热器、膨胀部和吸热器。从吸气口吸入的第一空气流过热交换部内的第一热交换风路成为第二空气。而且,第二空气向着吹出口流过热交换部内的第二热交换风路,第一空气和第二空气进行热交换。另外,在从吸气口经由第一热交换风路、吸热器、第二热交换风路和散热器至吹出口的除湿风路内具有送风部。而且,在热交换部和吸热器的下方具有成为除湿风路的一部分的接水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