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80959B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180051610.9

    申请日:2011-1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元件及其制造方法。从基板(101)的主面的法线方向看,半导体元件(100)包括单位单元区域(100ul)及位于单位单元区域与半导体元件的端部之间的末端区域(100f),末端区域(100f)在第1碳化硅半导体层(102)具有配置为与漂移区域(102d)相接的第2导电型的环区域(103f),环区域包括:与第1碳化硅半导体层的表面相接的高浓度环区域(103af)、及以比高浓度环区域低的浓度包含第2导电型的杂质且在底面与第1碳化硅半导体层相接的低浓度环区域(103bf),高浓度环区域(103af)的侧面与漂移区域(102d)相接,从半导体基板主面的法线方向看,高浓度环区域与低浓度环区域具有相同的轮廓。

    半导体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80959A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180051610.9

    申请日:2011-1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元件及其制造方法。从基板(101)的主面的法线方向看,半导体元件(100)包括单位单元区域(100ul)及位于单位单元区域与半导体元件的端部之间的末端区域(100f),末端区域(100f)在第1碳化硅半导体层(102)具有配置为与漂移区域(102d)相接的第2导电型的环区域(103f),环区域包括:与第1碳化硅半导体层的表面相接的高浓度环区域(103af)、及以比高浓度环区域低的浓度包含第2导电型的杂质且在底面与第1碳化硅半导体层相接的低浓度环区域(103bf),高浓度环区域(103af)的侧面与漂移区域(102d)相接,从半导体基板主面的法线方向看,高浓度环区域与低浓度环区域具有相同的轮廓。

    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方法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203925B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080003062.8

    申请日:2010-07-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02 H01L21/0465 H01L29/1608 H01L29/6606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使用第一注入掩模层(30)向半导体层(2)注入杂质来形成体区域(6)的工序;使用第一注入掩模层(30)和第二注入掩模层(31)来注入杂质,从而在体区域(6)内形成接触区域(7)的工序;形成第三注入掩模层(32)之后,选择性地除去第二注入掩模层(31)的工序;在第一注入掩模层(30)的侧面形成侧壁(34)的工序;和通过注入杂质,在体区域(6)内形成源极区域(8)的工序。

    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203925A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1080003062.8

    申请日:2010-07-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02 H01L21/0465 H01L29/1608 H01L29/6606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使用第一注入掩模层(30)向半导体层(2)注入杂质来形成体区域(6)的工序;使用第一注入掩模层(30)和第二注入掩模层(31)来注入杂质,从而在体区域(6)内形成接触区域(7)的工序;形成第三注入掩模层(32)之后,选择性地除去第二注入掩模层(31)的工序;在第一注入掩模层(30)的侧面形成侧壁(34)的工序;和通过注入杂质,在体区域(6)内形成源极区域(8)的工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