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表面波器件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542900A

    公开(公告)日:2009-09-23

    申请号:CN200880000146.9

    申请日:2008-02-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3H9/725 H03H9/0576 H03H9/1078 H03H9/1085

    Abstract: 一种声表面波器件,其具备:基础衬底;安装在基础衬底的表面上的第一和第二声表面波滤波器;以及设置在基础衬底的表面上并覆盖第一和第二声表面波滤波器的密封体。第一和第二声表面波滤波器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压电衬底。第二压电衬底隔着空隙部与第一压电衬底分离。该声表面波器件可降低声表面波滤波器间的互调。

    声表面波器件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542900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0880000146.9

    申请日:2008-02-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3H9/725 H03H9/0576 H03H9/1078 H03H9/1085

    Abstract: 一种声表面波器件,其具备:基础衬底;安装在基础衬底的表面上的第一和第二声表面波滤波器;以及设置在基础衬底的表面上并覆盖第一和第二声表面波滤波器的密封体。第一和第二声表面波滤波器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压电衬底。第二压电衬底隔着空隙部与第一压电衬底分离。该声表面波器件可降低声表面波滤波器间的互调。

    滤光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473277A

    公开(公告)日:2004-02-04

    申请号:CN02802901.1

    申请日:2002-10-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29368

    Abstract: 在上平面基板和下平面基板的主面上分别形成精密V型槽,以使光纤突出。在一个平面基板上安装光纤,在与另一个平面基板主平面的精密V型槽交叉地形成的滤光器插入凹槽(1)中插入多层膜滤光器(2),然后把突出的光纤和另一精密V型槽作为导轨,用二个平面基板夹持多层滤光器并固定和安装滤光器。在这样获得的滤光器组件中,可以减少输入光纤间的光轴调整工序,使插入的滤光器位置的偏差小。

    压电振子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238245A

    公开(公告)日:1999-12-15

    申请号:CN99108411.X

    申请日:1999-06-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3H9/177 H03H9/02133 H03H9/0595 H03H9/132

    Abstract: 一种以厚度模式为主振动、剖面形状为斜面形状或凸面形状等的压电振子,其振子1与支承部2由同一材料构成,振子部分端部与振子周边的支承部成为一体,振子1的剖面形状为振子端部的厚度比振子中央部的薄,因此具有如下效果:在保持振子小型化的情况下,振子端部无缺口及裂纹,机械强度良好,安装也容易,并且因为振子端部不露出,振子端部的屑片及面粗糙度等的加工精度差异小,所以特性差异也小。

    滤光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52497C

    公开(公告)日:2006-04-19

    申请号:CN02802901.1

    申请日:2002-10-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29368

    Abstract: 在上平面基板和下平面基板的主面上分别形成精密V型槽,以使光纤突出。在一个平面基板上安装光纤,在与另一个平面基板主平面的精密V型槽交叉地形成的滤光器插入凹槽(1)中插入多层膜滤光器(2),然后把突出的光纤和另一精密V型槽作为导轨,用二个平面基板夹持多层滤光器并固定和安装滤光器。在这样获得的滤光器组件中,可以减少输入光纤间的光轴调整工序,使插入的滤光器位置的偏差小。

    压电振子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62965C

    公开(公告)日:2004-08-18

    申请号:CN99108411.X

    申请日:1999-06-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3H9/177 H03H9/02133 H03H9/0595 H03H9/132

    Abstract: 一种以厚度模式为主振动、剖面形状为斜面形状或凸面形状等的压电振子,其振子1与支承部2由同一材料构成,振子部分端部与振子周边的支承部成为一体,振子1的剖面形状为振子端部的厚度比振子中央部的薄,因此具有如下效果:在保持振子小型化的情况下,振子端部无缺口及裂纹,机械强度良好,安装也容易,并且因为振子端部不露出,振子端部的屑片及面粗糙度等的加工精度差异小,所以特性差异也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