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475625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1880022217.9
申请日:2018-03-1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冲压中能不产生压曲如下技术:地减少纵壁部的翘曲。冲压成形为一方的纵壁部为直线状而另一方的纵壁部弯曲且没有凸缘部的帽形截面形状。具备夹持顶板部的冲头及垫板、用于对纵壁部进行弯曲成形的弯曲刀、与弯曲刀相对的限动件。冲头支承于第一缓冲部件。弯曲刀具有:上侧模部件及下侧模部件,隔开与纵壁部的高度的2%以上且6%以下的范围的设定压缩量相等的间隔(D)而在冲压方向上相对配置;及第二缓冲部件,夹装在上侧模部件与下侧模部件之间,保持上述间隔(D)并能够沿冲压方向压缩。第二缓冲部件的缓冲压力具有比第一缓冲部件的缓冲压力小且在纵壁部的弯曲成形时不压缩的缓冲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475625A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880022217.9
申请日:2018-03-1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冲压中能不产生压曲如下技术:地减少纵壁部的翘曲。冲压成形为一方的纵壁部为直线状而另一方的纵壁部弯曲且没有凸缘部的帽形截面形状。具备夹持顶板部的冲头及垫板、用于对纵壁部进行弯曲成形的弯曲刀、与弯曲刀相对的限动件。冲头支承于第一缓冲部件。弯曲刀具有:上侧模部件及下侧模部件,隔开与纵壁部的高度的2%以上且6%以下的范围的设定压缩量相等的间隔(D)而在冲压方向上相对配置;及第二缓冲部件,夹装在上侧模部件与下侧模部件之间,保持上述间隔(D)并能够沿冲压方向压缩。第二缓冲部件的缓冲压力具有比第一缓冲部件的缓冲压力小且在纵壁部的弯曲成形时不压缩的缓冲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505928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1880022198.X
申请日:2018-03-19
Abstract: 在冲压中不产生压曲地减少纵壁部的翘曲。冲压成形为一方的纵壁部为直线状而另一方的纵壁部弯曲且没有凸缘部的帽形截面形状。具备夹持顶板部的冲头及垫板、弯曲刀、限动件。冲头支承于第一缓冲部件。弯曲刀具有:上侧模部件及下侧模部件,隔开与纵壁部的高度的2%以上且6%以下的范围的设定压缩量相等的间隔(D)而在冲压方向上相对配置;及第二缓冲部件,夹装在上侧模部件与下侧模部件之间,保持间隔(D)并能够沿冲压方向压缩。第二缓冲部件的缓冲压力具有比第一缓冲部件的缓冲压力小且在纵壁部的弯曲成形时不会压缩的缓冲压力。冲头侧面与弯曲刀之间的间隙为被加工材料的板厚的90%以上且小于板厚。
-
公开(公告)号:CN110505928A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880022198.X
申请日:2018-03-19
Abstract: 在冲压中不产生压曲地减少纵壁部的翘曲。冲压成形为一方的纵壁部为直线状而另一方的纵壁部弯曲且没有凸缘部的帽形截面形状。具备夹持顶板部的冲头及垫板、弯曲刀、限动件。冲头支承于第一缓冲部件。弯曲刀具有:上侧模部件及下侧模部件,隔开与纵壁部的高度的2%以上且6%以下的范围的设定压缩量相等的间隔(D)而在冲压方向上相对配置;及第二缓冲部件,夹装在上侧模部件与下侧模部件之间,保持间隔(D)并能够沿冲压方向压缩。第二缓冲部件的缓冲压力具有比第一缓冲部件的缓冲压力小且在纵壁部的弯曲成形时不会压缩的缓冲压力。冲头侧面与弯曲刀之间的间隙为被加工材料的板厚的90%以上且小于板厚。
-
公开(公告)号:CN103402667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280010469.2
申请日:2012-02-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压成型模具用负荷附加装置,具备:杆,具有第1端部、第2端部及凸缘;层叠碟簧,层叠多片碟簧而成,上述碟簧具有供上述杆的上述第1端部插通的中心孔;第1板,具有供上述杆的上述第1端部插通的第1贯通孔,与上述层叠碟簧抵接;第2板,具有供上述杆的上述第2端部插通的第2贯通孔,与上述凸缘抵接;以及间隔固定部件,装卸自如地设置在上述第1板及上述第2板之间,并且以保持上述层叠碟簧将上述凸缘向上述第2板施力的间隔的方式,固定上述第1板及上述第2板之间的上述间隔,上述第2端部及上述第1板在冲压成型时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相对移动,从而上述层叠碟簧被压缩。
-
公开(公告)号:CN119630532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380053600.1
申请日:2023-07-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英知一
Abstract: 本发明的金属加工方法包括准备原材料(3)的准备工序(S1)。原材料(3)一体地具备:通过被压制成型而成为产品的成型对象部(9)、最终被切离而成为废料的废料部(12)、和设置于废料部(12)而成为材料特性试验的对象的试验体部(16)。金属加工方法包括:在未将成型对象部(9)和废料部(12)切离的状态下按压试验体部(16)来开始材料特性试验的材料特性试验工序(S2)、将材料特性试验工序(S2)的测定数据与成型对象部(9)相关联地记录的记录工序(S3)、以及将成型对象部(9)和废料部(12)切离的切离工序(S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