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68091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210829981.5
申请日:2022-07-13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IPC: G06F11/07 , G06F17/14 , G06F18/2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大规模网络流量类型数据的跳变点检测系统及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对参考窗口的数据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缺失值填充、数据归一化和平滑处理三个步骤;对预处理后的时间序列使用离散傅里叶变换结合自相关系数的方法进行分类;将不同类别的时间序列转换为具有0和1的二进制序列,并通过前后窗口1的密度变化来识别跳变点,该方法使用双向检测方法来判断数据是向上跳变还是向下跳变。本发明方法不需要提前假设数据的分布,具有较好的鲁棒性,且算法的复杂度较低,在大规模数据处理中可以得到较好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191772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158533.6
申请日:2024-02-04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分布式雷达的单目标及多目标轨迹跟踪及预测方法。首先对识别环境内的毫米波雷达中频数据进行初步的处理,得到能体现目标运动信息的中频数据;然后通过接收端波束成形获得目标角度信息,计算目标的运动特征后融合得到目标原始运动矢量。根据主视角雷达测得的目标的距离信息、速度信息、角度信息,对目标进行轨迹跟踪,并且结合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对目标进行轨迹预测。本发明采用分布式雷达,具有非常强的抗干扰能力,扩大了雷达的探测范围。不同节点的雷达的数据可以进行数据融合,在同一时段能进行积累,可以降低周围环境的噪声,提高目标信噪比,提高目标跟踪、轨迹预测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257281A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11386398.3
申请日:2021-11-22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自适应毫米波波束追踪方法。本发明公布的波束追踪方法首先根据用信道角度变化的速率,确定最大和最小追踪间隔,之后通过比较追踪前后波束成形后信噪比的变化判断是否使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器进行追踪。本发明公布的方法不需要知道信道的瞬时增益,只需要将信道的角度变化作为待估计量,可以根据通信信道角度变化的速率,实时自动调整波束追踪的频率,在保证追踪精度的同时,有效延长波束追踪的时间,降低波束追踪的开销。
-
公开(公告)号:CN119945857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18195.8
申请日:2025-01-24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4L25/49 , H04B7/0456 , H04B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针对子阵列架构的毫米波通信发射系统的数字预失真方法。根据基于子阵列架构的混合波束形成毫米波通信发射系统中各个器件的非理想特性分析系统的非线性效应;在主波束方向上设置接收天线,将发射的射频信号经过下变频处理和模数转换器采样成基带的数字信号,输入到数字预失真模块:将模数转换器反馈回的信号与经过数字预编码输入到射频链路RF chain的信号进行差分处理,利用自适应算法不断修正采回的基带的数字信号,实现了主波束方向上的数字预失真。本发明方法可以根据实际的非线性特性动态调整预失真参数。通过不断更新预失真模型,能够有效地应对系统中的非线性变化,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780922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27428.0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雷达探测成像方法,首先利用电磁传播模型,计算雷达的雷达信号发射后经由蒸发波导介质传播后到目标点的电磁场强度;利用电磁散射模型,计算目标与随机海面复合场景的雷达信号后向远区散射场即电磁散射特性;最后利用电磁成像算法对雷达信号后向远区散射场进行电磁成像。本发明以蒸发波导作为雷达电磁波的传输媒介可以显著扩大雷达的探测能力,能够实现超视距探测,同时与自由空间传输相比,蒸发波导层对目标电磁信号回波的增强效应,可提高信号的探测信噪比,且能适用于较高的频段提供较高的雷达分辨率,雷达电磁波在蒸发波导内以低掠射角传播,减少了目标回波探测过程中的海杂波干扰,提高了目标探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939496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853091.2
申请日:2023-07-12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超表面下的毫米波通信指纹定位方法,通过改变基站端波束及智能反射面的相位设计,离线构建智能反射面辅助下室内毫米波多特征指纹图谱。以此为基础,当用户进入室内后,在线利用基站波束、智能反射面相位及多特征指纹图谱联合实现低时间开销的高精度用户室内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15396934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1110590.4
申请日:2022-09-13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通道GRU和图卷积神经网络的通信基站负载预测方法,通过结合每个基站历史数据的时间关系特征和基站与基站之间的空间联系,来同时精确预测多个基站的通信负载。本发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对基站负载历史数据进行特征选择,构建模型输入向量,用输入向量构建预测模型的输入序列;用图结构表示基站网络,基于历史负载数据构建图的邻接矩阵;搭建基于双通道GRU和图卷积神经网络的负载预测模型。本发明方法与基准预测模型相比,实现了更好的预测效果,且本发明利用图卷积网络提取空间特征,不需要原始数据为规则的网格形式,因此更具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553643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434116.0
申请日:2022-04-24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4L2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时间尺度协同感知的毫米波智能超表面信道估计方法。首先基于基站端与智能超表面的最大距离设计相应的感知信号,并确定最大盲区距离;再设计基站端的相应感知波束赋形矢量。其次,通过设计智能超表面的移相器相位,在基站端与智能超表面间进行大时间尺度协同感知,以获取两者之间的等效信道。最后,通过依次开启智能超表面单元,并在基站端接收用户发出的训练序列,获得小时间尺度下的用户与智能超表面间的信道状态信息。本发明通过协同感知获取的真实等效准静态信道,能够以比较低的导频开销准确估计出用户端与智能超表面的信道,以提升通信系统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257280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111386385.6
申请日:2021-11-22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空间扫描的自适应毫米波波束搜索方法。本发明接收端Rx采取多次迭代扫描的方式,使用预置波束码本中的波束采集发射端Tx发送的导频信号;在每次迭代扫描周期中,利用广义似然比检验(GLRT)方法,在信道信息未知的情况下根据Rx采集的信号判断不同波束之间的强弱关系,从而筛选出以较高的可能性不是最佳波束的波束,并将其排除在波束搜索的范围之外;通过多次迭代的方式不断缩小波束搜索的范围并确定最佳波束。本发明不需要信道的瞬时信息、统计信息以及接收端的噪声方差,可在信道信息完全未知的情况下自动调整波束搜索的时间以达到满意的波束搜索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095318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111279838.5
申请日:2021-10-28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4L2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超表面辅助的混合构型毫米波通信系统信道估计方法。本方法首先基于奇异值分解方法对基站与智能反射面之间的信道进行研究分解,并以此设计基站端的模拟波束形成矩阵。其次,通过按序激活智能反射面上的智能单元,在基站端估计并累积所得信号,并以此累积数据为基础进行虚拟波束搜索,测得用户端与智能反射面间信道的到达角度(AoA)值。本发明仅需要开启智能反射面上的部分智能单元,可充分利用已有的累积信息来辅助最强到达角度的估计,因此可大大降低信道估计的时间开销与能耗。另外,本发明的信道估计算法充分考虑了系统硬件误差以及先验信息矩阵误差对后续真实角度估计的影响,通过仿真验证了本发明算法的鲁棒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