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086563A
公开(公告)日:2020-05-01
申请号:CN201911016206.2
申请日:2019-10-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身后部结构。车身后部结构的每个后部侧梁(4)均从其后端在内侧和外侧以交替的方式并且以彼此间隔开的关系依次包括第一可变形部分(41)、第二可变形部分(42)、第三可变形部分(43)和第四可变形部分(44),并且当从所述后部侧梁的所述后端测量时,相邻的可变形部分之间的距离的比例基本上为1:2:1:1。
-
公开(公告)号:CN113492917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110264523.7
申请日:2021-03-1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其包括能够有助于增加碰撞能量的吸收量的侧车架。车身(11)包括:左右的侧车架(12),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对从前方或后方作用的碰撞载荷进行支撑;以及连结构件(22),结合于侧车架(12)的开放端,朝相互远离的方向限制开放端彼此的位移。侧车架(12)具有多个低强度区间(27),所述多个低强度区间(27)是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夹着高强度区间(26a、26b)而配置,且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强度比高强度区间(26a、26b)低,低强度区间(27)越靠近开放端,则在前后方向上具有越低的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492917A
公开(公告)日:2021-10-12
申请号:CN202110264523.7
申请日:2021-03-1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其包括能够有助于增加碰撞能量的吸收量的侧车架。车身(11)包括:左右的侧车架(12),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对从前方或后方作用的碰撞载荷进行支撑;以及连结构件(22),结合于侧车架(12)的开放端,朝相互远离的方向限制开放端彼此的位移。侧车架(12)具有多个低强度区间(27),所述多个低强度区间(27)是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夹着高强度区间(26a、26b)而配置,且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强度比高强度区间(26a、26b)低,低强度区间(27)越靠近开放端,则在前后方向上具有越低的强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