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645281A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1210127501.7
申请日:2012-04-2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起偏分束棱镜测量偏振度的方法,测量所需要的器件包括偏振光源、待测器件、起偏分束棱镜以及光功率计;测量方法是:偏振光源经待测器件后射入起偏分束棱镜,被分成o光和e光两束光,分别测量起偏分束棱镜出射的o光和e光的光功率Po[0]和Pe[0],然后旋转起偏分束棱镜,o光的位置不变,e光随着起偏分束棱镜的旋转而绕o光旋转,当旋转45°后,测量其中o光的光功率值Po[π/4],则偏振度DOP通过相关公式确定。本发明适用波长范围较大用波长范围较大,结构简单,测量操作方便,在测量偏振度的同时还可以观察光的偏振态的空间分布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183848B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1110123756.1
申请日:2011-05-1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2B27/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5/3083 , G02B27/2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偏振态空间杂乱分布的光学退偏器,入射面与出射面平行,且与入射光束相垂直,其特征在于:它由三块以上的双折射晶体依次以光胶连接而成,各双折射晶体的光轴都与入射光束相垂直,至少有两个相邻的双折射晶体的光轴成45度角;双折射晶体间的结合面至少有两个面是倾斜面,各倾斜面的倾斜方向是不同的,倾斜角为2~10度。本发明可以减弱空间光束的偏振态条形带状一致性分布。经过本发明退偏器后,退偏后的出射光在通光平面内能够实现偏振态在二维方向的杂乱变化,条形带状分布明显减弱,有效地提高偏振态的空间分布均匀性,从而改善了退偏振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2183848A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1110123756.1
申请日:2011-05-1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2B27/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5/3083 , G02B27/2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偏振态空间杂乱分布的光学退偏器,入射面与出射面平行,且与入射光束相垂直,其特征在于:它由三块以上的双折射晶体依次以光胶连接而成,各双折射晶体的光轴都与入射光束相垂直,至少有两个相邻的双折射晶体的光轴成45度角;双折射晶体间的结合面至少有两个面是倾斜面,各倾斜面的倾斜方向是不同的,倾斜角为2~10度。本发明可以减弱空间光束的偏振态条形带状一致性分布。经过本发明退偏器后,退偏后的出射光在通光平面内能够实现偏振态在二维方向的杂乱变化,条形带状分布明显减弱,有效地提高偏振态的空间分布均匀性,从而改善了退偏振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2645281B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210127501.7
申请日:2012-04-2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起偏分束棱镜测量偏振度的方法,测量所需要的器件包括偏振光源、待测器件、起偏分束棱镜以及光功率计;测量方法是:偏振光源经待测器件后射入起偏分束棱镜,被分成o光和e光两束光,分别测量起偏分束棱镜出射的o光和e光的光功率Po[0]和Pe[0],然后旋转起偏分束棱镜,o光的位置不变,e光随着起偏分束棱镜的旋转而绕o光旋转,当旋转45°后,测量其中o光的光功率值Po[π/4],则偏振度DOP通过相关公式确定。本发明适用波长范围较大用波长范围较大,结构简单,测量操作方便,在测量偏振度的同时还可以观察光的偏振态的空间分布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202075524U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1120152494.7
申请日:2011-05-1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2F1/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高偏振态空间杂乱分布的光学退偏器,入射面与出射面平行,且与入射光束相垂直,其特征在于:它由三块以上的双折射晶体依次以光胶连接而成,各双折射晶体的光轴都与入射光束相垂直,至少有两个相邻的双折射晶体的光轴成45度角;双折射晶体间的结合面至少有两个面是倾斜面,各倾斜面的倾斜方向是不同的,倾斜角为2~10度。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弱空间光束的偏振态条形带状一致性分布。经过本实用新型退偏器后,退偏后的出射光在通光平面内能够实现偏振态在二维方向的杂乱变化,条形带状分布明显减弱,有效地提高偏振态的空间分布均匀性,从而改善了退偏振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201698046U
公开(公告)日:2011-01-05
申请号:CN201020262328.8
申请日:2010-07-1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熊猫光纤热双折射效应的光纤偏振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熔接的第一单模光纤、第一熊猫光纤、第二熊猫光纤、第三熊猫光纤以及第二单模光纤,第一熊猫光纤的慢轴与第二熊猫光纤的慢轴成45°角,第一熊猫光纤的慢轴与第三熊猫光纤的慢轴成90°角,第一熊猫光纤上螺旋缠绕着第一电阻丝,第二熊猫光纤上螺旋缠绕着第二电阻丝,第三熊猫光纤上螺旋缠绕着第三电阻丝。本实用新型由于是全光纤的,所以不仅易于与光纤链路连接,而且体积小、成本低、制作简单;另外,其采用电加热控制,比机械控制要方便,并可实现任意偏振态扫描控制,实验测试也表明其IL、PDL和WDL都较小,适合应用于光网络系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