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86340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397972.2
申请日:2024-04-03
Applicant: 广州暨南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自组装贻贝黏蛋白,由贻贝黏蛋白核心功能区域和自组装功能区域所构成,两个区域的组合方式采用两嵌组合模型或是三嵌组合模型;其中两嵌组合模型的顺序为N端‑自组装功能区域‑贻贝黏蛋白核心功能区域‑C端,三嵌组合模型的顺序为N端‑自组装功能区域‑贻贝黏蛋白核心功能区域‑自组装功能区域‑C端。本发明提供的新型自组装贻贝黏蛋白的设计开发策略可以拓展到其他同类蛋白的设计应用中,能高效的进行生物合成与简便快速纯化,且具有灵活的自组装特性可形成不同蛋白基材料以用于细胞粘附、吸附止血、组织粘合等多个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7986340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397972.2
申请日:2024-04-03
Applicant: 广州暨南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组装贻贝黏蛋白,由贻贝黏蛋白核心功能区域和自组装功能区域所构成,两个区域的组合方式采用两嵌组合模型或是三嵌组合模型;其中两嵌组合模型的顺序为N端‑自组装功能区域‑贻贝黏蛋白核心功能区域‑C端,三嵌组合模型的顺序为N端‑自组装功能区域‑贻贝黏蛋白核心功能区域‑自组装功能区域‑C端。本发明提供的自组装贻贝黏蛋白的设计开发策略可以拓展到其他同类蛋白的设计应用中,能高效的进行生物合成与简便快速纯化,且具有灵活的自组装特性可形成不同蛋白基材料以用于细胞粘附、吸附止血、组织粘合等多个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3143319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310067204.2
申请日:2013-03-0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吸附材料领域,涉及一种无机-无机杂化材料,特别涉及一种石墨烯/粘土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呈粉末状,由多孔石墨烯和粘土复合而成,具有多孔结构;所述的多孔石墨烯通过插层反应,插入粘土层间;多孔石墨烯和粘土的质量比为1∶0.1~10;所述石墨烯/粘土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为200~250m2/g,900℃内的失重为3~6wt%;所述粘土为蒙脱土、蛭石、伊利石、高岭土或累托石。所述石墨烯/粘土复合材料易于分散,可用于重金属和有机物的综合高效吸附,具有易于分散,并对重金属和有机物显示出高效和选择性吸附的特点,综合去除率最高可达99%,在工业化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816461A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1210308868.9
申请日:2012-08-2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季铵阳离子和季鏻阳离子的有机阳离子改性粘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领域。通过将钠基化处理的粘土矿物的悬浮液与季铵阳离子和季鏻阳离子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和粉碎得到具有协同效应的含季铵阳离子和季鏻阳离子的有机阳离子改性粘土。本发明提供的有机阳离子改性粘土稳定性好,耐候性优良,无毒性;该有机阳离子改性粘土中同时含有季铵阳离子改性粘土和季鏻阳离子改性粘土显示协同抗菌活性,能够应用到塑料、橡胶、纤维、涂料、胶粘剂、纸张和木塑复合材料等多种聚合物材料中,可以改善聚合物抗菌、阻燃和阻隔性能,且对聚合物机械力学性能没有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3337649B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310264271.3
申请日:2013-06-2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H01M8/1025 , H01M8/1048 , H01M8/108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质子交换膜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改性石墨烯/磺化聚苯醚质子交换膜。该交换膜由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组成:改性石墨烯0.01~8%;磺化聚苯醚92~99.9%。本发明还公开了其制备方法,具体包含以下步骤:将改性石墨烯分散于有机溶剂,超声溶解,然后加入磺化聚苯醚,搅拌分散,浇注成膜,真空干燥,得到改性石墨烯/磺化聚苯醚质子交换膜。本发明的改性石墨烯/磺化聚苯醚质子交换膜各项性能指标优异,质子导电率为3.13×10?2Scm?1、耐热性(223.1℃)和机械力学性能(高达34.2MPa)等,并且具有纳米片层结构的氧化石墨烯填充,可以降低质子交换膜的甲醇渗透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111568A
公开(公告)日:2014-10-22
申请号:CN201410306571.8
申请日:2014-06-3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能源储存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电致变色、电化学储能和驱动电子设备的智能玻璃及其制备和应用。该玻璃具有变色性能,同时具有储存电能并驱动电子设备的功效,可用于光线调节及电力供应。其制备方法为:(1)在透明导电玻璃基片沉积变色物质,形成电极材料;(2)通过电极材料-电解质-电极材料的叠加形式组合,得到可电致变色和电化学储能的智能玻璃。该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可工业化生产,所得到的智能玻璃既可用于智能窗口领域,亦可用于电化学储能领域储存和输出电能驱动电子设备,作为超级电容器,面积电容高达21.3mF·cm-2,光调节能力高达63.7%。
-
公开(公告)号:CN103337649A
公开(公告)日:2013-10-02
申请号:CN201310264271.3
申请日:2013-06-2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H01M8/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质子交换膜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改性石墨烯/磺化聚苯醚质子交换膜。该交换膜由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组成:改性石墨烯0.01~8%;磺化聚苯醚92~99.9%。本发明还公开了其制备方法,具体包含以下步骤:将改性石墨烯分散于有机溶剂,超声溶解,然后加入磺化聚苯醚,搅拌分散,浇注成膜,真空干燥,得到改性石墨烯/磺化聚苯醚质子交换膜。本发明的改性石墨烯/磺化聚苯醚质子交换膜各项性能指标优异,质子导电率为3.13×10-2Scm-1、耐热性(223.1℃)和机械力学性能(高达34.2MPa)等,并且具有纳米片层结构的氧化石墨烯填充,可以降低质子交换膜的甲醇渗透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111568B
公开(公告)日:2017-07-04
申请号:CN201410306571.8
申请日:2014-06-3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能源储存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电致变色、电化学储能和驱动电子设备的智能玻璃及其制备和应用。该玻璃具有变色性能,同时具有储存电能并驱动电子设备的功效,可用于光线调节及电力供应。其制备方法为:(1)在透明导电玻璃基片沉积变色物质,形成电极材料;(2)通过电极材料‑电解质‑电极材料的叠加形式组合,得到可电致变色和电化学储能的智能玻璃。该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可工业化生产,所得到的智能玻璃既可用于智能窗口领域,亦可用于电化学储能领域储存和输出电能驱动电子设备,作为超级电容器,面积电容高达21.3mF·cm‑2,光调节能力高达63.7%。
-
公开(公告)号:CN103354274B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310256886.1
申请日:2013-06-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电池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其结构为层状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相叠加的衬底、阳极层、阳极修饰层、光电活性层、阴极修饰层及阴极层。所述的衬底为玻璃;所述的阳极层为氧化铟锡;所述的阳极修饰层为聚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钠;所述的光电活性层为多孔石墨烯/聚对苯乙炔复合材料;所述的阴极修饰层为氟化锂;所述的阴极层为金属铝。本发明采用石墨烯作为载体,负载聚对苯乙炔,提高其导电率;利用聚对苯乙炔防止石墨烯片层的团聚作用,提高石墨烯的比表面积,从而制备得到光电转换率高达3.67%的太阳能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2145882A
公开(公告)日:2011-08-10
申请号:CN201110044749.2
申请日:2011-02-2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溶性石墨烯的制备方法。该水溶性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石墨氧化成氧化石墨;然后加入考马斯亮蓝,超声使考马斯亮蓝与氧化石墨发生作用,再加入还原剂,反应,获得水溶性石墨烯。本发明水溶性石墨烯的溶解度可以达到1~1.5mg/mL,电导率可以达到1~2S·m-1,可稳定存在3~6个月不出现沉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