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15049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568310.7
申请日:2024-05-0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16H50/20 , G16H50/70 , G06F18/241 , G06F18/2433 , G06F18/214 , G06F18/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滞证判断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气滞证判断准确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采集微观指标数据;对所述微观指标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得到标准数据;将所述标准数据输入多个预训练的预测模型中,得到若干个气滞证预测结果;根据所有所述气滞证预测结果确定所述微观指标数据的气滞证判定结果。本发明通过采集微观指标数据;对微观指标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得到标准数据;将标准数据输入多个预训练的预测模型中,得到若干个气滞证预测结果;根据所有气滞证预测结果确定微观指标数据的气滞证判定结果。从而提高了气滞证判断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280525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528730.2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16H20/90 , G16H10/60 , G06F18/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医动态诊断量表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现有的诊断量表忽略了量表条目顺序对于诊断效率和准确性的影响,导致诊断证型判断准确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接收受试者针对原始动态量表的第一勾选结果,并判断第一勾选结果是否存在可信诊断;当第一勾选结果并未存在可信诊断时,在预设的特征诊断数据库中获取更新条目;采用原始动态量表和更新条目生成更新动态量表;接收受试者针对更新动态量表的第二勾选结果,采用第一勾选结果和第二勾选结果替换第一勾选结果,并返回判断第一勾选结果是否存在可信诊断的步骤;当第一勾选结果存在对应的可信诊断时,采用第一勾选结构和可信诊断生成中医动态诊断量表。
-
公开(公告)号:CN118166093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582166.2
申请日:2024-05-1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12Q1/6883 , C12N15/11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生物标志物在制备检测肝郁气滞证抑郁症的试剂盒中的应用以及试剂盒,生物标志物为miR‑4443,检测包括:从受试生物样品获取miR‑4443的第一表达水平;获取检测对象的肝郁气滞证评分;将第一表达水平和肝郁气滞证评分输入判断模型,得到预测判断结果;判断模型为逻辑回归模型;在预测判断结果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判定检测对象为肝郁气滞证抑郁症,否则,判定检测对象为非肝郁气滞证抑郁症。该方案将分子生物学与传统中医相结合,提高肝郁气滞证抑郁症的检测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262853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512809.6
申请日:2024-04-2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16H10/60 , G16H50/70 , G06F18/10 , G06F18/213 , G06F18/214 , G06N2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滞证辨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现有的气滞证辨证方法准确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收集患者的四诊信息;对所述四诊信息进行数据预处理,得到预处理数据;将所述预处理数据输入预训练气滞证辨证模型,输出所述患者的气滞证类型。本发明通过采集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气滞证辨证模型建模,从而可以从多个特征维度及特征维度间的关联来进行气滞证分析,提高了气滞证分析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40581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807096.2
申请日:2024-12-1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45/00 , A61K39/395 , A61P25/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特别涉及抗VLA4治疗通过抑制γδ T细胞迁移至中枢系统在抗抑郁中的应用。本发明利用抗VLA4抗体治疗减少γδ T细胞向小鼠脑膜和脑实质的浸润,揭示了抗VLA4抑制外周T细胞的迁移可阻断CUMS诱导的抑郁样行为,为治疗抑郁症提供一种新的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8604352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637992.2
申请日:2024-05-2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N33/68 , A01K67/0276 , C12N15/864 , C12N15/12 , A61K36/9068 , A61K31/365 , A61K45/00 , A61P25/00 , A61P29/00 , A61P25/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特别涉及VPS13A表达促进剂在制备用于抑郁症诊断和治疗药物中的应用。发明通过特异性敲减小鼠小胶质细胞VPS13A,导致小鼠前额皮层和海马区神经元受损、前额皮层小胶质细胞被激活,产生抑郁样行为,构建了抑郁症模型。另一方面,通过促进VPS13A的表达激活自噬,抑制小胶质细胞促炎型活化,改善抑郁样行为,验证了其作为药物靶点的可行性。本发明还提供了逍遥散和洋川芎内酯H用于制备和防治抑郁症药物中的应用,以期为逍遥散抗抑郁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新的参考,为洋川芎内酯H作为新型抗抑郁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18299046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561188.0
申请日:2024-05-0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16H50/20 , G16H50/70 , G06F18/2433 , G06F18/214 , G06F18/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滞证判断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现有的抑郁症气滞证类型判断准确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采集用户病情样本数据;采用预设多个二分类模型训练所述用户病情样本数据,得到若干个分析模型;在所述分析模型中选择若干个目标模型,形成模型组;采用所述模型组计算各用户病情样本数据的可信得分;采用所述可信得分从所述用户病情样本数据中提取训练数据;采用所述训练数据构建预测模型;将待判断病情数据输入所述预测模型中,确定所述待判断病情数据的气滞证类型。
-
公开(公告)号:CN115337294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1004911.2
申请日:2022-08-2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精神类疾病防治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异甘草素在制备防治精神类疾病药物中的应用。提供了异甘草素在制备防治精神类疾病药物中的应用,其中,异甘草素通过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并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进而确保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使受损的神经元及时更新和修复,并且,异甘草素还能够有效保护海马神经发生、抑制海马小胶质细胞激活、保护海马神经元突触,进而实现对精神类疾病的防治;本申请提供了异甘草素在制备防治精神类疾病药物中的新作用机制,拓宽了异甘草素的应用场景,为防治精神类疾病的药物提供了新的方案。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