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81803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110373822.4
申请日:2021-04-0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12Q1/6888 , C12Q1/6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检测多子小瓜虫的Taqman探针qPCR检测引物组和应用,属于寄生虫检测领域。本发明根据多子小瓜虫的靶标分子组织蛋白酶L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引物和一条探针。该引物和探针对多子小瓜虫亲缘关系较近的四膜虫、草履虫以及养殖水体水样和底泥均无扩增,特异性强;检测灵敏度高,检测下限为5.4拷贝/μL,约为1只多子小瓜虫,重复性好(该技术的变异系数低于5%);方法检测方便,省去了常规PCR方法中的电泳步骤以及杜绝了传统PCR的气溶胶污染,大大节约时间和提高检测准确性;可应用于水体环境中和鱼体上的多子小瓜虫检测,为预防多子小瓜虫病,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5992052A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211444531.0
申请日:2022-11-1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12N1/12 , A61K47/46 , A61K8/9706 , A61Q19/00 , C12R1/8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藻类外泌体、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利用超速离心法从微拟球藻中提取获得微藻类外泌体,经检测,该微藻类外泌体能够运载色素蛋白和miRNA,不含任何与人来源或者动物来源外泌体同源的CD蛋白,其使用更加安全,在化妆品和药物、疫苗的制备和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948616B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410150883.4
申请日:2014-04-1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31/7048 , A61P33/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杀灭寄生虫药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直立白薇苷C在制备杀灭鱼类体外寄生纤毛虫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报道了直立白薇苷C的活性,并将其应用于制备杀灭鱼类体外寄生虫药物,特别是用于杀灭多子小瓜虫,在有效剂量范围能实现100%杀灭。直立白薇苷C对鱼的半致死浓度46.8mg/L是其防治多子小瓜虫有效浓度0.25mg/L的187倍,对鱼安全。直立白薇苷C的抗虫活性具有高效、无毒、无污染等特点,其在新型环保渔药领域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42446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615036.0
申请日:2024-11-1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31/7048 , A61K36/185 , A61P31/04 , A23K20/163 , A23K50/80 , A61K1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诃黎勒酸或诃子酸在制备抗水产病原菌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采用活性追踪方式分离、纯化和鉴定诃子提取物中抗致病弧菌的活性成分,鉴定为诃子酸和诃黎勒酸。诃黎勒酸、诃子酸制备简单,毒副作用小,具有强烈抑菌作用,特别是抑制副溶血弧菌。实验结果表明,诃黎勒酸、诃子酸对鱼的96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61.653mg/L、525.011mg/L,是抑制副溶血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25mg/L的22.47、21.00倍,对鱼安全,且具有广谱抑菌效果,对铜绿假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溶藻弧菌、创伤弧菌、副溶血弧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在新型环保渔药领域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948616A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410150883.4
申请日:2014-04-1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31/7048 , A61P33/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杀灭寄生虫药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直立白薇苷C在制备杀灭鱼类体外寄生纤毛虫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报道了直立白薇苷C的活性,并将其应用于制备杀灭鱼类体外寄生虫药物,特别是用于杀灭多子小瓜虫,在有效剂量范围能实现100%杀灭。直立白薇苷C对鱼的半致死浓度46.8mg/L是其防治多子小瓜虫有效浓度0.25mg/L的187倍,对鱼安全。直立白薇苷C的抗虫活性具有高效、无毒、无污染等特点,其在新型环保渔药领域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230405B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310133642.4
申请日:2013-04-1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31/7032 , A61P33/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杀灭寄生虫药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在杀灭鱼类体外寄生纤毛虫药物的应用,特别是用于杀灭多子小瓜虫,在有效剂量范围能实现100%杀灭。五没食子酰葡萄糖无残留、无污染、对人体无毒,开发成防治鱼类体外寄生纤毛虫的新型环保药物的潜力巨大,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03230405A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310133642.4
申请日:2013-04-1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31/7032 , A61P33/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杀灭寄生虫药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在杀灭鱼类体外寄生纤毛虫药物的应用,特别是用于杀灭多子小瓜虫,在有效剂量范围能实现100%杀灭。五没食子酰葡萄糖无残留、无污染、对人体无毒,开发成防治鱼类体外寄生纤毛虫的新型环保药物的潜力巨大,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14732895B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210486990.9
申请日:2022-05-0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孢壁蛋白在拌饲投喂虾防控虾肝肠胞虫感染中的应用,属于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原核表达生产了一种虾肝肠胞虫的孢壁蛋白SWP12,将该孢壁蛋白按不同浓度拌入饲料投喂对虾后,发现投喂高浓度蛋白(65mg/kg)饲料的对虾,在停止投喂SWP12蛋白至少10天中,投喂含有虾肝肠胞虫的肝胰腺感染,虾也能100%抵抗该虫的感染,即使在停止投喂SWP12蛋白21天以内,虾肝肠胞虫的感染率仍显著低于不投喂或投喂低(中)浓度SWP12蛋白的对虾,说明投喂高浓度虾肝肠胞虫孢壁蛋白SWP12能显著增强对虾抗虾肝肠胞虫感染的能力。该方法更安全更有效,更具备可操作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181803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110373822.4
申请日:2021-04-0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12Q1/6888 , C12Q1/6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检测多子小瓜虫的Taqman探针qPCR检测引物组和应用,属于寄生虫检测领域。本发明根据多子小瓜虫的靶标分子组织蛋白酶L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引物和一条探针。该引物和探针对多子小瓜虫亲缘关系较近的四膜虫、草履虫以及养殖水体水样和底泥均无扩增,特异性强;检测灵敏度高,检测下限为5.4拷贝/μL,约为1只多子小瓜虫,重复性好(该技术的变异系数低于5%);方法检测方便,省去了常规PCR方法中的电泳步骤以及杜绝了传统PCR的气溶胶污染,大大节约时间和提高检测准确性;可应用于水体环境中和鱼体上的多子小瓜虫检测,为预防多子小瓜虫病,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4732895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486990.9
申请日:2022-05-0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孢壁蛋白在拌饲投喂虾防控虾肝肠胞虫感染中的应用,属于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原核表达生产了一种虾肝肠胞虫的孢壁蛋白SWP12,将该孢壁蛋白按不同浓度拌入饲料投喂对虾后,发现投喂高浓度蛋白(65mg/kg)饲料的对虾,在停止投喂SWP12蛋白至少10天中,投喂含有虾肝肠胞虫的肝胰腺感染,虾也能100%抵抗该虫的感染,即使在停止投喂SWP12蛋白21天以内,虾肝肠胞虫的感染率仍显著低于不投喂或投喂低(中)浓度SWP12蛋白的对虾,说明投喂高浓度虾肝肠胞虫孢壁蛋白SWP12能显著增强对虾抗虾肝肠胞虫感染的能力。该方法更安全更有效,更具备可操作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