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缆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114839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680091243.8

    申请日:2016-11-30

    Abstract: 一种具有绝缘系统的电力电缆,该绝缘系统包括由热塑性材料制成的至少一层,所述热塑性材料基于与电介质流体混合的聚丙烯基体,该热塑性材料具有从15到50J/g的熔融焓并且该聚丙烯基体由选自以下的材料制成:具有从15到50J/g的熔融焓的异相乙烯丙烯共聚物(a);或异相乙烯丙烯共聚物(a)与具有大于50J/g的熔融焓的丙烯均聚物或乙烯丙烯共聚物(b)的均质混合物。该电缆特别适合于在高电压或超高电压下进行电流输送。

    具有可冷剥离的半导体层的能源电缆

    公开(公告)号:CN107108988B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480084127.4

    申请日:2014-12-17

    Abstract: 能源电缆,其从内到外包含导电体,内半导体层,由与介电流体混合的热塑性材料制成的电绝缘层,和外半导体层,其中所述外半导体层包含:(i)55wt%‑90wt%的乙烯与至少一种具有烯属不饱和键的酯共聚单体的共聚物;(ii)10wt%‑45wt%的含至少一种选自乙烯和除丙烯外的α‑烯烃的烯烃共聚单体的丙烯共聚物,所述共聚物具有145℃‑170℃的熔点和40J/g‑80J/g的熔融焓;(iii)至少一种导电填料;(iv)至少一种介电流体;(i)和(ii)的量相对于所述层的聚合物组分的总重量表示。所述外半导体层是可冷剥离的,具有与下面的热塑性绝缘层的粘合力,所述粘合力可以被调节以获得在约0℃‑约40℃范围内的温度下不施加热的可剥离性和在所述电缆寿命期间与所述绝缘层的稳定粘合间的合适平衡。

    用于具有热塑性绝缘的电缆的接头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04786B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580083998.9

    申请日:2015-10-23

    Abstract: 一种用于制造电缆接头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每个电缆包括导电体和围绕导电体的热塑性绝缘系统,所述热塑性绝缘系统包括内热塑性半导体层、热塑性绝缘层和外热塑性半导体层;将第一电缆和与第一电缆轴向相邻放置的第二电缆的导电体的相应端子部分接合,以形成导电体接头;用具有第一动态储能模量的第一热塑性半导体材料的接头内层围绕所述导电体接头;用具有第二动态储能模量的热塑性绝缘材料的接头绝缘层围绕第一热塑性半导体材料的接头内层;以及用具有第三动态储能模量的第二热塑性半导体材料的接头外层围绕热塑性绝缘材料的接头绝缘层。所述接头内层的所述第一热塑性半导体材料的所述第一动态储能模量大于所述接头绝缘层的热塑性绝缘材料的所述第二动态储能模量,在至少130℃的基本上相同的测量温度下测量动态储能模量。

    用于具有热塑性绝缘的电缆的接头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04786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580083998.9

    申请日:2015-10-23

    Abstract: 一种用于制造电缆接头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每个电缆包括导电体和围绕导电体的热塑性绝缘系统,所述热塑性绝缘系统包括内热塑性半导体层、热塑性绝缘层和外热塑性半导体层;将第一电缆和与第一电缆轴向相邻放置的第二电缆的导电体的相应端子部分接合,以形成导电体接头;用具有第一动态储能模量的第一热塑性半导体材料的接头内层围绕所述导电体接头;用具有第二动态储能模量的热塑性绝缘材料的接头绝缘层围绕第一热塑性半导体材料的接头内层;以及用具有第三动态储能模量的第二热塑性半导体材料的接头外层围绕热塑性绝缘材料的接头绝缘层。所述接头内层的所述第一热塑性半导体材料的所述第一动态储能模量大于所述接头绝缘层的热塑性绝缘材料的所述第二动态储能模量,在至少130℃的基本上相同的测量温度下测量动态储能模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