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771884B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1810431466.5
申请日:2018-05-08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式混合萃取装置及方法,包括玻璃基片,芯片,液体入口Ⅰ、液体入口Ⅱ,液体入口Ⅲ、液体入口Ⅳ、液体出口,连续相微通道,分散相微通道,拉伸折叠微通道,本发明采用PDMS材料制作微通道结构,能够在一定的变形条件下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结构没有发生永久性破坏,本发明采用PDMS材料制作微通道结构,能够在一定的变形条件下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结构没有发生永久性破坏,本发明集液滴生成、液滴收集于一体,通过对两相液体的管道设置,可以使两相充分混合,从而提高了液液萃取效率可控地实现液滴运动、内部混合和反应,同时增加了萃取界面的比表面积,有效的提供了微芯片的萃取效率,可靠性高,模型简化,容易理解,操作简单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8212232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810017195.9
申请日:2018-01-09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IPC: B01L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双辅助结构辅助萃取装置及方法,属于微流控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玻璃基片、芯片、液体出口Ⅰ、液体出口Ⅱ、液体通道、液体进口Ⅰ、液体进口Ⅱ;所述芯片设置在玻璃基片上,液体出口Ⅰ、液体出口Ⅱ、液体进口Ⅰ、液体进口Ⅱ设置在芯片上,液体通道在芯片内且液体通道内壁为粗糙内壁,液体通道内设置有若干组通道微结构。本发明极大的提高液液萃取效率和缩短萃取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08212230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711403695.8
申请日:2017-12-22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IPC: B01L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微阀控制的液滴生成装置及方法,属于微流控技术领域,本基于微阀控制的液滴生成装置包括玻璃基片、芯片、微通道Ⅰ、一个以上的气动微阀Ⅰ、入口Ⅰ、气动微阀Ⅱ、出口、一条以上的分支微通道、出口微通道、气体微通道、入口Ⅱ、气动微阀Ⅲ,芯片采用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材料制成,本发明在圆形通道内设计分支通道,使液体在分岔口处发生了较大的扰动,在液/液张力和剪切力的作用下形成液滴,本发明将圆形通道与气体通道相连,并在各分支微通道内设置薄膜式气动微阀,通过控制通入气体的流量对生成液滴的大小和频率进行控制,得到不同要求的液滴,本发明装置操作简单,方便实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212230B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1711403695.8
申请日:2017-12-22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IPC: B01L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微阀控制的液滴生成装置及方法,属于微流控技术领域,本基于微阀控制的液滴生成装置包括玻璃基片、芯片、微通道Ⅰ、一个以上的气动微阀Ⅰ、入口Ⅰ、气动微阀Ⅱ、出口、一条以上的分支微通道、出口微通道、气体微通道、入口Ⅱ、气动微阀Ⅲ,芯片采用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材料制成,本发明在圆形通道内设计分支通道,使液体在分岔口处发生了较大的扰动,在液/液张力和剪切力的作用下形成液滴,本发明将圆形通道与气体通道相连,并在各分支微通道内设置薄膜式气动微阀,通过控制通入气体的流量对生成液滴的大小和频率进行控制,得到不同要求的液滴,本发明装置操作简单,方便实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120474B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710204894.X
申请日:2017-03-31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IPC: F16K9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驱动液控换向微阀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所述阀体底部开有进气口,阀体顶部对称开有出气口Ⅰ、出气口Ⅱ,光敏液滴Ⅰ、光敏液滴Ⅱ、光敏液滴Ⅲ位于阀体的通道内且光敏液滴Ⅰ位于出气口Ⅰ正下方、光敏液滴Ⅱ位于进气口正上方、光敏液滴Ⅲ位于出气口Ⅱ正下方,由同一开关控制的光驱组Ⅰ位于出气口Ⅰ的两侧,由同一开关控制的光驱组Ⅱ位于出气口Ⅱ的两侧,由同一开关控制的光驱组Ⅲ位于进气口的两侧,光驱Ⅰ位于光敏液滴Ⅰ的正下方,光驱Ⅱ位于光敏液滴Ⅲ的正下方。本发明解决了换向过程中控制精度低、动态响应特性差和流动效率低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061493B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710306562.2
申请日:2017-05-04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单电磁铁悬浮与气浮复合支承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属于精密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基座、隔震平台等部件,复合电磁包括单电磁铁、工业航空铝Ⅰ,工业航空铝Ⅰ包裹在单电磁铁外部,复合轴承包括单电磁铁、工业航空铝Ⅱ,工业航空铝Ⅱ7‑2包裹在单电磁铁7‑1外部,控制方法为先为复合电磁、复合轴承供电,使二者产生气膜Ⅰ,然后通过气缸为复合轴承施加压力,控制气膜Ⅰ的厚度,最后对复合轴承供气,适当的调整气缸施加的压力,使复合电磁、复合轴承之间形成新的气模Ⅱ,气膜Ⅰ可以满足复合轴承7启动阶段无机械摩擦的要求,且气膜Ⅰ厚度基本均匀,这就有效的减少了试验中由于振动导致常导气浮轴承发生损坏。本发明模型简单,可靠性高且易于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08511403A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810198285.2
申请日:2018-03-12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IPC: H01L23/36 , H01L23/36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拼接的微流控散热装置,本发明装置包括玻璃基片、芯片、散热挡板、液体输出口、液体通道、液体输入口;所述散热基片安装在玻璃基片上,所述芯片上设有液体输出口、液体输入口,所述芯片内设有一个以上的散热挡板,所述一个以上的散热挡板构成迷宫型的液体通道,且所述散热挡板的形状为U型,所述芯片的外缘为可拼接形状,所述液体输入口与液体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液体输出口与液体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本发明装置芯片的可拼接结构增加了散热器装置的使用范围,增加散热片的可利用率,散热挡板的U型设计增加了液体流过的面积和流过的液体的体积,散热更加迅速,迷宫型的液体通道延伸了在相同面积下通道的长度,增加散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144659A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711174732.2
申请日:2017-11-22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芯片实验室微流控技术微结构辅助萃取装置及方法,属于精密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玻璃基片、芯片、液体出口Ⅰ、液体出口Ⅱ、液体通道、液体进口Ⅰ、液体进口Ⅱ;所述芯片设置在玻璃基片上,液体出口Ⅰ、液体出口Ⅱ、液体进口Ⅰ、液体进口Ⅱ设置在芯片上,液体通道在芯片内且液体通道内设置有若干对直角三角形辅助结构Ⅰ、直角三角形辅助结构Ⅱ。本发明有效的提高了微芯片的萃取效率,可靠性高且易于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07044559A
公开(公告)日:2017-08-15
申请号:CN201710247554.5
申请日:2017-04-17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K31/0603 , F16K11/24 , F16K31/067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磁驱液控微阀供气换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精密测量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阀体底部开有进气口,阀体顶部对称开有出气口Ⅰ、出气口Ⅱ,进气口通过微通道与出气口Ⅰ、出气口Ⅱ连通,磁性液滴位于微通道内且磁性液滴的宽度大于进气口、出气口Ⅰ、出气口Ⅱ的宽度,磁性液滴的深度、宽度分别等于微通道的深度、宽度且磁性液滴可在微通道内移动,进而堵塞出气口Ⅰ或出气口Ⅱ,磁性液滴堵塞出气口Ⅰ或出气口Ⅱ的同时不堵塞进气口,阀体两侧分别设有电磁线圈I、电磁线圈II。本发明通过控制电磁线圈来产生磁场控制该磁性液滴的移动,从而实现微阀换向的功能,该装置可以实现非接触式驱动,且可靠性高且易于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07511188B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710532093.6
申请日:2017-07-03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IPC: B01L3/00 , F16K99/00 , F16K31/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芯片实验室微流体技术气控微阀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本发明空气压缩机通过气管依次连接过滤装置、压力调节阀、恒压泵,恒压泵、显微镜分别通过数据线连接PC机,气控微阀芯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恒压泵将气体通过气体入口输送给控制通道和样品容器Ⅱ,样品容器Ⅱ通过液体入口连接液体通道,液体通道经液体出口连接样品容器Ⅰ,PDMS材料粘接在玻璃基片上,PDMS材料内部网络通道设有液体通道和控制通道,液体通道位于控制通道的上方,控制通道与液体通道呈十字交叉排布,液体通道和控制通道之间的PDMS材料制作成的阀膜用于控制液体的流通。本发明能有效地控制液体通道的开启与闭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