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隔表浅层污染场地受地下水动力作用迁移污染物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95844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753226.8

    申请日:2023-06-26

    Inventor: 曾沛艺 吴敏 潘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阻隔表浅层污染场地受地下水动力作用迁移污染物的方法,污染场地的污染土层高于地下水层位置,在污染场地四周挖设沟槽,深度挖至污染土层下方,将管状导水装置放入沟槽中,然后回填沟槽,地下水流向迎面对应的管状导水装置独立排水,其余管状导水装置相互连通并外排。本发明在表浅层污染场地四周布设管状导水装置,对于污染场地迎面净水单独排水可回收二次利用,而流经污染场地携带有污染物的水在其余管状导水装置的作用下外排,进而阻隔污染场地受地下水动力作用上渗并向外迁移污染物,避免污染扩散,适用于临时堆放、浅层污染等表浅层污染场地且污染土层高于地下水层位置的情形。

    一种废弃蔬菜叶厌氧堆肥制备有机肥料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480381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110700830.5

    申请日:2021-06-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废弃蔬菜叶厌氧堆肥制备有机肥料的方法及装置,将废弃蔬菜叶去泥、晾晒至含水率为55%‑65%,再切碎得到发酵原料与碳源混合,调节混合物碳氮摩尔比C/N为20‑40,然后添加催化发酵菌,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发酵两周后得到有机固态肥和高浓度有机液态肥;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有机肥料富含类蛋白物质、有机酸、类腐殖质物质,含羰基、羧基、羟基、脂类等大分子官能团结构,具有成分丰富、肥效高、促生效果等特点,有机液态肥有机碳含量高达35g/L‑50g/L,腐殖酸浓度为30g/L‑60g/L,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有机肥料;其配套装置结构简单,完整,可操作性强,可规模化使用。

    一种利用软件预测碳基材官能团对污染物吸附能力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92612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075618.3

    申请日:2023-0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软件预测碳基材官能团对污染物吸附能力的方法,检测生物炭的官能团种类和含量,根据官能团种类及含量构建生物炭模型,同时构建不含官能团的平面石墨模型和污染物分子结构模型,构建固液界面模型,向模拟盒子中添加水分子和有机污染物分子,对模型进行结构优化和分子动力学模拟,获得平衡构型,根据平衡构型的轨迹文件,分析有机污染物在生物炭表面和石墨表面的吸附情况结合,定量出官能团在吸附过程中对污染物的吸附量;本发明可以定量碳基材料官能团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对今后多孔材料的制备及解释其对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行为具有显著意义。

    一种土壤中生物炭吸附有机污染物真实能力的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15399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024658.0

    申请日:2022-0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土壤中生物炭吸附有机污染物真实能力的评估方法,属于土壤污染控制领域,生物炭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能力为S1,土壤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能力为S2,生物炭和土壤的混合组分对有机污染物的理论吸附能力为S3,生物炭和土壤占混合组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X、Y,则S3=X*S1+Y*S2,混合组分对有机污染物的实际吸附能力为S4,S4=K*S3,K=0.4~0.9,即为土壤中生物炭吸附有机污染物的真实能力,进而指导生物炭在土壤有机污染控制中的应用,本发明的方法能较为准确的评估土壤中生物碳对有机污染物的真实吸附能力,对土壤有机物污染控制领域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种野外便携式农业废弃物原位资源化利用分级制备生物炭的炭化炉

    公开(公告)号:CN111635768A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2010629277.6

    申请日:2020-07-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野外便携式农业废弃物原位资源化利用分级制备生物炭的炭化炉,包括盖子、炉体、物料入口、排烟管、不锈钢外层、炭化区、隔热保温层、加热隔板、限气流滑盖、通风口、进料口、三根以上导热管、加热区、冷凝管、废气收集室、单向通气阀、尾气导管、一个以上筛网;本发明产品具备可移动性、便携性和简易操作性等特点,适用于田间、山地等特殊环境下使用,特别是针对于秋收过后的大量废弃农业生物炭的产生,产品的功能得以凸显;使用本发明炭化炉进行生物炭制取过程可靠、安全,制取效率高,成本低,占地面积小,便携,能满足野外就地制备生物炭的要求。

    阻隔表浅层污染场地受地下水动力作用迁移污染物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95844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310753226.8

    申请日:2023-06-26

    Inventor: 吴敏 曾沛艺 潘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阻隔表浅层污染场地受地下水动力作用迁移污染物的方法,污染场地的污染土层高于地下水层位置,在污染场地四周挖设沟槽,深度挖至污染土层下方,将管状导水装置放入沟槽中,然后回填沟槽,地下水流向迎面对应的管状导水装置独立排水,其余管状导水装置相互连通并外排。本发明在表浅层污染场地四周布设管状导水装置,对于污染场地迎面净水单独排水可回收二次利用,而流经污染场地携带有污染物的水在其余管状导水装置的作用下外排,进而阻隔污染场地受地下水动力作用上渗并向外迁移污染物,避免污染扩散,适用于临时堆放、浅层污染等表浅层污染场地且污染土层高于地下水层位置的情形。

    一种不同烹饪活动独立PM2.5排放速率的测定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7017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76115.5

    申请日:2024-1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室内空气污染研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同烹饪活动独立PM2.5排放速率的测定装置及方法,包括操作台及其承托的灶具与炊具,其中操作台设有密闭罩将灶具、炊具密闭,所述密闭罩设有罩门、风扇及其通风管路,罩门设有供实验人员进行操作的操作孔;风扇位于密闭罩顶端一侧进行密闭罩内空气进行均匀混合;通风管路位于密闭罩顶端依次设有密闭蝶阀、流量计、风机与通风口;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对烹饪过程中细颗粒物排放量的精确测量,填补了现有技术中对特定烹饪活动PM2.5排放监测的不足。该发明的装置和方法能够实时监测和记录烹饪过程中PM2.5的排放速率变化,捕捉到瞬时排放峰值和整体排放趋势,为研究和治理提供更详细和准确的数据支持。

    一种鸡毛改性蜂窝状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70300A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910383648.4

    申请日:2019-0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鸡毛改性蜂窝状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将鸡毛用清水洗净、烘干备用;将烘干的鸡毛在保护气氛下低温交联和中温炭化,得到鸡毛炭;将鸡毛炭与强碱、水混合均匀后烘干,得到鸡毛活性炭-碱;将其在保护气氛下加热高温处理,得到碱性鸡毛活性炭;洗涤、过滤、干燥,得到鸡毛改性蜂窝状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吸附材料;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活性炭吸附材料具有比表面和孔体积高,网状交联结构,富含含N、S、O活性吸附官能团结构,吸附率容量高等特点,其对重金属镉和有机污染物磺胺二甲基嘧啶的吸附容量分别达到779.1mg/g和392.5mg/g,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吸附剂。

    一种全天然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及一体化联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125885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233992.6

    申请日:2024-03-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天然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及一体化联动装置,属于生物质资源再利用农业环境领域复合肥由下列质量份的原料制成:堆肥甘蔗渣发酵物50%~70%,生物炭15%~25%,底泥5%~10%,珍珠岩5%~15%。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废弃生物质堆肥发酵物富含类蛋白物质、类腐殖质物质,含羧基、羟基、脂类等大分子官能团,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功能,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本发明的复合肥料肥效高而持久,具有一定氮磷钾缓释的性能,养分利用率高,无污染,可以促进农作物快速生长,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且本发明有机肥一体化联动装置可以同时实现堆肥生产和有机肥混合,以达到节约时间与资源的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